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543364X
  • 页数:627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述 8

序 18

凡例 20

卷一 建置沿革 36

第一章 建置 36

第一节 区域 36

第二节 沿革 36

第三节 县名 38

第四节 治地 39

附录 沿革考辨 39

第二章 辖境演变 42

第一节 南宾县辖境 42

第二节 石砫土司、石砫直隶厅辖境 44

第三节 石砫县辖境 45

第四节 石柱县辖境 48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8

第一节 南宾县政区 48

第二节 石砫土司政区 48

第三节 石砫直隶厅政区 48

第四节 石砫县政区 49

第五节 石柱县政区 50

第四章 县城与场镇 56

第一节 县城 56

第二节 主要场镇 59

一 西沱镇 59

二 黄水坝 60

三 临溪场 60

四 悦来场 61

五 马武坝 61

七 沙子关 62

六 桥头坝 62

第三节 废置古场 63

卷二 自然环境 65

第一章 地质 65

第一节 构造 65

第二节 地层 65

第三节 矿藏 66

第二章 地貌 67

第一节 特征 67

第二节 形态 67

第三章 气候 71

第一节 特点 71

第二节 光照 71

第三节 气温 72

第五节 降水 75

第四节 风 75

第四章 水资源 77

第一节 地表水 77

第二节 地下水 79

第五章 土壤 80

第一节 分类 80

第二节 土区分布 82

第二节 竹 83

第三节 草 83

第一节 树 83

第六章 植物 83

第四节 药用植物 84

第七章 动物 84

第一节 兽 84

第二节 禽 84

第三节 爬行动物 84

第一节 灾害性天气 85

第八章 自然灾害 85

第四节 节肢动物 85

第五节 鱼 85

第二节 洪水 86

第三节 干旱 89

第四节 风雹 91

第五节 地震 93

卷三 人口 94

第一章 历代人口 94

第一节 数量 94

第二节 分布 95

第三节 密度 96

第二章 人口变动 97

第一节 自然变动 97

第二节 机械变动 97

第一节 年龄构成 98

第三章 人口构成 98

附 百岁老人简介 99

第二节 性别构成 99

第三节 民族构成 100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00

第五节 经济构成 101

第六节 婚姻家庭构成 102

第七节 姓氏 102

第四章 人口调查管理 103

第一节 人口管理 103

第二节 人口调查 103

第五章 人口控制 10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04

第二节 人口规划 105

第三节 宣传教育 105

第四节 政策规定 106

第五节 计划生育投资 107

第六节 节育技术 108

卷四 土家族 110

第一章 石柱土家族 110

第一节 来源 110

第二节 分布 112

第三节 习俗 112

第二章 石砫土司 114

第一节 沿革 114

第二节 承袭 114

第三节 隶属统治 115

第四节 经济简况 116

第五节 文化简况 116

第一节 恢复民族成份 117

第二节 建立民族事务委员会 117

第三章 落实民族政策 117

第三节 成立自治县 118

第四节 民族工作 118

卷五 农业 120

第一章 生产条件 120

第一节 耕地 120

第二节 气候 120

第三节 土壤 121

第四节 劳力 121

第五节 工具 121

第二章 生产关系 122

第一节 封建私有制 122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23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123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 124

一 品种调查 125

第一节 资源调查 125

第三章 基本建设 125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5

二 土壤普查 126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26

第三节 耕地改造 127

第四节 肥料结构 128

第四章 种植业 129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29

一 水稻 129

二 玉米 129

三 小麦 130

四 薯类作物 130

五 大豆及杂粮 130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30

三 烟草 131

二 油料作物 131

一 棉花 131

四 海椒 132

第三节 蚕桑 138

第四节 果树 139

第五节 茶叶 141

第五章 农业技术 142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42

第二节 栽培技术 142

第三节 推广良种 143

第四节 技术人员 145

第六章 植物保护 145

第一节 病虫草害 145

第二节 防治 146

一 预测预报 146

三 农药防治 147

四 化学除草 147

二 植物检疫 147

第七章 收益分配 148

第一节 产值产量 148

第二节 现金分配 148

第三节 粮食分配 150

卷六 林业 152

第一章 林业资源 152

第一节 面积 152

一 用材林 153

第二节 分布 153

第三节 树种 153

二 经济林 154

三 竹林 154

第四节 珍奇古树 155

第二章 林业生产 157

第一节 采种育苗 157

一 国营造林 158

第十节 植树造林 158

二 民营造林 159

三 飞机播种造林 159

四 基地建设 160

第三章 管理保护 161

第一节 山林权属 161

第二节 护林防火 162

第三节 制止乱砍滥伐 163

第四节 国有林管理 163

第五节 防治病虫害 164

第四章 木材经营 165

第一节 采伐 165

第二节 购销 165

第三节 征收育林基金 166

一 草山草地 167

第一节 资源 167

第一章 饲草饲料 167

卷七 畜牧 167

二 作物秸杆 168

三 养猪饲料 168

第二节 生产加工 169

一 牧草种植 169

二 饲料加工 169

第二章 养殖业 170

第一节 家畜 170

一 猪 170

二 牛 171

三 羊 172

四 兔 172

第二节 家禽 173

一 鸡 173

五 马 173

二 鸭 174

三 鹅 174

第三节 养蜂 174

第四节 品种改良 175

一 黄牛 175

二 水牛 176

三 猪 177

第三章 疫病防治 177

第一节 疫病 177

第二节 体内寄生虫 179

第三节 防疫 181

一 社会防疫 181

二 看槽保健 181

三 预防注射 181

第四节 检疫 182

一 市场检疫 182

四 狂犬病防治 182

二 屠场检疫 183

三 运输检疫 183

第五节 兽药生产经销 183

第四章 管理机构 183

卷八 黄连 185

第一章 石柱味连 185

第一节 栽培发展 185

第二节 生长条件 186

一 气候 186

二 土壤植被 186

第三节 价值与地位 186

一 药用价值 186

二 经济价值 187

三 地位效益 187

第一节 宜连山地 188

第二章 连山分布 188

第二节 老新产区 190

第三节 支援外地 190

第三章 所有制 190

第一节 私有制 190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191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 192

第四章 栽培加工 193

第一节 采种育苗 193

第二节 搭棚栽连 193

第三节 连棚管理 194

第四节 起连加工 194

第五章 购销 194

第一节 收购 194

第二节 销售 195

第一章 水利建设 199

第一节 库 199

卷九 水利 199

第二节 塘 201

第三节 堰 202

第四节 提灌设施 204

第五节 饮水工程 205

第二章 管理养护 205

第一节 养护 205

第二节 管理 206

第三节 用水纠纷 207

第三章 防洪抗旱 208

第一节 防旱抗旱 208

第二节 防洪抢险 209

第三章 渔业 211

第一节 生产 211

第二节 管理 212

第一节 县属国营电站 215

卷十 电力 215

第一章 电站建设 215

第二节 乡村小电站 216

第三节 水利工程附属电站 221

第二章 供电 222

第一节 变电站 222

第二节 输、配电线路 223

第三节 联网 224

第三章 用电 225

第一节 工业用电 225

第二节 农业用电 225

第三节 城镇用电 225

第四章 管理 226

第一节 生产安全管理 226

第二节 供电用电管理 227

第二节 开采 229

第一节 资源 229

卷十一 工业 229

第一章 煤炭工业 229

第二章 机械工业 231

第一节 农机制造 231

第二节 机具制造 232

第三节 船舶制造 233

第三章 建材工业 233

第一节 水泥 233

第二节 蒸压灰砂砖 234

第三节 水泥制品 234

第四章 化学工业 235

第一节 肥料 235

第二节 电石 235

第三节 其他 235

第一节 粮食加工 236

第五章 粮油工业 236

第二节 油脂加工 237

第三节 饲料加工 237

第六章 食品工业 238

第一节 酒、饮料 238

第二节 肉类加工 239

第三节 糖果加工 239

第四节 榨菜加工 240

第五节 酱菜加工 240

第七章 造纸 印刷 包装 241

第一节 造纸 241

第二节 印刷 242

第三节 包装 242

第三节 金音石砚 243

第二节 竹藤棕器 243

第一节 木器 243

第八章 竹木石器加工 243

第九章 纺织 缝纫 244

第一节 纺织 244

第二节 缝纫 245

第三节 帽鞋 245

第十章 冶金工业 246

第一节 生铁 246

第二节 铅锌 246

第三节 铜 247

卷十二 交通邮电 248

第一章 陆上运输 248

第一节 人行道 248

一 古道 248

二 桥梁 249

一 线路 250

第二节 公路 250

二 桥梁、涵洞 253

三 公路养护 253

四 民工建勤 254

五 公路绿化 255

第三节 运输 255

一 客运 255

二 货运 256

三 搬运 256

第四节 管理 256

第二章 水上运输 259

第一节 渡口 259

一 长江渡口 259

二 龙河渡口 259

一 港口 261

第二节 港口码头 261

四 停废渡口 261

三 官渡河渡口 261

二 码头 262

第三节 运输 263

一 客运 263

二 货运 263

第四节 管理 263

第三章 邮政 264

第一节 邮政网路 264

第二节 邮政业务 265

第四章 电信 266

第一节 线路 266

第二节 电报 267

第三节 电话 267

第一节 发展 269

第一章 发展与效益 269

卷十三 乡镇企业 269

第二节 效益 270

第二章 行业 271

第一节 农业 271

一 种植业 271

二 养殖业 272

第二节 工业 273

一 煤炭 273

二 机械 273

三 化工 273

四 建材 274

五 食品 275

六 水电 275

十 其他 276

九 陶瓷 276

第三节 建筑业 276

八 竹木加工 276

七 缝纫 276

第四节 运输业 277

第五节 商业服务业 277

第三章 购销 278

第一节 采购 278

第二节 销售 278

第四章 管理 278

第一节 体制 278

第二节 分配 279

卷十四 城乡建设 281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81

第一节 街房建设 281

一 街巷 282

第二节 市政建设 282

二 桥梁 283

三 防洪堤 284

四 给水、排水 284

五 照明 285

六 市场 285

七 公共厕所 285

第三节 公共建筑 286

第四节 园林绿化 287

一 公园 287

二 烈士陵园 287

三 绿地 287

第二章 村镇建设 288

第一节 场镇建设 288

第二节 农房建设 290

第二节 建设管理 291

一 建设规划 291

第三章 城乡建设管理 291

第一节 公房管理 291

二 土地管理 292

三 建筑设计 292

四 质量监督 292

第四章 建筑行业 293

第一节 队伍 293

第二节 设计 293

第五章 环境保护 294

第一节 污染 294

第二节 治理 295

卷十五 商业 297

第一章 集市 297

第一节 集市贸易 297

第二节 专业市场 298

第一节 私营简况 3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300

第二章 私营商业 300

第三节 个体商业 301

第三章 国营商业 301

第一节 专业公司 301

第二节 商品购进 303

第三节 商品销售 306

第四章 供销合作商业 308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 308

第二节 购销 310

第五章 城乡集体商业 315

第一节 老新合作商店(组) 315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企业 315

第三节 其他集体商店 315

第六章 饮食服务业 316

第一节 饮食 316

第二节 旅馆 茶馆 浴室 316

第三节 理发 照相 317

第一节 自由购销 319

卷十六 粮食油料 319

第二章 粮食购销 319

第二节 统购统销 320

一 农村购销 320

二 城镇供应 321

第三节 贷粮 323

第三章 油料油脂购销 324

第一节 油料收购 324

第二节 油脂供销 325

第四章 饲料 326

第一节 供应 326

第二节 奖售 326

第五章 储运 327

第一节 仓储 327

一 粮仓 327

二 油池 油罐 327

第三节 调运 328

第二节 粮油保管 328

卷十七 财政税务 330

第一章 体制 330

第一节 财政 330

一 县(厅)财政 330

二 乡(镇)财政 331

第二节 税务 332

第二章 财政收支 333

第一节 财政收入 333

一 农业税 333

二 工商税 337

三 企业收入 341

四 债务收入 342

五 其他收入 342

第二节 财政支出 345

二 基本建设支出 346

一 农业支出 346

三 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 347

四 抚恤救济支出 347

五 行政管理费支出 347

六 其他支出 348

第三节 预算外收支 350

一 收入 351

二 支出 351

第四节 财政平衡 352

一 直隶厅时期 352

二 民国时期 352

三 新中国成立后 353

第五节 财政监督 354

第三章 工商税务 355

第一节 征收 355

第二节 管理 357

第三节 减免、处罚 358

第四节 利润监交 359

第五节 征集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359

卷十八 金融 361

第一章 机构 361

第一节 信用合作社 361

第二节 金库 362

第三节 银行 362

第四节 保险公司 363

第二章 信贷 364

第一节 民间信贷 364

第二节 农业信贷 364

第三节 工商信贷 366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和贷款 370

第五节 信托 370

第二节 农村存款 371

第一节 城乡储蓄 371

第三章 存款储蓄 371

第四章 结算 372

第一节 方式 372

第二节 联行往来 372

第三节 行社往来 372

第五章 保险 373

第一节 种类 373

第二节 理赔 373

卷十九 经济综合管理 374

第一章 国民经济发展简况 374

第一节 民国时期 374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 375

一 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 375

二 “二五”计划和三年调整时期 375

三 “三五”“四五”计划时期 376

四 “五五”“六五”计划时期 377

第三节 农、轻、重发展比例 378

第二章 计划管理 379

第一节 体制 379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379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 380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 380

第三章 物资管理 381

第一节 体制 381

第二节 物资供应 382

一 金属材料 382

二 机电设备 382

三 建筑材料 382

第四章 物价管理 383

第一节 体制 383

四 化工产品 383

第二节 价格调整 384

一 价格政策 384

二 价格水平 385

第三节 物价监督 387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387

第一节 机构 387

第二节 市场管理 387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388

第四节 个体经济管理 389

第五节 其他管理 389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 391

第一节 体制 391

第二节 计量器具管理 391

第一节 体制 392

第七章 统计管理 392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392

第二节 统计调查 393

一 普查 393

二 典型调查 393

三 抽样调查 394

第三节 统计资料管理 394

第四节 统计监督 394

卷二十 政党群团 396

第一章 中共石柱县委员会 396

第一节 党的组织 396

一 组织 396

二 机构 397

第二节 代表大会 398

第三节 党务工作 399

一 组织建设 399

二 宣传教育 400

四 统战工作 401

三 纪律检查 401

五 信访工作 402

六 档案工作 403

第四节 重要活动 403

一 地下斗争 403

二 抗美援朝 404

三 减退清反 404

四 土地改革 405

五 “三反”“五反” 405

六 “肃反” 405

七 反右派 406

八 “反右倾” 406

九 社会主义教育 406

十 “文化大革命” 407

十三 城镇经济体制改革 408

十二 机关机构改革 408

十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08

第二章 群众团体 409

第一节 县总工会 409

第二节 县农民协会 410

第三节 共青团石柱县委员会 410

第四节 县妇女联合会 412

第五节 县工商业联合会 413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党派 414

第一节 国民党石柱县党部 414

第二节 三青团石柱分团 415

第三节 青年党石柱县执行委员会 415

第四节 民社党石柱县筹备委员会 416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社团 416

一 县总工会 416

三 县农会 417

四 县商会 417

二 县教育会 417

卷二十一 政权政协 418

第一章 县人民政府 418

第一节 机构 418

第二节 政务 419

一 政权建设 419

二 农业工交 420

三 财政贸易 421

四 教科文卫 423

五 人民生活 424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424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2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25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28

一 监督 429

二 决定 429

第一节 机构 430

三 任免 430

第三章 县政治协商会议 430

第二节 政协工作 431

一 政治协商 431

二 民主监督 432

三 文史工作 432

四 办学育人 432

第四章 民国时期行政参政机构 433

第一节 县政府 433

第二节 县参议会 433

一 县参事、议事会 433

二 县临时参议会 433

三 县参议会 434

附:历任县知事、县长名录 434

一 镇压反革命 437

第二节 治安保卫 437

第一章 公安 437

第一节 机构 437

卷二十二 公安司法 437

二 禁烟禁毒 438

三 取缔反动会道门 439

四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440

第三节 治安管理 440

一 治保组织 440

二 监督改造地、富、反、坏分子 441

三 户政管理 441

四 特种行业管理 442

五 爆炸物品管理 442

六 查禁淫秽物品 442

七 禁赌 443

第四节 消防管理 443

二 劳改 444

一 监所 444

第五节 监所 劳改 444

第二章 检察 445

第一节 机构 445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45

一 审查批捕 445

二 审查起诉 446

三 出庭支持公诉 446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46

第四节 经济检察 446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47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447

第三章 法院 448

第一节 机构 448

第二节 审判制度 448

第三节 刑事审判 449

第六节 案件复查 450

第四节 民事审判 450

第五节 经济审判 450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51

第一节 机构 451

第二节 法制宣传 451

第三节 公证工作 452

第四节 律师工作 453

第五节 调解工作 453

一 调解组织 453

二 调解纠纷 454

卷二十三 民政 455

第一章 优抚安置 455

第一节 优待 455

第二节 抚恤 456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57

第三节 烈士褒扬 457

第二章 救济 458

第一节 灾害救济 458

第二节 社会救济 459

第三节 扶贫 460

第三章 社会福利 461

第一节 敬老院 461

第二节 幼儿园 462

第三节 五保户 462

第四节 皮肤病防治院 462

第五节 救济院 463

第四章 其他民政工作 463

第一节 婚姻登记 463

第二节 收容遣送 463

第三节 殡葬改革 464

第一节 干部队伍 465

卷二十四 劳动人事 465

第一章 人事 465

第二节 干部管理 466

一 编制 466

二 调配 466

三 录用任免 466

四 考核奖惩 466

五 精简机构 467

第三节 干部培训 467

第二章 劳动 468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68

一 待业安置 468

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68

三 计划招工 468

一 工人调动 469

二 自然减员补充 469

第二节 劳动管理 469

第三节 职业培训 470

第三章 工资 奖金 470

第一节 工资改革 470

第二节 奖金 473

第三节 津贴 473

第四节 补贴 473

第四章 福利 474

第一节 离休退休 474

第二节 福利待遇 475

卷二十五 军事 477

第一章 武装组织 477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军队 477

一 地方武装 477

二 驻军 477

二 红军游击总队 478

第二节 人民武装 478

一 农民赤卫队 478

三 中共地下游击队 479

四 警卫营 479

五 武装警察中队 479

六 驻军 479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479

第二章 兵役 480

第一节 民国时期 48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 480

第三章 民兵 481

第一节 组织 481

第二节 活动 481

第一节 太平军攻克厅城 482

第二节 辛亥革命石柱的战斗 482

第四章 战事纪略 482

第三节 八德会起义 483

第四节 “神兵”造反 483

第五节 平民军在石柱的战斗 484

第六节 川东游击军第三路在石柱的战斗 484

第七节 川东游击军第二路在石柱的战斗 484

第八节 红军鄂川边游击总队的战斗 484

第九节 中共地下游击队的战斗 485

第十节 解放石柱的战斗 485

第十一节 剿匪 486

卷二十六 教育 488

第一章 旧制教育 488

第一节 私塾 488

第二节 儒学 488

第三节 书院 488

第二章 学前教育 489

第一节 幼儿园 489

第四节 义学 489

第五节 学堂 489

第二节 托儿所 490

第三章 小学教育 490

第一节 小学设置 490

第二节 学制及课程 491

第三节 教学及考试 492

第四章 中学教育 493

第一节 中学设置 493

第二节 学制及课程 493

第三节 教学方法 494

第五章 专业教育 495

第一节 师范 进修校 495

第三节 职业中学 496

第四节 农业技术学校 496

第二节 卫生学校 护士班 496

第六章 业余教育 497

第一节 扫盲 497

第二节 职工文化技术补习 498

第三节 函授 498

第四节 广播电视学校 498

第五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499

第七章 教育管理 499

第一节 学校教育管理 499

第二节 成人教育管理 500

第八章 教师 500

第一节 任用 500

第二节 待遇 501

第三节 培训 501

第一节 项目 502

第二节 开支 502

第十章 勤工俭学 502

第九章 教育经费 502

第一节 来源 502

第二节 收益分配 503

第二节 科学研究机构 504

一 农业科学研究所 504

二 黄连科技研究所 504

第一节 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504

第一章 组织机构 504

卷二十七 科技 504

三 林业科学研究所 505

四 农业机械研究所 505

第三节 科学技术协会 505

第二章 科技队伍 506

第一节 人才管理 506

一 技术职称评定 506

二 技术培训 506

一 专业人才普查 507

三 使用安排 507

第二节 人才普查 507

二 农村人才普查 508

三 社会闲散科技人员普查 508

第三章 科技活动 508

第一节 科技宣传 508

第二节 科普活动 509

第三节 科技服务 511

一 科技情报 511

二 咨询服务 511

三 地震测报 512

第四节 沼气和节能 512

一 沼气利用 512

二 省柴节煤 512

第四章 科技成果 513

第一节 机构 516

卷二十八 文化 516

第一章 群众文化 516

第二节 民间艺术 517

一 灯彩 517

二 灯舞 518

三 音乐 519

四 民歌 521

五 故事传说 522

六 民间工艺 522

第三节 文学艺术 523

一 文学创作 523

二 书法 523

三 美术 524

四 歌曲 524

第一节 戏种 剧目 525

第二章 戏剧 525

五 摄影 525

第四节 其它 525

第二节 戏剧团体 526

第三节 剧场 527

第三章 电影 527

第一节 发行放映 527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528

第一节 广播 528

第二节 放映场地 528

第二节 电视 530

第五章 报刊 通讯 531

第一节 报刊 531

第二节 通讯 531

第六章 图书 532

第一节 图书发行 532

第二节 图书阅览 532

第一节 名胜古迹 533

第七章 文物胜迹 533

第二节 文物 536

一 历史文物 536

二 革命文物 537

卷二十九 体育 538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 538

第一节 体育运动委员会 538

第二节 县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538

第三节 体育队伍 539

第二章 体育设施 539

第一节 场地 539

第二节 器材 541

第三章 学校体育 542

第一节 课程 542

第二节 教师 542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543

第四章 群众体育 543

第三节 “劳卫制”和体育锻炼标准 543

第二节 职工体育 544

一 中医 544

第三节 农民体育 545

第四节 幼儿及老年体育 545

卷三十 医药卫生 551

第一章 医疗 551

第一节 医疗机构 551

一 医院 551

二 卫生院 552

三 合作医疗站 552

四 厂、场、校医务室(院) 552

五 个体医生 药铺 552

六 群众卫生组织 553

第二节 医疗队伍 553

第三节 医疗设备 554

第四节 医疗活动 554

二 西医 555

三 中西医结合 555

第五节 医疗制度 556

第二章 防疫 557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557

第二节 爱国卫生 558

一 环境卫生 558

二 饮水卫生 558

三 食品卫生 559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560

第三章 保健 561

第一节 妇幼保健 561

一 妇女保健 561

二 儿童保健 562

第二节 学校卫生 563

第三节 劳动保护 563

第四节 老年保健 563

第四章 药品生产 564

第一节 中药资源 564

第二节 药材栽培 564

一 地产药材 564

二 引种药材 565

第三节 中药加工 565

一 炮制 565

二 制剂 566

第五章 医药行政 566

第一节 医药行政管理 566

第三节 药品质量管理 567

第四节 毒、麻、限、剧药品管理 567

第二节 个体医生、药摊管理 567

第五节 疫情管理 568

卷三十一 社会风土 569

第一章 帮会 569

第一节 袍哥 569

第二节 青帮 570

第三节 其他社团 570

第二章 会道门 571

第一节 道门 571

第二节 文坛 572

第三章 宗祠 行会 会馆 573

第一节 宗祠 573

第二节 行会 573

第三节 会馆 574

第一节 佛教 575

第四章 宗教 575

第二节 道教 576

第三节 天主教 576

第四节 基督教 577

第五章 风俗习惯 577

第一节 服饰 577

第三节 住房 578

第四节 行路 578

第二节 饮食 578

第五节 用具 579

第六节 婚嫁 579

第七节 丧葬 579

第八节 礼俗 580

第九节 节日 580

第十节 祝贺 581

第十一节 禁忌 581

第一节 吸毒 582

第二节 赌博 582

第六章 恶风陋习 582

第三节 迷信 583

第七章 社会新风 583

第一节 男女平等 583

第二节 共同富裕 584

第三节 学习雷锋 584

第四节 建设文明单位 585

第八章 土语 谚语 歇后语 585

第一节 土语 585

第二节 谚语 587

第三节 歇后语 589

卷三十二 人物 591

第一章 传记 591

秦良玉 591

张承燕 593

李宽文 594

冉广儒 李南宾 595

朱清武 596

冯腾蛟 597

冯令书 598

秦万鑫 598

陈兰亭 599

熊福田 601

王顺蛟 602

白仲山 603

陈太江 604

第二章 简介 604

王勋 604

李志 605

伍氏四代 605

李干之 606

秦淮月 606

谭定华 606

净缘 607

秦耀文 607

黎克文 黎永定 607

幸正东 608

陈益寿 608

佘德瑜 609

马茂林 609

谭栋安 609

张鸿钧 610

谭道文 610

秦汉卿 611

田焕南 611

谭俊宜 611

马新 612

范明贵 612

李亚平 612

谭方坤 613

黎旭阳 613

马世荣 614

第三章 名录 614

一 革命烈士英名录 614

二 解放石柱牺牲的解放军战士 614

三 征粮、剿匪牺牲人员 615

四 各界知名人士 616

〔附录〕 620

一 文存 620

二 历次修志简介 621

三 本志编修始末 623

四 县志编纂委员会人员变更情况 624

五 参加县志初稿编纂人员 625

六 县志审批文件 625

编后记 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