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晚清社会的疆域、自然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16
第一节 晚清社会的国家疆域 16
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领土的攘夺 17
二、清政府管理国家疆域的新举措 24
第二节 趋于恶化的自然环境 27
一、地理环境 27
二、自然资源 31
第三节 晚清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34
一、发展迟缓的农业 34
二、近代工业的起步 38
三、传统手工业概况 40
第一节 社会基本要素——人口 44
一、人口数量及其变化趋向 44
第二章 晚清社会的人口与民族 44
二、人口结构 56
三、人口分布及流动 66
四、人口问题 78
第二节 多彩的社会构成——民族 84
一、民族族类及其分布 85
二、汉族和满族 90
三、各少数民族社会 102
第三章 晚清社会的家庭、宗族和社区 108
第一节 初级血缘群体:家庭 108
一、形成家庭的纽带:婚姻 108
二、家庭的结构及功能 115
第二节 放大的血缘群体:宗族 126
一、晚清宗族的发展 126
二、宗族的组织结构 127
三、宗族的社会作用 137
一、农村社区 140
第三节 非血缘关系群体:社区 140
二、集镇社区 147
三、城市社区 153
第四章 晚清时期的社会组织 168
第一节 政治类社会组织 168
一、戊戌维新时期的政治性会社 168
二、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社团 174
三、晚清的政党组织 189
一、传统经济组织的延续和发展 193
第二节 经济类社会组织 193
二、新式商人社团的兴起 200
第三节 文教类社会组织 208
一、传统教育的变革:从学塾到学校 208
二、西方教会教育组织 224
三、近代报刊的兴起 227
四、出版业和图书馆的更新 239
一、寺庙、道观和礼拜堂 245
第四节 宗教类社会组织 245
二、西方基督教组织 252
三、太平天国的宗教组织 256
四、民间宗教与义和团组织 261
第五节 习俗类社会组织 263
一、不缠足会 264
二、从延年会到剪辫团 269
第六节 变态社会群体组织 271
一、江湖会党的产生、分布和组织原则 271
二、江湖会党的组织特征 273
三、江湖会党组织的演进 275
第五章 晚清社会的阶级、阶层与等级 280
第一节 两个涵义不同的社会分层概念 280
第二节 晚清社会的阶级构成 283
一、中国传统社会固有的阶级 284
二、晚清社会崛起的新阶级 293
第三节 晚清社会的等级构成 306
一、特权等级 307
二、庶民等级 317
三、贱民等级 320
第四节 社会层间流动 322
第六章 晚清社会的生活方式 329
第一节 社会劳动方式 329
一、农业劳动方式 329
二、工业劳动方式 332
三、商业经营方式 335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方式 347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347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357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357
四、交通工具的变革 360
五、器用的更新 367
第三节 社会精神生活方式 378
一、文体娱乐 379
二、宗教信仰 388
三、习俗风尚 402
第七章 晚清社会的调控系统 419
第一节 社会硬调控系统 419
一、国家政权体系的强化 419
二、司法系统的完善 436
第二节 社会软调控系统 444
一、官方的文化政策 445
二、道德规范控制 450
三、社会激励机制 456
四、宗教规范控制 464
五、社会舆论控制 468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灾荒概况 474
一、灾荒的种类 474
第八章 晚清社会的保障系统 474
二、灾荒的成因 484
三、灾荒的影响 490
第二节 社会保障措施及设施 496
一、官方社会保障系统 496
二、非官方社会保障系统 505
第九章 晚清社会的弊病及其防治 511
第一节 晚清社会弊病面面观 511
一、鸦片泛滥 511
二、械斗成风 521
三、赌风蔓延 527
四、盗匪横行 533
五、淫业为患 538
第二节 社会弊病成因探究 542
第十章 晚清社会思想观念的新陈代谢 547
第一节 从“天人感应”论到近代自然观 548
第二节 伦理道德观念的更新 557
第三节 社会政治观念的变革 567
第四节 从“夷夏之辨”到“开眼看世界”——晚清国人对世界的看法 579
一、走出“华夏中心”论 580
二、摆脱华夏文化优越观念的羁绊 586
第十一章 晚清社会的变迁 592
第一节 沉沦与衰败 593
一、晚清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93
二、清王朝的黑暗统治 599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之一:社会革命 604
一、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下层群众革命斗争 605
二、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 610
第三节 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之二:社会改革 618
一、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改革 618
二、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 622
三、晚清最后十年间官方与民间的改革 627
主要参考文献 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