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服装艺术概论 1
第一节 服装的源起与构成 3
一、服装的起源 3
二、服装的构成 7
第二节 服装艺术的文化基础 10
第二章 服装艺术教育概论 13
第一节 服装艺术教育的概念 15
第二节 服装艺术教育的思想 16
一、中国服装艺术教育思想 16
二、西方服装艺术教育思想 20
第三节 服装艺术教育的要素 23
一、服装发展史 23
二、服装社会学 26
三、服装生理学 27
四、服装心理学 29
五、服装民俗学 30
六、服装艺术学 32
第四节 服装艺术教育的结构 33
一、教育者 33
二、受教育者 34
三、教育渠道 36
第五节 服装艺术教育的功能 39
一、审美功能 39
二、非审美功能 41
第六节 服装艺术教育的效应 43
一、个体效应 43
二、社会效应 44
第三章 服装艺术历史教育 47
第一节 中国服装艺术演变简述 49
一、先秦晨光 49
二、秦汉雄风 54
三、魏晋风采 58
四、大唐文明 60
五、宋元纷繁 64
六、明代大成 67
七、清代易服 69
八、辛亥风云 72
九、民族荟萃 74
十、当代菁华 77
第二节 西方服装艺术演变简述 78
一、育成期服装 78
二、成形期服装 84
三、定制期服装 89
四、交会期服装 93
五、互进期服装 97
六、更新期服装 104
七、风格化期服装 110
八、完善化期服装 115
九、时装化期服装 121
第四章 服装艺术与社会学教育 139
第一节 服装社会性的外因——总体环境 141
一、服装与社会生产力 141
二、服装与伦理道德 143
三、服装与社会制度 144
四、服装与宗教信仰 145
五、服装与国际交往 147
六、服装与其他社会需求 148
第二节 服装社会性的内因——潜性判断标准与有意教育 149
一、潜性评判标准的依据 150
二、服装社会效应与大文化背景 151
三、群体反馈的形式与结果 153
四、有意教育的社会化作用 154
第三节 服装是社会角色的标志之一 156
一、标明性别差异 156
二、标明社会地位 157
三、标明社会职业 158
四、标明政治集团 160
五、标明信仰派系 161
六、艺用服装的形式美感与典型性 161
第四节 时装流行的流向与流速 163
一、垂直运动形式 163
二、横向水平移动形式 165
三、循环流动形式 167
四、时装流行的流速及其特征 168
第五节 服装对社会语言的影响 171
第五章 服装艺术与生理学教育 175
第一节 服装与人种体形特征 177
一、欧罗巴人种与服装 177
二、蒙古人种与服装 178
三、尼格罗人种与服装 179
第二节 服装与人体异化行为 180
一、原始性人为塑造躯体的行为与结果 181
二、继原始性人为塑造躯体的行为与结果 186
三、现代性人为塑造躯体的行为与结果 188
第六章 服装艺术与心理学教育 191
第一节 服装与三大心理环流体系 193
一、第一心理环流体系——人与人 193
二、第二心理环流体系——人与物 199
三、第三心理环流体系——人本体内涵与服装的统一 202
第二节 服装心理活动的三个层面 204
一、设计心理 204
二、着装心理 205
三、评判心理 212
第七章 服装艺术与民俗学教育 225
第一节 服装是一种民俗事象 227
一、历史性 228
二、自发性 230
三、地域性 231
四、传承性 232
五、变异性 233
第二节 服装是民俗的载体 235
一、服装是物质民俗的直接现实 236
二、服装是心意民俗的精神寄托 248
第八章 服装艺术与艺术学教育 257
第一节 着装形象的三度创作 259
一、原材料选取、制作与加工 259
二、设计及制作成型 271
三、穿着是再创作过程 285
第二节 服装艺术的工艺风格 292
一、服装形象的生活来源 292
二、服装形象的艺术依据 297
第三节 服装艺术的意境 301
一、天国意境 301
二、乡野意境 303
三、都会意境 305
四、殿堂意境 307
图片索引 309
主要参考文献 311
后记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