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1.1 抽样调查的意义与作用 1
1.1.1 什么是抽样调查 1
1.1.2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1
1.1.3 抽样调查的作用 3
1.2 抽样调查的发展简史 6
1.2.1 国际抽样调查发展简介 6
1.2.2 我国抽样调查的发展 11
1.3 抽样调查的主要应用 12
思考题与习题 14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6
2.1 总体与样本 16
2.1.1 总体的概念 16
2.1.2 抽样单元与抽样框 16
2.1.3 总体指标 18
2.1.4 样本的概念 20
2.1.5 固定总体模型与超总体模型 21
2.2 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 21
2.2.1 简单随机抽样 22
2.2.2 分层抽样 22
2.2.3 整群抽样 23
2.2.4 二阶与多阶抽样 23
2.2.5 系统抽样 24
2.2.6 不等概率抽样 24
2.3 误差与精度的表示方法 25
2.3.1 抽样调查中的误差来源 25
2.3.2 均方误差、方差与偏倚 27
2.3.3 误差限与置信度 28
2.3.4 精度与费用 30
思考题与习题 31
第三章 简单的随机抽样 32
3.1 概述 32
3.1.1 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 32
3.1.2 简单随机抽样的实施方法 33
3.1.3 简单随机抽样在抽样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 37
3.2 总体均值与总量的简单估计 38
3.2.1 简单估计及其无偏性 38
3.2.2 估计量的方差 41
3.2.3 估计量的方差估计 44
3.3 总体比例(成数)的简单估计 48
3.3.1 对总体的描述 48
3.3.2 估计量及其性质 49
3.4 样本量的确定 51
3.4.1 确定样本量的原则与主要考虑因素 51
3.4.2 估计总体均值或总量时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52
3.4.3 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54
3.4.4 逆抽样方法 56
3.5 方回简单随机抽样 58
3.5.1 估计量及其性质 58
3.5.2 设计效应与样本量的确定 61
3.6 子总体的估计 63
3.6.1 问题的提出 63
3.6.2 子总体均值的估计 63
3.6.3 子总体总量的估计 64
习题 67
第四章 分层随机抽样 71
4.1 概述 71
4.1.1 什么是分层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 71
4.1.2 分层抽样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72
4.1.3 记号 73
4.2 简单估计量及其性质 74
4.2.1 对总体均值或总量的估计 74
4.2.2 对总体比例的估计 77
4.3 各层样本量的分配 79
4.3.1 样本量分配对精度的影响 79
4.3.2 比例分配 80
4.3.3 最优分配 82
4.3.4 某些层需要超过100%抽样时的修正 86
4.4 样本总量的确定 88
4.4.1 影响样本总量的因素 88
4.4.2 估计总体均值情形 89
4.4.3 估计总体总量情形 92
4.4.4 估计总体比例情形 93
4.4.5 给定总费用时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94
4.5 分层随机抽样效果分析 95
4.5.1 分层随机抽样与简单随要抽样的比较 95
4.5.2 最优分配在精度上的改进 97
4.5.3 估计总体比例时分层和最优分配精度上的得益 98
4.5.4 从分层样本估计分层抽样的效果 99
4.5.5 分层标志的选择及最优分层 102
4.5.6 层数的确定 105
4.6 若干进一步问题 105
4.6.1 偏离最优分配时对方差的影响 105
4.6.2 多指标情形样本量的分配 107
4.6.3 层权误差对估计量的影响 109
4.6.4 事后分层 111
习题 115
5.1 概述 120
5.1.1 问题的提出 120
第五章 比估计与回归估计 120
5.1.2 比估计与回归估计的作用与使用条件 121
5.2 比估计 122
5.2.1 定义及基本性质 122
5.2.2 方差估计及置信限 127
5.2.3 比估计与简单估计的比较 133
5.2.4 乘积估计 133
5.3 回归估计 134
5.3.1 定义 134
5.3.2 β为设定常数情形 135
5.3.3 β为样本回归系数情形 136
5.4 分层比估计与分层回归估计 139
5.4.1 分别比估计与联合比估计 139
5.4.2 分别回归估计与联合回归估计 141
5.4.3 各种估计量的比较与选择 144
5.5 比估计与回归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偏倚 149
5.5.1 有关简单随机样本中心矩阶的基本结果 149
5.5.2 比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偏倚 150
5.5.3 比估计偏倚的消除或减少办法 151
5.5.4 回归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偏倚 155
习题 156
第六章 二重抽样 162
6.1 概述 162
6.1.1 什么是二重抽样 162
6.1.2 二重抽样的作用 162
6.1.3 二步抽样估计量均值与方差的一般公式 164
6.2 为分层的二重抽样 164
6.2.1 二重分层抽样的样本抽选方法 164
6.2.2 二重分层抽样的估计方法 165
6.3.1 二重抽样的比估计及其性质 168
6.3 为比估计与回归估计的二重抽样 168
6.3.2 二重抽样的回归估计及其性质 170
6.4 二重抽样样本量的最优分配 171
6.4.1 二重分层抽样样本量的最优分配 172
6.4.2 二重比估计与回归估计时样本量的最优分配 173
6.5 连续抽样中的样本轮换及其估计 174
6.5.1 样本轮换的必要性 174
6.5.2 样本拼配与二重回归估计的应用 175
习题 178
第七章 不等概率抽样 182
7.1 概述 182
7.1.1 不等概率抽样的必要性及优点 182
7.1.2 不等概率抽样的主要分类 184
7.2.1 多项抽样与PPS抽样 185
7.2 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185
7.2.2 多项抽样的实施方法 186
7.2.3 汉森--赫维茨估计量及其性质 187
7.2.4 数值例--职工人数调查 190
7.3 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193
7.3.1 包含概率与πPS抽样 193
7.3.2 霍维茨一汤普森估计量及其性质 195
7.3.3 n=2的严格πPS抽样 196
7.3.4 n>2的严格πPS抽样 200
7.3.5 n>2的两种非严格πPS抽样 201
习题 204
第八章 整群抽样 208
8.1 概述 208
8.1.1 什么是整群抽样 208
8.1.2 整群抽样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209
8.2.1 记号 210
8.2 群大小相等情形,对群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时的估计量及其方差 210
8.2.2 估计量及其性质 211
8.2.3 群内相关系数设计效应 214
8.2.4 整群抽样效率分析及群的划分原则 218
8.3 估计总体比例的整群抽样 223
8.3.1 问题的提出 223
8.3.2 群大小相等情形 224
8.3.3 群大小不等情形 225
8.4 群大小不相等的一般情形 229
8.4.1 记号 229
8.4.2 按简单随机抽样抽群 230
8.4.3 按与群大小成比例的不等概率抽样抽群 233
习题 236
9.1.1 多阶抽样的定义及与其他抽样的关系 241
9.1 概述 241
第九章 二阶及多阶抽样 241
9.1.2 多阶抽样的特点和作用 242
9.2 初级单元大小相等时的二阶抽样 243
9.2.1 记号 243
9.2.2 总体均值?的估计量及其性质 244
9.2.3 关于总体比例的估计 248
9.2.4 最优样本量m与n的确定 250
9.3 初极单元大小不等时的二阶抽样(Ⅰ)--对初级单元进行多项抽样情形 253
9.3.1 一般说明及记号 253
9.3.2 总体总和Y的估计 254
9.3.3 估计量是自加权的条件及对初级单元的PPS抽样 255
9.4 初级单元大小不等时的二阶抽样(Ⅱ)--对初级单元进行不放回抽样情形 259
9.4.1 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初级单元 259
9.4.2 用不放回不等概率抽取初级单元 261
9.5.1 各极单元大小相等时的三阶抽样 263
9.5 三阶及多阶抽样 263
9.5.2 各级单元大小不等时的多阶抽样 265
习题 267
第十章 系统抽样 271
10.1 概述 271
10.1.1 系统抽样的定义及实施方法 271
10.1.2 系统抽样的特点及局限性 273
10.2 等概率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274
10.2.1 估计量及其性质 274
10.2.2 估计量方差的不同表示形式 278
10.2.3 估计量的方差与总体单元排列顺序的关系 282
10.3 线性趋势总体抽样方法的改进 286
10.3.1 中心位置样本与首尾校正法 286
10.3.2 对称系统抽样 288
10.4.1 方差估计的形式 290
10.4 等概率系统抽样的方差估计 290
10.4.2 各种估计量的比较及适用场合 292
10.5 不等概率系统抽样 293
10.5.1 πPS系统抽样及其实施方法 293
10.5.2 估计量及其方差与方差估计 295
习题 296
第十一章 非抽样误差 301
11.1 非抽样误差的主要来源与分类 301
11.2 抽样框误差 303
11.2.1 抽样框误差及其影响 303
11.2.2 丢失总体单元引起的抽样框误差 304
11.3 无回答误差 308
11.3.1 无回答的不同类型及产生原因 308
11.3.2 无回答的影响 309
11.3.3 降低无回答的措施与方法 312
11.3.4 对无回答的调整 315
11.4 敏感性问题调查与随机化回答技术 319
11.4.1 敏感性问题调查 319
11.4.2 沃纳随机化回答模型 320
11.4.3 西蒙斯随机化回答模型 322
11.4.4 采用随机化回答技术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323
11.5 计量误差 324
11.5.1 设计引起的误差 324
11.5.2 由调查员引起的误差及降低的措施 326
11.5.3 由被调查者引起的误差及其预防与调整 326
习题 327
第十二章 复杂样本的方差估计 330
12.1 随机组方法 330
12.1.1 独立的随机组情形 331
12.1.2 非独立的随机组情形 333
12.2 平衡半样本方法 336
12.2.1 基本方法 336
12.2.2 用于多阶抽样 341
12.2.3 用于非线性估计 342
12.2.4 数值例子 343
12.3 刀切法 346
12.3.1 刀切法简介 346
12.3.2 有限总体的刀切法估计 347
12.3.3 自助法方差估计 350
12.3.4 数值例子 351
12.4 泰勒级数法 353
12.5 各种方法的比较 356
主要参考书目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