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课的开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1
目录 1
第二节经济规律与经济理论 4
一、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意义 4
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6
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8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政策 11
一、社会主义经济政策体系和依据 11
二、经济政策的作用和特征 14
三、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1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研究 21
对象和学习意义 21
一、研究对象 21
二、这门课程的性质 23
三、学习的意义 2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和社 28
会主义的实践 28
第一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2
一、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前提 32
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 34
三、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道路 36
第三节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3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和性质 3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4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42
四、地矿工作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作用 44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7
一、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 47
二、基本路线的内容 48
三、坚决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体制改革 52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内容 52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53
三、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55
四、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 57
五、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58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 61
第一节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 61
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61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及其结构 61
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客观必 63
然性 63
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5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个体经济 6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补充形式 68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营经济 70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中外合营经济和外商独资经济 72
第三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革和经营方式 74
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的核 74
心内容 74
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改革和完善 76
三、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改革和完善 80
四、坚持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反对私有化 86
五、地勘单位的经营方式 88
第三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91
第一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91
的重大突破 91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 95
品经济 95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 95
二、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 97
三、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 99
四、评“商业共产主义” 100
第三节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特征 102
一、商品经济的共性 103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个性 105
三、把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特征的意义 106
第四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意义 107
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 107
二、我国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迫切性和特殊重要性 109
革的理论依据 111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111
第五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 111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对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指导意 114
义 114
第四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 119
第一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19
第二节价值规律的作用 122
一、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 122
二、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共同作用 123
三、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作用的特点 128
一、竞争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要条件 130
第三节社会主义竞争 130
二、社会主义竞争的特点 131
三、竞争的三要素 132
四、为社会主义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 134
第四节建立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136
一、计划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36
二、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的基本内容 137
三、价格杠杆和价格形式 140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42
客观必然性 142
第五章社会主义社会分配结构 142
第一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142
二、其他分配方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44
第二节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147
一、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 147
二、我国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模式 149
第三节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和工资制度的改革 151
一、实现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 151
二、我国旧工资制度的弊端 153
三、我国工资制度的改革 154
第四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政策 156
一、共同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56
二、鼓励劳动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制裁 157
非法收入 157
第六章社会主义企业 159
第一节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作用 159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 159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作用 160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素质 161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162
一、企业资金的本质 162
二、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162
三、加速资金周转的意义和途径 166
第三节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 168
一、微观和宏观经济效益的涵义 168
二、成本、盈利和价格 169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71
一、企业经营管理体制 173
第四节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173
二、企业经营机制 176
三、造就一代新型企业家 178
第七章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181
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181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性质和作用 181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渠道 183
三、我国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 184
二、货币的流通渠道 186
第二节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186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及其形式 186
三、货币流通规律 188
四、通货膨胀 189
第三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92
一、市场及其功能 192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目标模式 193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结构与完善 194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制定与价格体系 197
第四节市场价格和价格改革 197
二、价格改革 198
第五节开拓地质市场促进地矿工作的发展 201
一、地质市场的内涵 201
二、地质市场的功能 202
三、地质市场的开拓 203
第八章社会主义财政与信贷 205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205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205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206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07
四、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209
第二节社会主义财政和税收 213
一、社会主义财政 213
二、社会主义税收 215
三、财政收支平衡 217
第三节社会主义信贷和银行 219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本质和作用 219
二、社会主义利息和利息率 220
三、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和金融体系 221
第九章社会主义消费 227
第一节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 227
一、消费的性质 227
二、消费的地位和作用 229
第二节社会主义消费结构 231
一、消费结构及其分类 231
二、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234
三、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及我国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236
第三节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和消费政策 238
一、消费方式 238
二、消费水平 24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政策 243
第十章社会主义的农业和地租 246
第一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46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46
二、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249
第二节实现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 252
一、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253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现代农业的特征 255
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257
四、地矿工作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259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地租 261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61
二、地租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263
三、矿山地租和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 265
一、明确地租关系,实行土地有偿使用 267
第四节土地的有偿使用 267
二、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 269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运行 272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顺利运行的根本条件 272
一、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运行和微观运行的关系 272
二、宏观运行中的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 273
三、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274
一、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必要性 277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77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及其结合形式 279
第三节社会主义运行机制的目标模式 281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281
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目标模式的基本框架 283
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关键 285
四、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剖析 287
第四节在深化改革中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 288
结合的宏观运行机制 288
一、新旧两种运行机制的并存与摩擦 288
二、建立和完善新的宏观运行机制的三大主体工程 290
环境 292
三、创造有利于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经济 292
四、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 293
第十二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95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构成要素和依据 295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动因 295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基本要素 296
三、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依据 298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300
第二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00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301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 303
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战略方针 305
第三节地质工作发展战略 308
一、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特征 308
二、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的构想 309
一、资源及其分类和构成 314
经济效益 314
第一节生产要素组合、资源利用与社会主义宏观 314
利用 314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 314
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315
三、生产要素组合与社会宏观经济效益 318
第二节我国人力资源及其利用 319
一、我国人力资源的构成及利用现状 319
二、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321
三、地质勘查行业富余人员的形成及其解决对策 322
第三节我国国土资源的利用 322
一、我国国土资源的特征 322
二、我国国土资源的利用现状 323
三、国土资源的规划、整治和合理利用 324
第四节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325
一、矿产资源及其特征 325
二、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与形势 325
三、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326
一、研究资源稀缺的意义 328
第五节资源稀缺问题 328
二、解决资源稀缺问题的基本途径 329
第六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331
一、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331
二、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332
三、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333
第十四章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337
第一节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337
一、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337
二、新技术革命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 341
三、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345
第二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 347
要求 347
一、我国产业结构从重型结构向轻型结构的转变 347
二、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现实矛盾 350
三、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 351
第三节我国的产业政策 354
一、产业政策的内涵 354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原则 354
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任务 356
四、优化产业结构的途径 358
五、地矿工作产业结构的调整 361
第十五章我国的对外开放 363
第一节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363
一、对外开放的客观依据 363
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364
三、我国地勘工作的对外开放 366
第二节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367
一、对外贸易 368
二、利用外资 369
三、引进先进技术 371
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372
第三节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373
一、开放经济特区 373
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375
三、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376
第四节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376
一、平等互利、互通有无 376
三、配合政治斗争,讲究经济效益 377
二、集中统一、联合对外 377
四、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378
五、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378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380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 380
一、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必要性 380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内容 382
三、地矿部的职能转变 383
一、国家管理经济的目标和内容 385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目标和手段 385
二、国家管理经济的手段 387
第三节我国治理整顿时期的宏观管理 388
一、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必要性 388
二、在治理整顿过程中加强宏观经济管理 390
结束语 394
一、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94
二、迎接挑战,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403
后记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