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章 与贝氏体转变有关的基本知识 1
§1-1 钢中固态转变分类 1
§1-2 钢中的扩散 3
1-2-1 扩散系数和温度的关系 3
1-2-2 钢中碳的扩散及合金元素对它的影响 4
1-2-3 钢中合金元素的扩散 6
1-2-4 钢中铁的自扩散 7
1-3-1 固态相变的热力学条件 8
§1-3 固态相变的热力学基本知识 8
1-2-5 钢中的上坡扩散 8
1-3-2 相变时所需要的附加能量 9
1-3-3 钢中相变的热力学示意图 11
§1-4 固态相变中有关晶体组织和结构方面的知识 12
1-4-1 形核 12
1-4-2 相界面结构 13
1-4-3 应变能与晶体形状 15
1-4-4 位向关系和惯析面 16
1-4-5 晶粒、亚晶粒和晶界 17
1-5-1 相变动力学的一般原理 18
§1-5 固态相变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18
1-5-2 钢中过冷奥氏体转变图 20
第二章 奥氏体的中温转变图 24
§2-1 奥氏体(中温区)等温转变图 24
2-1-1 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建立 24
2-1-2 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的整理 28
§2-2 中温转变图的分析——区别转变产物类型的一些判据 30
2-2-1 激活能计算及其在中温转变区的应用 30
2-2-2 Avrami方程和不同类型转变产物 42
§2-3 中温转变区等温转变图形貌特点 44
2-3-1 贝氏体和珠光体转变曲线间的关系 45
2-3-2 上、下贝氏体转变图的分离 50
2-3-3 贝氏体转变图延伸到马氏体点以下 55
2-3-4 关于粒状组织转变动力学特征 58
2-3-5 低、中合金钢中的等温马氏体 60
2-3-6 关于中温区等温转变图的讨论 62
§2-4 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 64
2-4-1 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的建立 64
2-4-2 冷却曲线(或速度)的表示方法 69
2-4-3 中温转变区连续冷却转变图形貌特点 70
§3-1 无碳贝氏体 73
第三章 贝氏体组织形态 73
§3-2 上贝氏体 76
§3-3 下贝氏体 82
§3-4 贝氏体转变的表面浮凸效应 96
§3-5 粒状贝氏体和粒状组织 100
§3-6 柱状贝氏体和反常(逆)贝氏体 107
3-6-1 柱状贝氏体 108
3-6-2 反常(逆)贝氏体 110
§3-7 主要贝氏体形态分类 112
§4-1 贝氏体转变热力学综述 117
第四章 贝氏体转变的热力学和晶体学 117
4-1-1 r/a/Fe3C介稳状态图 118
4-1-2 奥氏体分解或转变自由能差 118
§4-2 贝氏体转变时奥氏体和铁素体碳含量 125
4-2-1 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再分配 125
4-2-2 中温转变产物中的铁素体 130
§4-3 贝氏体转变热力学探讨 134
4-3-1 贝氏体转变热力学模型 134
4-3-2 贝氏体铁素体中的碳含量和原奥氏体关系 134
4-3-3 贝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Bs 136
4-3-4 贝氏体转变的临界驱动力计算 138
§4-4 贝氏体端向生长动力学 140
§4-5 贝氏体转变的晶体学 143
4-5-1 奥氏体/贝氏体铁素体间的晶体学关系 143
4-5-2 贝氏体铁素体/碳化物间的晶体学关系 144
4-5-3 贝氏体转变的表象学理论分析 152
第五章 贝氏体转变机制 154
§5-1 贝氏体铁素体长大机制简介 154
5-1-1 共格切变长大机制 154
5-1-2 台阶长大机制 159
5-2-1 上贝氏体的碳化物 163
§5-2 贝氏体碳化物 163
5-2-2 下贝氏体的碳化物 166
§5-3 贝氏体转变机制讨论 170
5-3-1 贝氏体转变有关问题的评述 170
5-3-2 贝氏体转变机制讨论 172
§5-4 中温转变区的块状转变 177
5-4-1 块状转变 177
5-4-2 铁及其合金中的块状转变 178
5-4-3 钢中的块状转变 180
§6-1 中温区等温转变组织的形成规律 183
6-1-1 中温转变组织 183
第六章 中温转变组织及其影响因素 183
6-1-2 未转变奥氏体量与等温温度的关系 185
6-1-3 未转变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的行为 187
6-1-4 岛状物的本质和形成规律 188
6-1-5 室温残余奥氏体量与等温温度、时间的关系 191
6-1-6 等温转变产物的相对含量 192
6-1-7 残余奥氏体量和奥氏体稳定化的关系 194
§6-2 影响等温转变产物及其含量的因素 199
6-2-1 碳和合金元素的影响 199
6-2-2 奥氏体化温度的影响 206
6-2-3 等温后冷却速度的影响 208
6-2-4 在各个不同温度停留的影响 208
6-2-5 应力和形变的影响 211
§6-3 连续冷却转变过程 213
6-3-1 不同冷速下的转变产物 213
6-3-2 不同转变产物的临界冷速 213
6-3-3 连续冷却转变图的发展 219
第七章贝氏体及其共存组织的回火转变 223
§7-1贝氏体组织回火时的变化 223
7-1-1贝氏体铁素体回火时的变化 223
7-1-2贝氏体碳化物回火时的变化 226
7-2-1 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回火加热时的分解 232
§7-2 M/A或残余奥氏体(膜)回火时的变化 232
7-2-2回火保温时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236
7-2-3残余奥氏体回火转变的不完全性和二次淬火 243
7-2-4残余奥氏体稳定性与回火温度的关系 248
第八章贝氏体组织的强度和韧性 259
§8-1 贝氏体的强度、韧性与转变温度及等温时间 259
的关系 259
8-1-1强度与转变温度的关系 260
8-1-3 强度、韧性与等温时间的关系 262
8-1-2冲击韧性与转变温度的关系 262
§8-2 贝氏体的强度 265
8-2-1 贝氏体的强化机制 265
8-2-2 贝氏体的强度 270
§8-3 贝氏体的冲击韧性 272
8-3-1 上、下贝氏体的冲击韧性 272
8-3-2 影响冲击韧性的因素 273
8-3-3 贝氏体和马氏体回火组织在等强(硬)度条件下的韧性 278
§8-4 贝氏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的强度和韧性 283
8-4-1 混合组织的强度和韧性 283
8-4-2 在等强度条件下混合组织同马氏体回火组织的韧性比较 286
§8-5 贝氏体组织的断裂韧性 288
第九章 贝氏体回火后的强度和韧性 295
§9-1 贝氏体回火后强度和韧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295
9-1-1 贝氏体回火后强度的变化 295
9-1-2 贝氏体回火后韧性的变化 300
§9-2 贝氏体组织回火抗力和二次硬化 309
9-2-1 贝氏体组织的回火抗力 309
9-2-2 回火贝氏体组织的二次硬化现象 310
9-3-1 回火贝氏体脆性的性质 314
§9-3 回火贝氏体脆性 314
9-3-2 关于回火贝氏体脆性机制的讨论 317
§9-4 等强(硬)度下贝氏体和马氏体回火后冲击韧 323
性的比较 323
§9-5 贝氏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回火后的强度和韧 326
性 326
9-5-1 贝氏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回火后的强度 326
9-5-2 贝氏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回火后的韧性 334
第十章 贝氏体组织的疲劳性能 339
§10-1 高周疲劳性能 339
10-1-1 旋转弯曲疲劳强度 340
10-1-2 拉伸疲劳寿命以及裂纹扩展速率 342
§10-2 低周疲劳性能 349
10-2-1 低周疲劳寿命 349
10-2-2 贝氏体组织的低周疲劳寿命 351
§10-3 冲击疲劳性能 357
10-3-1 冲击疲劳概念 357
10-3-2 贝氏体组织的冲击疲劳性能 358
§10-4 贝氏体组织的疲劳断裂过程 364
10-4-1 贝氏体组织的疲劳断裂过程的金相观察 365
10-4-2 贝氏体组织疲劳特性讨论 372
11-1-1 等温淬火的作用 381
§11-1 等温淬火中的贝氏体 381
第十一章 贝氏体组织的应用 381
11-1-2 等温淬火工艺问题 386
§11-2 贝氏体钢及其应用 391
11-2-1 贝氏体钢的合金化 392
11-2-2 贝氏体钢种介绍 403
11-2-3 贝氏体钢性能的控制 409
§11-3 调质锕中的贝氏体——零件失效因素之一 414
11-3-1 因淬透性不足而在组织中出现的贝氏体 414
11-3-2 因钢材成分偏析和有带状组织而出现贝氏体 416
参考文献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