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8
第一章 沿革 47
第一篇 建置沿革 47
第三节 衙署位置 49
第二节 县城位置 49
第二章 治所 49
第一节 县、市治 49
第三章 境域 50
第一节 清代区划 52
第四章 区划 52
第二节 民国区划 53
第三节 建国后区划 55
第一节 市区 57
第五章 市区、区辖镇 57
第二节 区辖镇 58
第一节 地层 62
第一章 地质 62
第二篇 自然环境 62
第二节 岩石 65
第一节 山地 66
第二章 地貌 66
第三节 构造 66
第一节 气候特征 67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67
第二节 丘陵 67
第三节 平原 67
第二节 气候要素 69
第四节 物候 70
第三节 农业气候指标 70
第一节 过境长江 71
第四章 水系 71
第二节 湖泊 72
第三节 长港 74
第一节 土壤 75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75
第二节 植被 77
第一节 矿藏资源 78
第六章 自然资源 78
第二节 植物资源 80
第三节 动物资源 81
第一节 地震 82
第七章 自然灾害 82
第二节 水灾 83
第三节 旱灾 85
第四节 其他灾害 86
第一章 历代人口 88
第三篇 人口 88
第二节 自然变动 89
第一节 人口总数 89
第二章 人口规模 89
第三节 迁移变动 91
第二节 年龄构成 92
第一节 性别构成 92
第三章 人口构成 92
第四节 行业职业构成 94
第三节 教育程度构成 94
第五节 地域构成 96
第六节 婚姻家庭构成 97
第八节 宗教构成 99
第七节 民族构成 99
第二节 政策措施 10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00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00
第四节 优生优育 101
第三节 宣传教育 101
第五节 工作实绩 102
第一节 城区建设规划 104
第一章 规划 104
第四篇 城乡建设 104
第一节 城区设施建设 106
第二章 设施 106
第二节 乡镇建设规划 106
第二节 集镇设施建设 113
第一节 城区房屋建设 115
第三章 房屋建设 115
第二节 乡镇房屋建设 118
第一节 设计 120
第四章 建筑 120
第二节 施工 121
第三节 队伍 122
第四节 典型建筑 123
第一节 街道绿化 125
第五章 城市绿化 125
第三节 园林绿化 126
第二节 庭院绿化 126
第一节 城区污染与治理 127
第六章 环境保护 127
第二节 农业污染与治理 130
第三节 鸭儿湖治理 131
第七章 管理 132
第二节 市政设施管理 133
第一节 规划管理 133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134
第四节 建筑管理 136
第五节 市容卫生管理 137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139
第五篇 农业 139
第二节 个体所有制 140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 140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141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142
第一节 西部垄岗平原粮棉油建材区 145
第二章 农业区划 145
第三节 东部丘陵垄岗粮棉油蔬菜和工矿区 146
第二节 中部水网平原粮棉油渔禽产区 146
第四节 南部丘陵粮林牧渔特及非金属矿区 147
第一节 耕地 149
第三章 生产条件 149
第二节 劳力 150
第三节 肥料 151
第四节 农机具 152
第一节 主要作物 156
第四章 农作物栽培 156
第五节 水利电力设施 156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65
第三节 栽培技术 166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70
第五章 林业 170
第二节 造林育林 172
第三节 森林保护 175
第一节 主要畜禽 176
第六章 畜牧业 176
第二节 饲料与草场 179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80
第七章 水产业 182
第二节 主要水产种类 183
第一节 养殖水面 183
第三节 鱼类养殖 185
第四节 捕捞 188
第五节 武昌鱼 189
第一节 品种 190
第八章 蔬菜生产 190
第二节 栽培 192
第一节 经济体制 195
第九章 乡镇企业 195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97
第一节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202
第十章 管理 202
第四节 渔政管理 204
第三节 农机管理 204
第二节 林政管理 204
第五节 乡镇企业管理 205
第二节 保护 207
第一节 利用 207
第六篇 水利 207
第一章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207
第一节 粑铺大堤 208
第二章 堤防工程 208
第二节 昌大堤 209
第三节 其他堤段、圩垸 210
第一节 梁子湖 216
第三章 湖区治理 216
第三节 洋澜湖 218
第二节 花马湖 218
第四章 排灌工程 219
第一节 港渠 220
第二节 涵闸 222
第四节 水库 229
第三节 塘堰 229
第五节 泵站 233
第一节 防汛 238
第五章 防汛抗旱 238
第六节 喷灌工程 238
第二节 抗旱 240
第一节 体制 242
第六章 管理 242
第三节 规章 243
第二节 机构 243
第四节 水利经费 244
第一节 采掘 247
第一章 钢铁工业 247
第七篇 工业 247
第二节 冶炼 248
第一节 水泥及制品 252
第二章 建筑材料工业 252
第三节 砖瓦 253
第二节 石灰石材 253
第一节 农业机械 254
第三章 机械工业 254
第三节 运输机械 255
第二节 矿山冶金机械 255
第四节 机床工具 257
第五节 粮食机械 257
第八节 电线元件 258
第七节 轻纺机械 258
第六节 肉类加工机械 258
第一节 纺织工业 260
第四章 纺织缝纫工业 260
第二节 缝纫工业 262
第一节 酿造 263
第五章 食品工业 263
第二节 粮油加工 264
第四节 糕点糖果、饮料、味精 267
第三节 肉食品加工 267
第一节 发电 268
第六章 电力工业 268
第二节 供电 269
第三节 用电 275
第四节 管理 276
第一节 造纸、印刷、包装、制钟 278
第七章 日用品工业 278
第二节 金属、皮革、竹木、塑料制品 280
第一节 煤炭工业 283
第八章 煤炭化学医药工业 283
第三节 其他日用品工业 283
第二节 化学工业 284
第三节 医药工业 285
第一节 经济组织 286
第十章 工业管理 286
第九章 饲料工业 286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89
第一节 水路 291
第一章 交通设施 291
第八篇 交通邮电 291
第二节 公路 296
第三节 铁路 304
第一节 装卸搬运 305
第二章 运输 305
第二节 航道运输 306
第三节 公路运输 309
第四节 铁路运输 312
第一节 邮政 313
第三章 邮政电信 313
第二节 电信 316
第一节 交通管理 318
第四章 管理 318
第二节 邮电管理 323
第一节 城区市场 326
第一章 市场 326
第九篇 贸易 326
第二节 农村市场 328
第一节 国营商业 332
第二章 经济成分 332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333
第三节 私营商业 334
第四节 个体商业 336
第一节 粮食购销 337
第三章 粮油 337
第二节 油脂购销 343
第三节 粮油储运 346
第四节 粮食管理 349
第一节 棉花 351
第四章 农副产品 351
第二节 土产品 354
第三节 中药材 357
第一节 生猪 358
第五章 食品副食品 358
第二节 蛋品 361
第三节 糖烟酒盐 362
第五节 豆制品 364
第四节 蔬菜 364
第二节 销售 365
第一节 购进 365
第六章 日用工业品 365
第一节 药品 369
第七章 药品、日用杂品 369
第二节 日用杂品 370
第一节 购进 371
第八章 石油 371
第二节 销售 372
第一节 收购概况 373
第九章 出口商品收购 373
第三节 储藏 373
第二节 主要出口商品 374
第一节 商品经营 377
第十章 农业生产资料 377
第二节 技术服务 379
第十一章 废旧物资回收 380
第一节 饮食业 381
第十二章 饮食服务 381
第二节 服务业 383
第一节 清县署财税收入 386
第一章 收入 386
第十篇 财政税务 386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财税收入 387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府税收 391
第四节 市(县)人民政府财税收入 392
第一节 清县署支出 397
第二章 支出 397
第四节 市(县)人民政府支出 398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府支出 398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支出 398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财税管理 402
第一节 清县署财税管理 402
第三章 管理 402
第四节 市(县)人民政府财税管理 403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府税收管理 403
第一节 金融机构 407
第一章 机构 407
第十一篇 金融 407
第一节 金属币 408
第二章 货币 408
第二节 保险机构 408
第一节 存款 409
第三章 信用 409
第二节 纸币 409
第二节 贷款 411
第三节 民间借贷 414
第四章 拨款 415
第一节 险种 416
第五章 保险 416
第一节 现金管理 417
第六章 管理 417
第二节 承保与理赔 417
第三节 信贷管理 418
第二节 结算管理 418
第四节 金银管理 419
第一节 体制 420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20
第十二篇 经济综合管理 420
第二节 计划 421
第三节 实施 424
第二章 统计 428
第一节 调查 429
第二节 分析 430
第一节 调 配 431
第三章 物资管理 431
第二节 经营 432
第一节 体制 438
第四章 物价 438
第二节 市场价格 439
第三节 物价政策 449
第四节 监督与检查 459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62
第五章 工商行政 462
第二节 企业登记 465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46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69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470
第六节 经济检查 471
第一节 计量 472
第六章 标准计量 472
第二节 标准 475
第三节 质量监督 477
第一节 体制 478
第七章 审计 478
第二节 类别 479
第三节 调查 48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481
第十三篇 政党 48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82
第二节 代表大会 493
第三节 党务工作 495
第四节 重大事略 51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526
第一节 县党部 526
第二节 基层组织及党员 527
第三节 重要活动 528
第三章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529
第四节 九三学社鄂州小组 530
第三节 农工民主党鄂州市支部 530
第一节 民革鄂州市支部 530
第二节 民盟鄂州市支部 53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31
第一章 工会 531
第十四篇 社团 531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33
第二节 代表大会 53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36
第二章 农会 536
第二节 代表大会 537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3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40
第三章 青年团 540
第二节 代表大会 541
第三节 青少年工作 542
第四章 妇女会 545
第一节 妇女组织 546
第二节 代表大会 547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4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50
第五章 工商业团体 550
第二节 代表大会 551
第三节 会务工作 552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554
第六章 其他社会团体 554
第四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555
第三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555
第二节 社会科学联合会 555
第一节 政协县市委员会 557
第一章 组织 557
第十五篇 政协 557
第二节 政协各区委员会 561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议 562
第二章 会议 562
第二节 政协常委会议 564
第二节 考察监督 565
第一节 参政议政 565
第三章 工作 565
第三节 咨询联谊 566
第四节 征编文史资料 56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68
第一章 县参议会 568
第十六篇 政体 568
第三节 提案策动执行 569
第二节 参议员大会 569
第二节 民众代表会议 571
第一节 工农代表会议 571
第二章 工农、民众代表会议 571
第二节 代表会议 572
第一节 代表选举 572
第三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72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574
第一节 代表选举 575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 575
第二节 代表大会 577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579
第一节 县署 588
第一章 明清县署 588
第十七篇 政府 588
第二节 乡里 589
第一节 县府机构 591
第二章 民国县政府 591
第三节 政务要略 592
第二节 行政区划 592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府 596
第一节 苏维埃政府 596
第三章 苏维埃、抗日民主政府 596
第一节 政府机构 598
第四章 人民政府 598
第二节 主要政绩 608
第一章 优抚 613
第十八篇 民政 613
第一节 褒扬 614
第二节 优待 615
第三节 补助 616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617
第二章 安置 617
第四节 抚恤 617
第三节 回城安置 618
第二节 移民安置 618
第一节 救灾 619
第三章 济困扶贫 619
第四节 收容遣送 619
第二节 济困 620
第三节 扶贫 621
第二节 老年人福利 622
第一节 儿童福利 622
第四章 社会福利 622
第三节 残疾人福利 625
第一节 敬老养老 627
第五章 老龄工作 627
第一节 婚姻登记 628
第六章 婚丧管理 628
第二节 发挥老有所长 628
第三节 关心老人健康 628
第二节 殡葬改革 630
第一节 招收 632
第一章 职工来源 632
第十九篇 劳动人事 632
第二节 安置 634
第一节 用工制度 638
第二章 职工管理 638
第二节 计划编制 639
第三节 调配交流 641
第四节 奖惩任免 642
第五节 技术培训 644
第六节 职称评定 645
第一节 工资 646
第三章 职工待遇 646
第二节 福利 648
第三节 离休退休退职 649
第一节 劳动保护 651
第四章 劳动保护保险 651
第二节 劳动保险 65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55
第一章 公安 655
第二十篇 司法 655
第三节 刑事案件侦破 656
第二节 政治案件侦破 656
第四节 社会治安管理 657
第五节 户政管理 660
第六节 交通管理 661
第七节 消防管理 66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6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64
第二章 检察 664
第四节 经济检察 667
第三节 法纪检察 667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6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69
第三章 审判 669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669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70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72
第四节 经济审判 674
第五节 案件复查 675
第三节 公证 676
第二节 律师 676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7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76
第五节 民事调解 677
第四节 法制宣传 677
第一节 地方军 678
第一章 军队体制 678
第二十一篇 军事 678
第二节 民众武装 679
第三节 驻军 681
第四节 设施 682
第一节 募兵制 683
第二章 兵役 683
第五节 预备役制 684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684
第二节 抽丁制 684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684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85
第三章 民兵 685
第二节 政治工作 686
第三节 军事训练 687
第四节 参加建设 688
第六节 人民防空 689
第五节 社会治安 689
第一节 太平天国战事 690
第四章 战事 690
第四节 抗日战争战事 691
第三节 土地革命战事 691
第二节 北伐战事 691
第五节 解放战争战事 695
第一节 县学 698
第一章 县学、书院、乡学 698
第二十二篇 教育 698
第三节 乡学 699
第二节 书院 699
第一节 学前教育 700
第二章 普通教育 700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02
第三节 中学教育 707
第四节 高等教育 711
第二节 师范教育 712
第一节 职业教育 712
第三章 专业教育 712
第一节 农民教育 713
第四章 成人教育 713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714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715
第三节 教研成果 716
第二节 教研活动 716
第五章 教学研究 716
第一节 教研组织 716
第二节 教师培训 717
第一节 教师队伍 717
第六章 教师 717
第三节 教师待遇 718
第二节 管理 720
第一节 机构 720
第七章 教育行政 720
第三节 经费 721
第八章 勤工俭学 722
第二节 科研单位 7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25
第二十三篇 科技 725
第一章 组织 725
第三节 学术团体 726
第一节 科普宣传 727
第二章 宣传培训 727
第二节 技术培训 728
第一节 研究队伍 729
第三章 研究 729
第二节 研究项目 731
第三节 研究经费 732
第四节 研究成果 733
第一节 勘查测定 739
第四章 开发应用 739
第二节 引进推广 741
第三节 协作交流 742
第四节 咨询服务 743
第一章 群众文艺 744
第二十四篇 文化艺术 744
第一节 民间文艺 745
第二节 文艺演出 752
第三节 宣传展览 753
第二节 剧本 754
第一节 小说、诗歌、散文 754
第二章 文艺创作 754
第三节 书法、美术、摄影 755
第一节 京剧团 757
第三章 表演团体 757
第二节 楚剧团 758
第三节 其他表演团体 759
第四章 电影放映 760
第二节 影剧院 761
第一节 放映网点 761
第五章 图书 762
第一节 发行 763
第二节 阅览 764
第一节 文书档案 765
第六章 档案 765
第三节 档案利用 766
第二节 其他档案 766
第一节 报刊 767
第七章 新闻传播媒体 767
第二节 广播 769
第三节 电视 771
第二十五篇 文物史迹 773
第一章 文物 773
第一节 文物普查 773
第二节 文物收藏 777
第三节 特藏文物——铜镜 779
第四节 文物陈列 780
第二章 史迹 782
第一节 古史迹 782
第二节 近现代史迹 786
第二十六篇 外事 侨务 旅游 788
第一章 外事 788
第一节 出国留学 788
第二节 国际交往 789
第三节 接待考察 790
第四节 对外援助 792
第二章 侨务 793
第一节 侨胞侨属 793
第三节 落实侨务政策 795
第三章 旅游 795
第二节 安置接待 795
第一节 旅游景点 796
第二节 旅游活动 798
第一章 群众体育 799
第一节 传统体育 799
第二十七篇 体育 799
第二节 职工体育 801
第三节 农民体育 802
第一节 幼儿园体育 803
第二节 中小学体育 803
第二章 学校体育 803
第三节 大中专体育 804
第四节 体校体育 805
第五节 体育教师培训 805
第一节 本地比赛 806
第二节 地区级比赛 806
第三章 体育竞赛 806
第三节 省级比赛 807
第四节 国家级比赛 807
第四章 体育设施 808
第一章 医疗 810
第一节 医疗机构 810
第二十八篇 卫生 810
第二节 医疗技术 813
第二章 卫生防疫 815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815
第二节 卫生监督 816
第三节 疾病防治 819
第三章 妇幼保健 822
第一节 新法接生 822
第二节 妇女保健 823
第三节 儿童保健 824
第四章 医政药政 825
第一节 医政管理 825
第二节 药政药检 827
第一章 民俗 829
第一节 生产习俗 829
第二十九篇 民俗 方言 宗教 829
第二节 生活习俗 833
第三节 节假日习俗 841
第二章 方言 845
第一节 语音 846
第二节 词汇 849
第三节 语法特点 856
第四节 语句 861
第三章 宗教 865
第一节 佛教 865
第二节 道教 869
第三节 基督教 870
第四节 天主教 871
第三十篇 人物 873
第一章 人物传 873
第二章 人物录 912
第三章 人物表 942
附录 984
一、鄂州旧志序文选录 984
二、诗文选录 986
三、鄂州市地名领域隶属演变考 997
四、孙权与古武昌 999
五、《鄂州市志》编纂始末 1003
六、历届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录 1006
七、为《鄂州市志》初稿提供资料人员名录 1008
八、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出版《鄂州市志》请示的批复 1009
索引 1010
后记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