导言 1
第一篇 一国社会主义独存时期 15
第一章 世界革命与国家安全--苏联对外战略追求的目标 18
一 苏俄外交的第一步--通过世界革命保障新政权的安全 18
二 苏俄调整对外战略--重心从世界革命转向和平共处 32
三 斯大林对世界革命战略的重新定位及其实质 45
第二章 奠定苏联经济军事化的基础 63
一 以增强国防力量为取向的经济发展战略 64
二 苏联经济军事化基础的初步建立与强化 74
第三章 维护国家生存利益与推进世界革命兼顾的国防战略 84
一 苏联加强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措施 84
二 强调进攻的苏联军事战略 93
第二篇 社会主义阵营时期 97
第四章 走上与美国抗衡的道路--苏联对外战略目标发展的必然结果 99
一 苏联走上与美国对抗的内在动因 100
二 从维护和扩大势力范围到建立社会主义阵营 107
三 赫鲁晓夫对外战略理论与目标的矛盾性 124
四 从武力取胜转向和平取胜 139
第五章 错过改革时机,继续强化军事化经济体系 144
一 人民的期望与现实间的巨大反差 145
二 走上与美国进行军备竞争之路 159
三 建立在核威慑基础上的经济向军事化继续滑行 165
第六章 力争夺取对资本主义的军事优势 173
一 把发展国防力量作为重中之重 174
二 和平竞赛与流产的军事改革 178
三 大力发展核武器,加强军事威慑 185
第三篇 社会主义大家庭时期 195
第七章 加强攻势的对外战略 197
一 缓和并不意味着放弃大目标 198
二 加强对社会主义大家庭国家的控制 208
三 伸向第三世界的“莫斯科之手” 217
第八章 与外交战略紧密配合的军事战略 225
一 追求在军事力量上赶超美国 227
二 时刻处于备战状态的强大军队 239
第九章 苏联经济继续向军事化顶峰攀登 247
一 两难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249
二 经济结构的高度畸型化与走进死胡同 257
第四篇 转折年代 265
第十章 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的调整 266
一 戈尔巴乔夫面临的困境 267
二 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274
第十一章 戈尔巴乔夫对外政策的急转弯与苏联剧变 288
一 放弃“冷战”政策,鼓励东欧“出走” 290
二 从阻止到同意德国统一 298
三 缓和美苏关系,退出核军备竞赛,实现军转民 306
四 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使苏联尽快成为国际经济社会的一员 314
五 苏联剧变的助推器:戈尔巴乔夫丧失独立自强立场 318
结束语 325
主要参考文献与书目 336
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