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评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文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04004711X
  • 页数:441 页
图书介绍:《现代西方哲学评介》是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政教系及有关文科专业开设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课程所提供的教材。该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19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哲学学派进行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介。书中涉及了16个哲学派别,阐述了各派的概况、理论渊源、体系特征、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以及各派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对现代西方哲学学派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思考问题的新方式、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及由此而形成的理论成果给予了具体的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较深刻地分析了西方哲学学派基于以否定的形式反映时代而随之带来的一些片面性和理论谬误。

目录 1

绪论 1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势态 1

二、现代西方哲学产生的根源 7

三、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 14

四、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22

第一章 实证主义 26

第一节 实证主义概况 26

一、实证主义的形成 26

二、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 28

三、实证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30

第二节 早期实证主义 32

一、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 32

二、不可知的实在论 36

三、实证社会学 39

第三节 马赫主义 42

一、“要素一元论” 42

二、“函数关系论” 46

三、“思维经济原则” 47

四、约定主义 49

第二章 意志主义 53

第一节 意志主义概况 53

一、意志主义的形成 53

二、意志主义的基本特征 55

三、意志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56

第二节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 58

一、世界是表象和意志 58

二、认识是意志的工具 64

三、人生就是痛苦 68

第三节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 71

一、世界就是权力意志 71

二、认识和真理是权力意志的工具 73

三、超人社会是理想社会 76

四、要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80

第四节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83

一、世界的本质是生命之流 83

二、直觉是把握生命之流的唯一工具 85

三、“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 87

第三章 新康德主义 90

第一节 新康德主义概况 90

一、新康德主义的形成 90

二、新康德主义的基本特征 91

三、新康德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92

第二节 马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 95

一、“自在之物”是“经验本身” 95

二、自然界是“纯粹思维”的创造物 96

三、“先验的方法论” 98

四、“伦理的社会主义”理论 101

第三节 弗莱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 102

一、“心灵创造认识对象” 102

二、“普遍价值”理论 104

三、“个性至上”的社会历史观 107

第四章 新黑格尔主义 111

第一节 新黑格尔主义概况 111

一、新黑格尔主义的形成 111

三、新黑格尔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113

二、新黑格尔主义的基本特征 113

第二节 布拉德雷的新黑格尔主义 117

一、精神性的“绝对”是最终的实在 117

二、最终的实在只能通过直觉来把握 120

三、“国家至上”的社会政治观 122

第三节 克罗齐的新黑格尔主义 123

一、“精神就是整个现实” 123

二、认识是直觉与逻辑的统一 124

三、“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126

第五章 实用主义 129

第一节 实用主义概况 129

一、实用主义的形成 129

二、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 130

三、实用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132

第二节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135

一、彻底经验主义 135

二、有用就是真理 137

三、实用主义是一种方法 140

第三节 杜威的实用主义 142

一、经验自然主义 142

二、工具主义 144

三、多元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148

第六章 逻辑实证主义 153

第一节 逻辑实证主义概况 153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形成 153

二、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 155

三、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157

一、逻辑是哲学的本质 158

第二节 逻辑原子主义 158

二、原子命题与原子事实同构 161

三、命题是现实的形象——“图象论” 164

第三节 逻辑实证主义 165

一、哲学是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 165

二、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证实它的方法 169

三、概率的意义理论 172

四、科学是一个统一的系统 174

第四节 逻辑实用主义 176

一、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 176

二、科学是一个力场 178

三、“本体论的承诺” 180

第一节 日常语言学派概况 184

一、日常语言学派的形成 184

第七章 日常语言学派 184

二、日常语言学派的基本特征 186

三、日常语言学派的发展及其影响 188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 190

一、哲学是对日常语言的描述 190

二、“语言游戏”说 192

三、“语言工具”论 195

第三节 赖尔的日常语言哲学 196

一、哲学的任务是“扫除概念上的路障” 196

二、哲学的方法是归谬法 198

三、词义取决于语境 200

第八章 新托马斯主义 203

第一节 新托马斯主义概况 203

一、新托马斯主义的形成 203

二、新托马斯主义的基本特征 204

三、新托马斯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207

一、“形而上学”的“有”论 208

第二节 马利坦的新托马斯主义 208

二、“理智之光”的“精神灵魂”……………………………………21?三、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 214

第九章 现象学 219

第一节 现象学概况 219

一、现象学的形成 219

二、现象学的基本特征 221

三、现象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224

第二节 胡塞尔的现象学 226

一、对“自然态度”的批判 226

二、现象学方法论原则 229

三、论科学的危机与生活世界 234

一、存在主义的形成 238

第十章 存在主义 238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 238

二、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 240

三、存在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242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244

一、“有根”的本体论 244

二、存在的状态和“超越” 248

第三节 萨特的存在主义 252

一、“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 252

二、“存在先于本质” 256

三、人道主义的自由观 258

四、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263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主义概况 267

一、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 267

第十一章 弗洛伊德主义 267

二、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特征 270

三、弗洛伊德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272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276

一、潜意识学说 276

二、性的理论 279

三、人格结构论和社会文明观 282

第三节 新弗洛伊德主义 285

一、个体心理学 285

二、分析心理学 287

三、人际关系理论 289

四、文化和哲学的精神病理学 291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概况 294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 294

第十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 294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特征 297

三、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及其影响 300

第二节 弗洛姆的社会批判理论 302

一、人学理论 302

二、社会批判理论 306

第三节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 309

一、单向度的社会 309

二、本能革命论 313

第四节 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 317

一、晚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317

二、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 320

第十三章 批判理性主义 323

第一节 批判理性主义概况 323

一、批判理性主义的形成 323

二、批判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 324

三、批判理性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325

第二节 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 327

一、划界标准与证伪原则 327

二、科学发展的模式 330

三、三个世界的理论 335

四、渐进的社会工程 338

第十四章 历史主义 345

第一节 历史主义概况 345

一、历史主义的形成 345

二、历史主义的基本特征 346

三、历史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348

第二节 库恩的历史主义 349

一、范式学说 349

二、科学发展的模式 351

第三节 拉卡托斯的历史主义 355

一、精致证伪主义 355

二、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357

第四节 费耶阿本德的历史主义 362

一、多元理论和多元方法论 362

二、反“科学沙文主义” 366

第五节 新历史主义 369

一、“研究传统”理论 369

二、“信息域”理论 373

第十五章 结构主义 378

第一节 结构主义概况 378

一、结构主义的形成 378

二、结构主义的基本特征 382

三、结构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384

第二节 结构主义方法 385

一、非发生学的结构主义方法 385

二、发生学的结构主义方法 388

三、后结构主义方法 390

第三节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92

一、对症解读法 392

二、多元决定论 393

三、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395

四、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 396

第十六章 哲学解释学 400

第一节 哲学解释学概况 400

一、哲学解释学的形成 400

二、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 401

三、哲学解释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404

第二节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 407

一、理解何以可能 407

二、解释学循环与理解的历史性 409

三、理解与语言 413

四、科学时代的危机与理性 414

第三节 利科的解释学 416

一、对解释学问题的历史反思 416

二、本文理论 419

三、历史科学的解释学问题 421

续论:八十年代以来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动向和趋势 421

一、发展动向 421

二、发展变化的总体特征 433

三、未来发展趋势 436

编后记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