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编 3
0引言 3
0.1引言 3
0.2内容和结构 5
1 20世纪金融危机历史回顾 23
1.0引言 23
1.1美国1929~1933年爆发的金融大危机 24
1.1.1 美国1929~1933年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 24
1.1.2 美国1929~1933年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 27
1.1.3 美国1929~1933年金融危机的教训与经验 27
1.2墨西哥金融危机 31
1.2.1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 31
1.2.2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 32
1.2.3墨西哥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教训 33
1.3日本金融危机 40
1.3.1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背景 40
1.3.2日本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 45
1.3.3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和启示 46
1.4亚洲金融危机 50
1.4.1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 50
1.4.2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 53
1.4.3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及启示 54
1.5韩国金融危机 59
1.5.1韩国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 59
1.5.2韩国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 61
1.5.3韩国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62
1.6当代金融危机的基本特点 65
1.6.1当代金融危机具有快速、广泛的连锁性和传染性 65
1.6.2当代金融危机具有生成的潜伏性 67
1.6.3当代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内源性 69
1.6.4当代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增高 71
1.6.5国际游资运作成为当代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71
1.6.6当代金融危机的爆发点——货币危机 72
1.6.7危机后果的严重性 72
2当代金融危机理论概述 74
2.0引言 74
2.1主要危机理论 75
2.1.1货币危机理论 75
2.1.2银行业危机理论 77
2.1.3外债危机理论 84
2.2关于金融危机的新观点 86
2.2.1片面推行金融自由化的不良结果 86
2.2.2货币制度选择的风险 88
2.2.3金融创新过度的弊端 90
2.2.4虚拟资本膨胀的危害 92
2.2.5信息不对称性的影响 93
2.2.6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共生性 96
2.2.7产权界定不清的侵蚀 97
2.2.8债务衍生机制产生的债务风险 98
2.2.9金融危机的传染性 100
2.2.10国际金融体系失缺的机制 103
体制编 107
3融资体制的影响机制分析 107
3.0引言 107
3.1主要融资方式风险比较 110
3.1.1融资风险比较 110
3.1.2融资效率比较 116
3.1.3结论 117
3.2融资机制与金融危机 117
3.2.1世界主要融资体制及其特点比较 117
3.2.2主要融资体制的经济绩效比较 121
3.2.3主要融资体制的风险比较 124
3.2.4结论:融资体制与金融危机 127
3.3危机发生国融资体制缺陷及其后果 127
3.3.1融资结构单一、间接融资居主导地位、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127
3.3.2政府力量在融资体制中起主导作用 132
3.3.3银企关系紧密 135
3.4我国融资体制的现状及其完善 136
3.4.1我国融资体制的现状 137
3.4.2目前融资体制孕育着极大的体制性风险 139
3.4.3完善中国融资体制的若干思考 142
4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机制分析 146
4.0引言 146
4.1主要的汇率决定制度 147
4.1.1固定汇率制 148
4.1.2浮动汇率制 150
4.2汇率制度选择对金融危机形成的影响 151
4.2.1发生危机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 151
4.2.2未发生危机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汇率制度选择 155
4.2.3从欧洲货币体系的沉浮者汇率制度选择与货币危机 158
4.3我国汇率制度的现状及其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160
4.3.1我国汇率制度的现状 160
4.3.2我国汇率制度安排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分析 162
4.3.3对我国汇率制度调整的建议 163
5金融监管的影响机制分析 167
5.0引言 167
5.1金融监管概述 167
5.1.1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167
5.1.2金融监管的核心原则 174
5.2金融监管制度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分析 176
5.2.1关于日常监管 176
5.2.2监管主体独立性问题 182
5.2.3监管当局的应变能力 184
5.3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金融监管面临的难题 186
5.3.1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业并购超越了一国金融监管的效力范围 186
5.3.2信息技术发展和金融创新对监管技术手段提出更高要求 189
5.3.3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难度 191
5.4我国金融监管急需改进的问题 195
5.4.1制度改进是完善金融监管的根本 195
5.4.2金融法规建设滞后,金融监管手段落后是其突出问题 196
5.4.3急需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197
5.4.4金融监管体制应适应来自全能银行的挑战 198
5.4.5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 198
经济运行编 201
6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制分析 201
6.0引言 201
6.1经济周期的含义及成因 203
6.1.1经济周期的含义 203
6.1.2经济周期的四种类型 205
6.1.3经济周期的成因 206
6.2经济周期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 213
6.2.1金融危机的经济周期论 213
6.2.2信贷周期模型分析 219
6.2.3经济周期的各阶段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 222
6.2.4经济周期对金融危机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228
6.3经济周期的预测及金融危机的防范 233
6.3.1预测经济周期的转折点 234
6.3.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正确引导公众预期 236
6.3.3利用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制止银行恐慌的扩散 237
7经济结构失衡的影响机制分析 240
7.0引言 240
7.1经济结构概述 241
7.1.1经济结构的内涵 241
7.1.2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 245
7.2经济结构失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 247
7.2.1财政收支失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247
7.2.2金融结构的内在脆弱性导致金融危机 249
7.2.3投资结构失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255
7.2.4经济增长模式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261
7.2.5国际收支失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 263
7.3经济结构的调整与金融危机的防范 269
7.3.1调整财政结构 269
7.3.2健全金融体系 270
7.3.3积极调整投资结构 271
7.3.4选择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 273
7.3.5正确处理内外经济平衡的关系 273
7.3.6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 274
8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机制分析 278
8.0引言 278
8.1财政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 279
8.1.1危机理论中的财政政策 279
8.1.2财政政策与危机发生和治理的历史经验 283
8.1.3亚洲危机前亚洲各国财政政策对其危机的影响 286
8.1.4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在财政政策上的调整 292
8.2货币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 295
8.2.1信贷政策与金融危机关系的分析 295
8.2.2各国政府针对危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搭配选择 303
8.2.3 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与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 305
8.2.4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的货币政策 308
8.3产业政策对危机的影响机制 315
8.3.1以信贷配给和过度投资为特点的产业扶持政策 315
8.3.2东南亚国家产业政策与危机 321
9经济开放度的影响机制分析 326
9.0引言 326
9.1贸易战略、贸易开放度与金融危机 328
9.1.1对出口导向战略的理论分析 328
9.1.2短期贸易政策变动的影响 330
9.1.3实证分析 334
9.2跨国直接投资与金融危机 339
9.2.1理论分析 339
9.2.2实证分析 342
9.3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354
9.3.1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和进程 354
9.3.2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资本流动 358
9.3.3亚洲金融危机中短期资本流动控制分析 365
9.3.4对资本流入进行管制:智利的资本流入管制 371
9.3.5资本流出管制分析 372
10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机制分析 376
10.0引言 376
10.1银行不良资产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分析 377
10.1.1银行不良资产引发金融危机的流动性危机理论 377
10.1.2银行不良资产引发金融危机的道德风险观 380
10.1.3银行不良资产引发金融危机的通货膨胀效应 384
10.2银行不良资产引发金融危机的扩散途径 388
10.2.1戴梦德和戴维格的银行挤提模型 388
10.2.2吉本斯对银行挤提模型的博弈阐释 392
10.3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 394
10.3.1泡沫经济的破灭 394
10.3.2贷款使用效率低下 395
10.4银行不良资产引发金融危机的防范 398
10.4.1严格控制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 398
10.4.2有效维护公众信心 399
10.4.3国外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 400
10.4.4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 405
11股市波动的影响机制分析 407
11.0引言 407
11.1虚拟经济的特征——固有的波动性与潜在的毁灭性 408
11.2股市波动导致金融危机的机理 410
11.2.1股票市场与实物经济的联系 411
11.2.2股市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机理 414
11.3股市风险的来源与防范 417
11.3.1成熟证券市场的风险形成与防范 418
11.3.2我国股票市场特有的风险与防范 424
11.4股市泡沫的检验 430
11.4.1测量股市泡沫的几种指标 430
11.4.2目前我国股市泡沫分析 433
11.4.3控制股市泡沫的措施 434
12公众预期的影响机制分析 436
12.0引言 436
12.1预期理论发展及其应用 437
12.1.1预期理论发展 437
12.1.2影响预期形成的重要因素 440
12.1.3理性预期理论在金融市场分析中的应用 446
12.2预期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 449
12.2.1预期对金融市场均衡的影响 450
12.2.2预期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 462
12.3正确引导公众预期,有效防范金融危机 484
12.3.1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政策透明度 484
12.3.2保持中央银行政策一致性,建立中央银行信誉 487
12.3.3建立起可信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国内和国际) 488
附录1 490
附2 492
13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机制分析 493
13.0引言 493
13.1国际经济发展与金融危机 494
13.1.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 494
13.1.2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危机 496
13.1.3国际金融组织与金融危机 500
13.2国际经济环境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 505
13.2.1国际经济波动的传递机制分析 505
13.2.2国际政策性影响机制 511
13.3国际贸易的发展与金融危机 515
13.3.1国际贸易的发展 515
13.3.2国际贸易与金融危机的内在机理分析 517
13.3.3国际贸易与金融危机的成因及传染 520
13.4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机制 521
13.4.1国际金本位制度与金融危机 522
13.4.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融危机 525
13.4.3牙买加体系下的金融危机 527
13.4.4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金融危机的防范 530
效应评论编 535
14国际收支平衡与货币贬值效应分析 535
14.0引言 535
14.1经常项目平衡分析 537
14.1.1分析前提 537
14.1.2央行决策目标 538
14.1.3央行决策规则和公众理性预期 543
14.1.4博弈均衡 544
14.2影响贬值倾向的因素 547
14.2.1经常项目赤字的影响 547
14.2.2期初政府债务的影响 548
14.2.3实际利率的影响 548
14.2.4公众期望实际工资率的影响 549
14.3资本自由流动时货币政策的国际收支平衡效应 550
14.3.1基本模型 550
14.3.2平衡国际收支的短期政策行为与效应 553
14.3.3平衡国际收支的长期政策行为与效应 554
14.4小结 555
附录1:经常项目平衡模型的央行决策规则求解 559
附录2:资本自由流动时国际收支平衡模型决策规则求解 562
15危机扩散中的示范效应和竞争性贬值效应分析 563
15.0引言 563
15.1危机扩散过程中的示范效应 564
15.1.1模型结构 564
15.1.2示范效应对投机者攻击决策的影响 566
15.1.3示范效应对公众行为的影响 569
15.1.4示范效应对政策是否贬值决策的影响 570
15.2危机扩散过程中的竞争性贬值效应 570
15.2.1模型框架 571
15.2.2竞争性贬值效应 573
15.3小结 577
16投机冲击与反击效应分析 579
16.0引言 579
16.1国际游资行为分析 580
16.1.1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与金融危机 580
16.1.2国际游资行为剖析 582
16.1.3投机冲击的运作 586
16.1.4政府反国际游资政策 590
16.2投机冲击的发生与演变机制 592
16.2.1投机攻击模型回顾 592
16.2.2基础模型;完全信息与完全预期 593
16.2.3模型扩展:几种情况 598
16.3投机冲击的传染机制研究 604
16.3.1对投机冲击传染性的几种解释 605
16.3.2投机冲击传染的基本模型 606
16.3.3投机冲击传染的时间决定 609
16.3.4投机冲击传染基本模型的模拟与扩展 611
16.3.5投机冲击的敏感性分析 613
16.3.6几种特殊的传染机制 615
16.4政府反击政策效应分析 619
16.4.1货币政策的操作 620
16.4.2汇率政策 621
16.4.3资本管制政策 623
16.4.4国际借贷 624
16.4.5其他反投机冲击政策 625
16.4.6我国反投机冲击政策选择 627
17反危机措施效应分析 629
17.0引言 629
17.1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效应分析 632
17.1.1双紧政策效应分析 632
17.1.2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效应分析 639
17.2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效应分析 642
17.2.1整顿金融体系的原因与措施 642
17.2.2改革金融体系治理金融危机的效应分析 648
17.3稳定汇率主要对策效应分析 652
17.3.1钉住汇率制、政策协调及其效应分析 653
17.3.2更加开放的浮动汇率制及其效应分析 659
17.3.3联系汇率制及其效应分析 662
17.4控制资本不合理流动主要对策效应分析 670
17.4.1资本项目管制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670
17.4.2 “谨慎性”控制手段及其效应分析 684
17.5消除信息不对称对策效应分析 687
17.5.1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具体措施 687
17.5.2消除信息不对称是治理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688
17.5.3消除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690
17.6外部贷款援助措施效应分析 691
17.6.1外部贷款援助对金融危机中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必要性 691
17.6.2外部贷款援助措施效应分析 694
17.6.3 IMF与美国财政部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不同表现 698
17.7结论与启示 701
17.7.1选择金融危机应对措施的标准 701
17.7.2对中国的启示 703
参考文献 707
后记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