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地理 22
第一章 政区 22
第一节 位置 22
第二节 沿革 22
第三节 区划 23
第四节 县城 25
第五节 乡(镇)、场 26
第二章 地质 33
第三章 地貌 35
第一节 “三山夹两盆” 35
第二节 冰川 36
第四章 气候 39
第一节 气候特征 39
第二节 主要气象要素与气候资源 40
第五章 水文 46
第一节 地表水 46
第二节 地下水 47
第六章 土壤 48
第七章 植被 51
第一节 植被简述 51
第二节 植被类型 51
第八章 野生动植物 54
第一节 野生动物 54
第二节 野生植物 54
第九章 矿藏 56
第一节 金属矿 56
第二节 其他矿 56
第十章 自然灾害 58
第一节 干旱 58
第二节 大风 干热风 58
第三节 冰雹 59
第四节 水灾 59
第五节 雪灾 60
第六节 地震 60
第十一章 人口 62
第一节 人口状况 62
第二节 计划生育 65
第二编 经济 68
第一章 种植业 68
第一节 机构 68
第二节 发展概述 68
第三节 生产关系变革 73
第四节 经营管理 76
第五节 耕作技术 79
第六节 作物品种 82
第七节 作物保护 84
第二章 牧业 90
第一节 机构 90
第二节 发展简述 90
第三节 生产关系变革 94
第四节 牧事活动 96
第五节 天然草场 97
第六节 牲畜品种 99
第七节 畜病防治 105
第八节 草原建设 107
第三章 林业 110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10
第二节 森林保护 112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13
第四章 副业 116
第一节 种植 116
第二节 养殖 121
第三节 采集 122
第五章 农业机具 123
第一节 发展简述 123
第二节 农机机构 124
第三节 农机类型 125
第四节 农机分布 126
第五节 作业水平 127
第六章 水利 128
第一节 渠道及河水沟 128
第二节 坎儿井及机井 129
第三节 储水窑及小型蓄水库 129
第四节 小型水力发电站 130
第五节 防洪渠坝 130
第七章 工业 132
第一节 发展简述 132
第二节 手工业 133
第三节 建筑业 134
第四节 采矿业 134
第五节 乡镇企业 136
第八章 交通 138
第一节 道路 138
第二节 桥涵 140
第三节 运输 140
第四节 民间运输工具 141
第五节 公路交通管理 142
第九章 邮电 143
第一节 发展简述 143
第二节 邮政 143
第三节 电讯 144
第十章 商贸 145
第一节 发展简述 145
第二节 商业 146
第三节 外贸 150
第四节 物资 151
第五节 粮食 151
第十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157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 157
第二节 经济合同与集市贸易管理 158
第十二章 财税 159
第一节 财政收支 159
第二节 税收 162
第三节 审计监督 166
第十三章 金融 167
第一节 简述 167
第二节 货币 167
第三节 储蓄 168
第四节 贷款 169
第五节 公债 保险 170
第三编 政治 174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伊吾县地方组织 174
第一节 机构 174
第二节 活动 17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伊吾县地方组织 17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75
第二节 党员大会和历届党代表大会 177
第三节 宣传教育 182
第四节 纪律检查 183
第五节 统战工作 185
第三章 民国政权 186
第一节 设治局 186
第二节 县政府 186
第四章 权力机构 188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8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188
第三节 选举 190
第五章 行政机构 192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192
第二节 基层政权 194
第六章 政协 196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议 19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198
第七章 群众团体 20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社团组织 20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团组织 200
第八章 公安 司法 208
第一节 公安 208
第二节 检察 210
第三节 审判 211
第九章 民政 214
第一节 社会救济 214
第二节 拥军优属 215
第三节 社会安置 216
第四节 婚姻登记 217
第五节 殡葬管理 217
第十章 劳动人事 218
第一节 干部状况 218
第二节 工人状况 218
第三节 工资 221
第四节 离退休待遇 223
第五节 知识青年就业 223
第四编 军事 228
第一章 驻军和地方武装 228
第一节 国民党驻军 228
第二节 地方武装 229
第三节 征兵 232
第二章 民兵 233
第一节 民兵队伍 233
第二节 民兵训练 234
第三节 历次民兵代表大会 234
第三章 重大兵事 235
第一节 伊吾农民暴动 235
第二节 伊吾保卫战 238
第五编 教科文卫体第一章 教育 252
第一节 机构 252
第二节 学前教育 252
第三节 小学教育 253
第四节 中学教育 256
第五节 成人教育 259
第六节 教师队伍 260
第七节 教育经费 261
第二章 科技 264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264
第二节 科普活动 264
第三节 成果 268
第三章 文化 270
第一节 事业机构 270
第二节 群众文化 271
第三节 文艺创作 271
第四节 图书发行与借阅 272
第五节 电影放映 273
第六节 民族乐舞 274
第七节 民间文学 276
第八节 文化胜迹 284
第九节 档案 297
第四章 广播电视 298
第一节 广播 298
第二节 电视 298
第五章 卫生 300
第一节 机构 300
第二节 卫生事业 302
第六章 体育 310
第一节 机构设施 310
第二节 学校体育 310
第三节 职工体育 311
第四节 农牧民体育 311
第六编 社会 316
第一章 民族 316
第一节 维吾尔族 316
第二节 汉族 319
第三节 哈萨克族 320
第四节 回族 323
第二章 宗教 325
第一节 伊斯兰教 325
第二节 基督教 326
第三章 人民生活 327
第一节 农牧民生活 327
第二节 居民生活 329
第四章 美德新风 331
第一节 民族团结 331
第二节 “五好”家庭 333
第三节 “五讲四美” 334
第四节 为人民发挥余热 336
第七编 人物 338
第一章 人物传 338
第二章 英烈名录 340
第三章 先进集体、先进人物名录 345
第一节 受全国、自治区、地区表彰的先进集体 345
第二节 受全国、自治区、地区表彰的先进个人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