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导言 1
实证史学兴起和发达的条件 1
“古史辨派”和“科学史学派” 7
陈寅恪和陈垣的史学成就 20
钱穆的学术史和通史著述 31
顾颉刚 36
一古史辨第一册·自序(节录) 45
二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57
三古史辨第二册·自序(节录) 63
四古史辨第四册·顾序 69
五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节录) 88
六牧誓八国 100
七《尚书·大诰》今译(摘要) 106
(一)章句 115
(二)今译 117
(三)史实 120
傅斯年 124
一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126
二《史料与史学》发刊词 135
三大东小东说 137
——兼论鲁燕齐初封在成周东南后乃东迁 137
四周东封与殷遗民 145
陈寅恪 153
十四论佛教经典与《西游记》故事之关系 158
十三论蒙古民族的起源,并评阮元、洪钧、屠寄诸家之说 158
十五论王国维学术内容及治学方法之特点 158
十二论吐蕃既衰,南诏遂得强盛,最后直接影响唐室之覆亡 158
十一论唐室因西北强敌吐蕃所牵制,乃在东北采取消极退守之策略 158
十六论陈垣《敦煌劫馀录》之学术价值 158
十七论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之宗教史和政治史双重意义 158
十八论冯友兰之中国哲学史研究 158
十九论梁启超与近代政治 158
二十《柳如是别传》撰著缘起陈垣 158
十论突厥崩溃不振,与黠戛斯崛起侵其外之关系 158
九论唐太宗打败突厥,与回纥从突厥背后兴起之关系 158
八总论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 158
七论《唐六典》之性质,正可反证唐代官制近因(北)齐隋,远祖汉唐,与《周礼》之制全不相同 158
六论北周宇文泰摹仿《周礼》创建制度之用心及其创建制度之实质 158
五论隋代官制承北齐不承北周 158
四论河陇区域与北朝及隋唐文化之密切关系 158
三论隋代制定礼仪不依北周之制,而别采梁礼及后齐仪注之原因 158
二论六朝士大夫与礼制关系之密切 158
一论隋唐制度之三源 158
一元也里可温教考(节录) 161
(一)也里可温之解诂 161
(二)也里可温教士之东来 164
(三)也里可温之戒律 165
(四)也里可温人数之推想 166
(五)也里可温人物之大概 168
二元西域人华化考(节录) 174
(一)绪论 174
(二)结论 176
三回回教人中国史略 181
四校勘学释例(节录) 194
(一)序 194
(二)校法四例 195
(三)一字之误关系全书例 198
(一)缘起 199
(二)《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唐释智昇撰) 199
五中国佛教史籍概论(节录) 199
(三)《晁氏读书志》正误 203
(四)《四库提要》正误 204
六二十史朔闰表(节录) 205
(一)例言 205
七中西回史日历(节录) 208
(一)自序 208
(二)例言 210
八明季滇黔佛教考(节录) 213
(一)目录 213
(二)士大夫之禅悦及出家第十 214
(一)小引 226
(二)感慨篇 226
九通鉴胡注表微(节录) 226
(三)民心篇 240
(四)重印后记 250
钱穆 253
一刘向歆父子年谱(节录) 256
二先秦诸子系年(节录) 292
(一)吴起去魏相楚考 292
(二)稷下通考 294
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节录) 297
(一)自序 297
(二)顾亭林 299
四国史大纲(节录) 320
(一)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320
(二)引论 321
(三)秦汉之部·大一统政府之创建(秦代兴亡及汉室初起)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