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目录 1
大事记 11
第一编 建置区划 59
第一章 建置 59
第一节 区域 59
第二节 沿革 59
第二章 区划 60
第一节 区划沿革 60
第二节 现行区划 72
第三节 村镇 74
第一节 地层 79
第二编 自然环境 79
第一章 地质 79
第二节 构造 81
第三节 矿藏资源 83
第二章 地貌 84
第一节 山地 84
第二节 丘陵 86
第三节 平原 86
第三章 气候 91
第一节 气候特点 91
第二节 气象要素 91
第一节 地上水 96
第四章 水文 96
第二节 地下水 99
第三节 水资源 99
第五章 土地土壤 103
第一节 土地 103
第二节 土壤 105
第六章 植物动物 111
第一节 植物 111
第二节 动物 112
第七章 植被 113
第二节 人工植被 114
第三节 农业植被 114
第一节 自然植被 114
第八章 自然灾害 115
第一节 干旱 115
第二节 雨涝 116
第三节 风灾 116
第四节 冰雹 117
第五节 蝗灾 118
第六节 地震 118
第三编 人口民族姓氏 121
第一章 人口 121
第一节 发展与分布 121
第二节 人口构成 123
第三节 人口控制 124
第二章 民族 126
第一节 民族形成 127
第二节 民族分布 128
第三节 回民职业与地位 128
第四节 民族团结 128
第三章 姓氏 129
第一节 姓氏来源 129
第二节 分布特征 130
第三节 发展概况 130
第四编 城乡建设 13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133
第二节 城区规划 13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34
第三节 基础建设 135
第二章 村镇建设 137
第一节 农村住宅建设 137
第二节 集镇建设 138
第三章 环境保护 138
第一节 环境污染 138
第二节 环境治理 139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140
第一节 房产管理 140
第二节 土地管理 141
第一节 建筑队伍 142
第二节 建筑设计 142
第五章 建筑事业 142
第六章 地名 143
第一节 普查 143
第二节 管理 144
第五编 政党 14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博爱县地方组织 149
第一节 党的建立发展与党的中心工作 149
第二节 机构沿革 155
第三节 代表大会 161
第四节 党务工作 16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博爱县党部 172
第一节 沿革 17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73
第二节 机构设置 173
附:博爱县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 175
第六编 政权政协 177
第一章 人大常委会 177
第一节 选举 177
第二节 历届代表会 178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181
第二章 人民政府 183
第一节 机构 183
第二节 政绩 190
第三节 信访工作 198
第四节 外事侨务 198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 199
第三章 政协 199
第二节 常务会议 200
第三节 主要活动 200
第四章 国民党博爱县政府 203
第一节 机构 20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204
第七编 群众团体 207
第一章 工会农会 207
第一节 工会 207
第二节 农会 212
第二章 青年妇女 213
第一节 青年组织 213
第二节 妇女组织 215
第三章 工商联个协 218
第一节 工商联合会 218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219
第四章 科协卫协 220
第一节 科协 220
第二节 卫协 221
第八编 政法 223
第一章 公安 223
第一节 治安管理 223
第二节 刑事侦察 226
第三节 消防 226
第二章 检察 227
第四节 监所 227
第一节 刑事检察 228
第二节 经济检察 229
第三节 法纪检察 230
第四节 监所检察 230
第三章 审判 231
第一节 刑事审判 231
第二节 经济审判 23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3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33
第一节 法制宣传 233
第四节 公证工作 234
第三节 律师事务 234
第二节 民事调解 234
第九编 民政 237
第一章 优抚安置 237
第一节 拥军优属 237
第二节 抚恤补助 238
第三节 复员退伍安置 242
第四节 烈士褒扬 242
第二章 社会救济 243
第一节 救灾 243
第二节 救济 244
第三节 收容遣送 245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 246
第一节 五保户敬老院 246
第三章 社会福利 246
第四章 婚姻登记 247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 247
第二节 结婚离婚复婚 247
第五章 移民支边 248
第一节 移民 248
第二节 支边 249
第十编 劳动工资 251
第一章 劳动管理 251
第一节 劳动就业 251
第二节 劳动调配 252
第三节 劳动保护 252
第一节 工资制度 253
第二章 工资 253
第二节 工资改革 254
第十一编 军事 257
第一章 武装机构沿革 257
第二章 重大兵事纪略 259
第三章 驻军 264
第一节 清代驻军 264
第二节 国民党驻军 264
第三节 人民军队 266
第四章 民兵 268
第一节 民兵组织 268
第二节 民兵活动 269
第二节 自愿兵役制 272
第五章 兵役制 272
第一节 招募兵役制 272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273
附:日伪驻军及暴行录 273
第十二编 农业畜牧业 277
第一章 农业 277
第一节 农业体制 278
第二节 农田建设 279
第三节 作物种植 281
第四节 良种推广 286
第五节 耕管技术 287
第六节 农业机械 291
第二章 畜牧业 295
第一节 畜禽饲养 296
第二节 饲草饲料 298
第三节 家畜防疫 299
第四节 技术队伍 300
附:国营农场 301
第十三编 林业竹业 305
第一章 林业 305
第一节 林业资源 30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308
第三节 林业管理 312
第四节 林场与苗圃 313
第二章 竹业 314
第一节 生长环境 315
第二节 竹种面积结构 317
第三节 栽培与管理 320
第四节 败园治理 321
第十四编 水利水产 323
第一章 水利 323
第一节 灌溉工程 323
第二节 提水工程 327
第三节 蓄水工程 328
第四节 防汛排涝 331
第二章 水产 337
第一节 养殖 337
第三节 水产管理 338
第二节 水面种植 338
第十五编 多种经营 341
第一章 土特产品 341
第一节 四大怀药 341
第二节 生姜 344
第三节 晒烟 345
第二章 手工业 346
第一节 陶瓷业 346
第二节 炮扇业 347
第三节 砖瓦窑石灰窑 349
第四节 铁业木业香业 350
第一节 家禽 351
第三章 养殖业 351
第二节 蜂兔貂 353
第四章 编织业 353
第一节 竹编 354
第二节 草编荆编 355
第三节 柳编苇编 355
第五章 其它副业 356
第一节 粉坊油坊 356
第二节 磨坊碾坊 358
第三节 豆腐坊糖坊 359
第四节 豆芽凉粉 360
第一节 国营工业 363
第一章 工业体制 363
第十六编 工业 363
第二节 集体工业 365
第三节 私营工业 367
第二章 重工业 368
第一节 电力工业 368
第二节 机械工业 373
第三节 冶金工业 376
第四节 建材工业 377
第五节 采掘工业 383
第三章 轻工业 386
第一节 造纸印刷业 386
第二节 纺织工业 388
第三节 食品工业 391
第四节 缝纫皮革 393
第五节 烟草工业 394
第六节 五金木器 395
第四章 化学工业 396
第一节 化学肥料 396
第二节 制药 398
第三节 塑料 398
第四节 其它化学产品 399
第五章 名优产品 399
第一章 交通 401
第一节 公路 401
第十七编 交通邮电 401
第二节 铁路 411
第二章 邮电 414
第一节 邮政 414
第二节 电信 420
第十八编 商业粮油 425
第一章 商业 425
第一节 商业体制 426
第二节 集市贸易 429
第三节 商品流通 431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438
第五节 对外贸易 439
第一节 粮油市场 440
第二章 粮油 440
第二节 粮油购销 441
第三节 粮油储运 445
第十九编 金融财政税务 447
第一章 金融 447
第一节 货币 448
第二节 信贷 451
第三节 存款 453
第四节 保险 454
第五节 债券 455
第二章 财政 457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57
第二节 财政收支 459
第三节 财政管理 463
第四节 财政监督 467
第三章 税务 468
第一节 税制沿革 468
第二节 税收 470
第三节 利改税 475
第二十编 计划统计工商物价计量管理 477
第一章 计划统计 477
第一节 计划管理 477
第二节 统计工作 480
第二章 工商管理 481
第一节 工商企业管理 481
第二节 商标广告管理 481
第三节 市场管理 48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85
第五节 个体商户管理 486
第三章 物价计量 487
第一节 物价 487
第二节 计量 492
第廿一编 婚姻家庭生活 495
第一章 婚姻 495
第一节 封建婚姻制度 495
第二节 自主婚姻制度 496
第二章 家庭 497
第一节 家庭结构 497
第二节 家庭关系 498
第三章 生活 499
第一节 农民生活 500
第二节 职工生活 501
第廿二编 教育科技 503
第一章 教育 503
第一节 学前教育 505
第二节 初等教育 506
第三节 中等教育 508
第四节 成人教育 512
第五节 教师队伍 515
第六节 教育经费 518
第二章 科技 519
第一节 科研机构 520
第三节 科技普及 522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22
第四节 科技成果 524
第五节 气象地震测报与沼气应用炉灶改良 530
第廿三编 文化艺术文物古迹 535
第一章 文化艺术 535
第一节 文化单位 536
第二节 民间艺术 537
第三节 文艺创作 542
第四节 电影放映 548
第五节 戏剧 549
第六节 文娱场所 551
第七节 图书档案 553
第八节 报纸广播 554
第九节 民歌民谣 556
第二章 文物古迹 563
第一节 文化遗址 564
第二节 馆藏文物 565
第三节 名胜古迹 567
第廿四编 卫生体育 571
第一章 卫生 571
第一节 卫生防疫 572
第二节 医疗 578
第三节 保健 582
第四节 医疗机构 583
第一节 体育设施 585
第二章 体育 585
第二节 学校体育 586
第三节 群众体育 587
第四节 体育比赛 589
第廿五编 宗教社团 591
第一章 宗教 591
第一节 佛教 591
第二节 道教 591
第三节 基督教 592
第四节 天主教 592
第五节 伊斯兰教 593
第二章 社团 593
第一节 一贯道 593
第三节 青帮 594
第二节 天仙妙道 594
第四节 在礼会 595
第五节 枪会 595
第廿六编 民俗方言 597
第一章 民俗 597
第一节 衣食住行 597
第二节 人际礼仪 599
第三节 婚丧喜庆 600
第四节 时令节日 603
第五节 社会新风 606
第六节 禁忌陋习 609
第二节 方音系统 612
第二章 方言 612
第一节 概况 612
第三节 词汇 628
第四节 语法特点 635
第廿七编 乡镇简介 637
清化镇 637
许良乡 639
上庄乡 641
柏山乡 642
阳庙乡 644
苏家作乡 645
磨头乡 647
金城乡 648
张茹集乡 650
孝敬乡 652
界沟乡 653
高庙乡 655
寨豁乡 656
第廿八编 人物 659
第一章 人物传略 659
第二章 人物简介 683
第三章 名表 713
附录 801
编后记 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