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章 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与当代的探索 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的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和对未来社会的天才预见 2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 2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与阶级矛盾的分析,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5
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 9
第二节 列宁对过渡时期阶级结构与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 10
一 列宁对苏联过渡时期的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分析 11
二 列宁强调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尖锐性、长期性和形式的特殊性,强调要依靠国家政权来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13
三 列宁论要彻底消灭阶级,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15
第三节 斯大林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社会新基地上的探索和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认识 17
一 斯大林的实践与探索 18
二 毛泽东的实践和探索 21
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现阶段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认识和新发展 2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探索 28
一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 28
二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问题 31
三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的问题 35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结构分析(一) 42
第一节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2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突破 42
二 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的理论和方法 44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46
第二节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方法论 52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结构的基本状况 52
二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方法和区分不同阶级、阶层的标准 55
三 剖析资产阶级社会学的“社会分层论”和“无产阶级一体化论” 57
第三节 工人阶级 59
一 我国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发展 59
二 我国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 68
三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 74
第四节 农民阶级——社会主义集体农民 79
一 我国农民阶级的历史性变化 80
二 我国农民阶级的构成 84
三 我国农民阶级的特点 88
四 我国农民阶级的发展趋势 101
第一节 知识分子 103
一 我国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形成和发展 103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结构分析(二) 103
二 我国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113
三 发挥以智力为武装的现代化建设者的特殊重要作用 120
第二节 城乡个体劳动者 130
一 建国以来我国个体劳动者队伍的发展变化 130
二 我国现阶段个体劳动者队伍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133
三 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个体劳动者存在的根据 135
四 我国现阶段个体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 138
五 社会主义社会个体劳动者的发展趋势 142
第四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阶级关系的若干新情况和新问题 148
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雇工问题的理论探讨 149
一 雇工经营的基本情况及其产生原因 149
二 雇工的历史演变和社会主义条件下雇工经营的特点 154
三 社会主义条件下雇工经营的性质 161
四 雇工经营的利弊分析和我们的态度 167
第二节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的阶级关系 171
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172
二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阶级关系的特点 177
三 正确处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阶级关系的基本原则 189
第三节 “一国两制”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及国家体制 193
一 “一国两制”的客观依据 194
二 “一国两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200
三 “一国两制”将带来阶级结构和国家体制上的特点 206
第五章 阶级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 2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的基本特征 211
一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11
二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是新质类型的社会矛盾 2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结构,阶级矛盾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16
一 社会主义社会体系要素结构 217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体系 218
三 阶级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24
第三节 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不同性质的矛盾 226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227
二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 235
三 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238
第四节 阶级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的关系 244
一 阶级矛盾和党内矛盾 244
二 阶级矛盾和统一战线问题 252
三 阶级矛盾和民族问题 259
四 阶级矛盾和宗教问题 264
第五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针 272
一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提出的新课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 272
二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 274
第六章 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殊形式的遗留 28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需要回答的新问题 281
一 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能否重新组成一个剥削阶级 282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既然不是完整的阶级和阶级之间的斗争,为什么又是阶级斗争 283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2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殊性 289
一 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过程 289
二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几个特殊表现 290
一 反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腐蚀的斗争 296
第三节 反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影响和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长期的战略任务 296
二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00
三 肃清封建主义残余 303
第七章 完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途径 306
第一节 消灭阶级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306
第二节 我国消灭剥削阶级的历史经验 310
一 我国完成消灭官僚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和富农阶级的历史任务 311
二 和平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是历史的重大创举 315
第三节 我国改造个体农民的历史经验 322
第四节 完全消灭阶级的趋势和展望 329
一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差别 329
二 消灭阶级差别途径的探索 332
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