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瑞彭,王鸿利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117001232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血液学概念和发展史 1

第一节 血液学概念 1

第二节 血液学发展史 1

第二章 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 3

第一节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3

第二节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4

第三章 造血 5

第一节 造血器官 5

第二节 造血祖细胞 6

第三节 造血的调控 8

第四节 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11

第二篇 血细胞的检验 14

第四章 血细胞的形态学 14

第一节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 14

一、粒细胞系统 14

(一)原始粒细胞 14

(二)早幼粒细胞 14

(三)中幼粒细胞 14

(四)晚幼粒细胞 14

(五)杆状核粒细胞 15

(六)分叶核粒细胞 15

二、红细胞系统 15

(一)原始红细胞 15

(二)早幼红细胞 16

(三)中幼红细胞 16

(四)晚幼红细胞 16

(五)网织红细胞 16

(六)红细胞 16

三、单核细胞系统 16

(一)原始单核细胞 16

(二)幼稚单核细胞 16

(三)单核细胞 16

四、淋巴细胞系统 16

(一)原始淋巴细胞 16

(二)幼稚淋巴细胞 16

(三)淋巴细胞 17

五、浆细胞系统 17

(一)原始浆细胞 17

(二)幼稚浆细胞 17

(三)浆细胞 18

六、巨核细胞系统 18

(一)原始巨核细胞 18

(二)幼稚巨核细胞 18

(三)巨核细胞 18

七、其它细胞 19

(一)组织嗜硷细胞 19

(二)内皮细胞 19

(三)纤维细胞 19

(四)成骨细胞 19

(五)破骨细胞 19

(六)脂肪细胞 19

(七)颗粒网状细胞 19

(八)吞噬细胞 19

(九)网状细胞 19

(十)退化细胞 20

第二节 血象检验 20

一、红细胞形态异常 20

(一)红细胞大小不均 20

(二)红细胞形态不整 20

(三)球形红细胞 20

(四)椭圆形红细胞 20

(五)镰状红细胞 20

(六)口形红细胞 20

(七)靶形红细胞 20

(八)嗜多色性红细胞 20

(九)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21

(十)铁粒细胞 21

(十一)Howell-Jolly小体 21

(十二)Cabot环 21

(十三)有核红细胞 21

(十四)棘形红细胞 21

(十五)半月形红细胞 21

(十六)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21

(十七)裂红细胞 21

二、白细胞形态异常 21

(一)中毒颗粒 21

(二)空泡 21

(三)核变性 22

(四)D?hle小体 22

三、血小板形态异常 22

(一)小型血小板 22

(二)大型血小板 22

(三)巨型血小板 22

(四)血小板堆集 22

(五)幼稚血小板 22

(六)退化型血小板 22

第三节 骨髓象检验 22

一、检验的适应症 22

二、标本的采集 22

三、检验的方法 24

(一)骨髓涂片检验 24

(二)血涂片检验 25

(三)结果的计算 25

(四)正常骨髓象 25

(五)填写检验报告单 26

(六)标本的保存 27

四、骨髓象分析 27

(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27

(二)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 27

(三)粒系统细胞改变 28

(四)红系统细胞改变 29

(五)巨核系统细胞改变 29

(六)淋巴系统细胞改变 30

(七)单核系统细胞改变 30

(八)其他血细胞改变 30

(九)骨髓象与血象分析的重要性 30

五、骨髓象检验的注意事项 31

第五章 某些技术在血细胞检验中的应用 32

第一节 血细胞化学染色 32

过氧化物酶染色 32

苏丹黑B染色 33

过碘酸-雪夫反应 34

碱性磷酸酶染色 35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38

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38

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39

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40

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42

铁染色 43

第二节 电子显微镜检查 44

一、血细胞的一般超微结构 45

(一)细胞膜 45

(二)细胞质 45

(三)细胞核 49

二、正常血细胞的形态 50

(一)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 50

(二)扫描电镜下的表面微结构 55

三、病理血细胞的形态 55

(一)白血病细胞的形态 55

(二)病理性红细胞的形态 59

四、电镜检查在血液病中的应用价值 60

第三节 核素检验 60

一、血容量测定 60

二、红细胞寿命和红细胞破坏部位的测定 62

红细胞寿命测定 62

红细胞破坏部位的测定 63

三、铁动力学检验 63

铁吸收率测定 63

血清铁蛋白测定 64

四、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 65

维生素B12测定 65

血清叶酸测定 65

第四节 造血祖细胞培养 65

一、造血干细胞的概念 65

(一)造血干细胞 65

(二)造血祖细胞 66

二、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67

(一)无菌环境和无菌操作 67

(二)器材 67

(三)培养用液及试剂 67

(四)灭菌方法 68

(五)培养器具的清洗 68

(六)培养标本的采集和细胞分离 68

(七)集落计数和形态观察 69

(八)培养方法 69

CFU-GM体外培养 69

BFU-E和CFU-E体外培养 69

三、造血祖细胞培养的临床意义 70

(一)贫血 70

(二)白血病 70

第五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 72

一、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特征 72

(一)液体的流动性、粘滞性和流度、粘度 72

(二)牛顿液体和牛顿粘度 72

(三)血液的粘度 73

二、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 73

(一)血细胞因素 73

(二)血浆因素 74

(三)其他因素 74

三、血液流变学检验的方法 75

全血、血浆、血清比粘度和全血还原比粘度测定 75

全血粘度测定 76

四、血液粘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76

(一)血液粘度增高 76

(二)血液粘度减低 77

第三篇 红细胞的检验 78

第六章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 78

第一节 红细胞的生理 78

一、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78

(一)红细胞膜的组成与结构 78

(二)红细胞膜的功能 78

(三)影响膜稳定的因素 78

二、红细胞的代谢 79

三、血红蛋白的结构 79

(一)血红素 79

(二)珠蛋白 79

(三)血红蛋白降解 80

四、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81

(一)红细胞的生成 81

(二)无效造血 81

(三)红细胞破坏 81

第二节 红细胞疾病的原因分类 81

第七章 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82

第一节 概述 82

一、溶血的病理生理 82

(一)基本机理 82

(二)红细胞内在和外在缺陷 83

二、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83

(一)按先天性、获得性和发病机理分类 83

(二)按溶血发生的部位分类 83

(三)按溶血发生的急慢分类 84

三、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共性改变 84

(一)增生性贫血 64

(二)血红蛋白的释放 84

(三)胆红素代谢异常 85

(四)其他共性改变 86

四、显示溶血的检验 86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86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86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87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87

其他显示溶血的检验 87

第二节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88

一、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88

(一)先天性膜缺陷的检验 88

红细胞渗透脆性简易试验 88

红细胞渗透脆性孵育试验 88

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89

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90

(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检验 90

酸溶血试验 90

蔗糖溶血试验 90

热溶血试验 90

二、红细胞膜缺陷症的检验 91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91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91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92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92

第三节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 92

一、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 93

(一)G-6-PD的检验 93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93

氰化物-抗坏血酸盐试验 93

硝基四氮唑蓝试验 94

G-6-PD的荧光点法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94

(二)丙酮酸激酶的检验 94

丙酮酸激酶的荧光点法及紫外分光法测定 94

二、红细胞酶缺陷症的检验 95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 95

丙酮酸激酶缺陷症 96

第四节 珠蛋白合成异常的检验 96

一、珠蛋白合成异常的检验 97

(一)血红蛋白电泳检验 97

(二)血红蛋白层析检验 97

(三)HbF的检验 98

抗碱血红蛋白测定 98

HbF酸洗脱法测定 98

(四)HbS的检验 98

红细胞镰变试验 98

还原Hb溶解度测定 99

(五)不稳定血红蛋白的检验 99

异丙醇试验 99

热变性试验 99

变性珠蛋白小体检验 99

(六)其他有关Hb异常的检验 100

二、珠蛋白合成异常症的检验 100

(一)血红蛋白病的检验 100

血红蛋白S病 100

血红蛋白C病 101

血红蛋白E病 101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101

(二)地中海贫血的检验 101

β地中海贫血 101

α地中海贫血 101

第五节 免疫性溶血的检验 102

一、免疫性溶血的检验 103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 103

(二)冷反应性自身抗体的检验 104

冷凝集素试验 104

冷溶血试验 104

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104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104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05

冷凝集素综合征 105

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 106

(二)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06

(三)同种免疫性溶血病 107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 107

溶血性输血反应 108

第六节 其他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108

一、物理性(机械性)溶血性贫血 108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108

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108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08

二、化学性(药物性)溶血性贫血 109

三、感染性溶血性贫血 109

第八章 其他红细胞异常的检验 109

第一节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的检验 109

一、概述 109

二、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的检验 110

再生障碍性贫血 110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12

再生障碍危象 112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112

骨髓病性贫血 113

第二节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的检验 114

一、概述 114

(一)病理生理 114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114

二、铁代谢障碍的检验 115

血清铁测定 115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115

转铁蛋白测定 116

转铁蛋白饱和度 116

血清铁蛋白测定 116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 116

三、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的检验 116

缺铁性贫血 117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18

第三节 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性贫血的检验 119

一、概述 119

(一)生理需要 120

(二)发病机理 120

二、DNA合成障碍性贫血 121

(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121

(二)恶性贫血 121

(三)酶缺乏所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122

(四)检验 122

第四节 其他红细胞疾病的检验 123

一、继发性贫血的检验 123

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 124

肝脏疾病所致贫血 124

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 124

恶性肿瘤所致贫血 124

感染疾病所致贫血 124

结缔组织病所致贫血 124

二、红细胞增多症的检验 124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24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125

第四篇 白细胞的检验 126

第九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 126

第一节 白细胞的生理 126

一、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126

(一)趋化作用和调理作用 126

(二)变形性和粘附性作用 126

(三)吞噬作用 126

(四)杀菌作用 126

二、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127

(一)吞噬作用 127

(二)趋化作用 127

三、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 127

(一)含有多种化学活性物质 127

(二)趋化性和吞噬作用 127

四、淋巴细胞的功能 128

(一)T淋巴细胞的功能 128

(二)B淋巴细胞的功能 128

五、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128

(一)吞噬红细胞 128

(二)诱导免疫反应 128

(三)抗微生物感染 129

(四)抗肿瘤活性 129

(五)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 129

第二节 白细胞疾病的原因分类 129

第十章 白血病的检验 132

第一节 概述 132

一、分类 132

(一)传统分类法 132

(二)FAB分类法 132

(三)我国分类法 133

二、临床特征 133

三、常规检验 133

(一)血象 133

(二)骨髓象 134

(三)细胞化学染色 134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的检验 135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检验 135

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检验 137

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型) 137

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型) 138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b型) 139

颗粒增多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139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 140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 141

急性红白血病(M6型) 142

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 143

第三节 慢性白血病的检验 14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4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45

第四节 特殊类型白血病的检验 146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146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147

组织嗜碱细胞(肥大细胞)性白血病 148

浆细胞性白血病 149

多毛细胞性白血病 150

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51

全髓性白血病 152

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 152

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 153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 153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154

第五节 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的检验 155

第十一章 其它白细胞疾病的检验 157

第一节 白细胞减少性疾病的检验 157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157

第二节 白细胞增多性疾病的检验 159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159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160

类白血病反应 16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62

第三节 骨髓纤维化 164

第四节 脾功能亢进 166

第五节 淋巴瘤的检验 166

何杰金病 167

非何杰金淋巴瘤 168

第六节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验 170

第七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检验 173

第八节 类脂质沉积病的检验 175

高雪病 175

尼曼-匹克病 176

第五篇 止血与凝血的检验 177

第十二章 止血与凝血检验的基础 177

第一节 止血与凝血的生理 177

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177

(一)血管壁的结构与调控 177

(二)血管壁的止血功能 178

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179

(一)超微结构及生化组成 179

(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184

三、血液凝固机理 187

(一)凝血因子 187

(二)凝血机理 190

四、抗凝血系统 193

(一)细胞的抗凝血机理 193

(二)体液的抗凝血机理 193

五、纤溶系统 194

(一)纤溶系统的组成和各种成分的特点 195

(二)纤溶系统的激活途径及其作用机理 196

第二节 止血与凝血疾病的原因分类 198

第十三章 血小板疾病的检验 199

第一节 血小板数量异常性疾病的检验 199

一、血小板减少的检验 199

血小板计数 199

出血时间测定 199

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 199

血小板寿命测定 200

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和补体测定 200

二、血小板减少症的检验 20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3

三、血小板增多的检验 204

四、血小板增多症的检验 20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204

骨髓增生性疾病 206

第二节 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检验 206

一、血小板功能的检验 206

阿司匹林耐量试验 206

血小板粘附试验 207

血小板聚集试验 207

β-TG和PF4测定 208

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 209

TXB2和6-酮-PGF1α测定 209

血块收缩试验 210

二、血小板功能异常症的检验 210

血小板无力症 210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211

其他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症 212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症 212

第十四章 凝血因子疾病的检验 214

第一节 凝血因子的检验 214

一、凝血因子减少的检验 214

(一)内源凝血系统的检验 214

全血凝固时间测定 214

活化凝血时间及硅化凝血时间测定 214

复钙时间测定 215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215

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215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216

Bigg's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216

凝血因子Ⅷ、Ⅸ、Ⅺ、Ⅻ凝血活性测定(一期法) 217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测定 217

(二)外源凝血系统的检验 218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218

蝰蛇毒时间测定 218

蝰蛇毒磷脂时间测定 218

蝰蛇毒复钙时间测定 218

凝血因子Ⅴ活动度测定 219

凝血因子Ⅶ活动度测定 219

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凝血活性测定(一期法) 219

(三)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ⅩⅢ的检验 219

凝血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 219

凝血因子ⅩⅢ筛选试验 220

凝血因子ⅩⅢ活性半定量测定 220

凝血因子ⅩⅢ亚基的抗原测定 220

二、凝血因子减少症的检验 220

血友病 221

血管性假血友病 222

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和因子Ⅴ缺乏症 224

肝脏疾病的凝血障碍 225

第二节 获得性循环抗凝物质的检验 226

一、循环抗凝物质的检验 226

复钙交叉试验 226

抗血浆凝血活酶生成的抗凝物质测定 227

游离肝素时间测定 227

蕲蛇酶时间测定 228

二、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症的检验 228

类肝素物质增多所致的出血症 228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所致的出血症 229

第十五章 纤溶活性增强性疾病的检验 230

第一节 纤溶系统的检验 230

一、纤溶活性的检验 230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230

纤溶活性纤维蛋白-琼脂平皿法测定 230

血浆纤溶酶原测定 230

血浆纤溶酶测定 230

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检验 231

葡萄球菌聚集试验 231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酶联吸附法测定 231

三、纤溶抑制物的检验 231

α2-纤溶酶抑制物测定 231

第二节 纤溶活性增强症的检验 232

一、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232

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233

第十六章 高凝状态的检验 233

第一节 高凝状态的检验 234

一、抗凝血系统的检验 234

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 234

抗凝血酶Ⅲ抗原测定 235

α2-巨球蛋白测定 23

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检验 235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235

连续稀释的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236

乙醇胶试验 236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检验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