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特区的地位和作用 1
第一节 特区的创立 1
一、特区创立的时代背景 1
二、特区创立的简要过程 4
三、创办特区的目的和意义 6
第二节 特区的地位和作用 15
一、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 15
二、体制改革的先行区和试验场 18
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和增长极 20
四、特区的国际比较 23
第三节 特区作用的基本方式 27
一、搭台铺路:特区作用的方式之一 27
二、示范:特区作用的方式之二 32
三、幅射:特区作用的方式之三 37
第二章 特区的特征 40
第一节 特殊政策 40
一、特殊的税收政策 40
二、优惠的外商投资政策 43
三、较大的审批权和自主权 45
第二节 特殊体制 47
一、特区经济体制 47
二、特区行政体制 52
第三节 特殊发展路数 63
一、建设资金:外资为主 63
二、发展取向:外向为主 65
三、产业结构:工业为主 67
四、洋浦模式:外商成片承包开发 69
第三章 特区的性质 73
第一节 是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 73
一、特区不是政治特区 73
二、特区不是特别行政区 78
第二节 特区姓社不姓资 81
一、特区姓社不姓资 81
二、消除“姓社姓资的思维情结” 85
第三节 坚持特区的社会主义性质 90
一、发展生产力:特区的根本任务 90
二、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94
三、坚持党的领导,端正特区党风 101
一、特区开放是对开放规律的尊重和运用 106
第四章 开放:特区的特点和重点 106
第一节 特区开放的特点和涵义 106
二、开放是特区的特点和重点 110
三、特区开放的多重涵义和多重要求 116
第二节 把各项工作纳入开放轨道 120
一、各项工作要适应开放的需要 120
二、各项工作要为开放服务 123
三、各项工作要体现开放精神 125
四、各项工作要以开放为衡量尺度 128
第三节 特区改革要围绕开放来进行 130
一、开放推动改革:特区改革的特殊性 130
二、围绕开放深化改革 133
三、敢闯:特区改革之精要 136
第五章 特区投资环境 139
第一节 投资环境系统及特性 139
一、投资环境:须以投资者的眼光来衡量 139
二、投资环境的要素和系统 142
三、投资环境的特性 146
第二节 特区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151
一、硬环境:特区投资环境的基础 151
二、软环境:特区投资环境的关键 156
三、以软取胜:特区引资的基本战略 163
第六章 特区意识 168
第一节 特区意识 168
一、特区事业需要特区意识 168
二、特区意识的概念 172
三、特区意识的结构 177
第二节 特区教育 181
一、特区教育:强化特区意识的突破口 181
二、特区教育:党的思想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86
第三节 特区气氛 188
一、特区要有特区气氛 188
二、特区气氛的构成 190
三、强化特区意识,造就特区气氛 195
第七章 特区规范 197
第一节 规范化:特区运行的条件和目标 197
一、特区:一个应当规范化的社会 197
二、特区规范的要求与特性 200
三、特区规范体系 203
第二节 特区规范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209
一、特区规范的制度化 209
二、特区规范的法制化 215
三、监督:特区制度化和法制化的保证 218
第三节 国际惯例:特区规范的国际参照 221
一、特区规范须与国际惯例相衔接 221
二、特区规范适用国际惯例的特定领域 224
三、加快特区规范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 226
第八章 特区的历史命运 230
第一节 特区命运的现实困境 230
一、特区引进外资的国际挑战 230
二、特区国内优势的相对减弱 234
三、甚于客观挑战的主观“路障” 238
第二节 历史的选择:特区必须继续“特” 241
一、未来发展全局上的特区作用 241
二、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特区功能 246
三、21世纪:特区命运定位的现代标尺 250
第三节 特区命运存续于恒久的创造 252
一、特区自有“特区势” 252
二、特区优势生成于持续的创造 258
三、特区命运的终结: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62
附录 263
跋:特区理论的宝贵探索 廖逊 279
后记 284
英文目录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