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1
0.前言 1
0.1关中盆地·关中地区·关中方言 1
0.2关中的历史及方言的形成 3
0.3新时期关中方言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6
0.4本项研究的价值和主要内容 11
1.演化与竞争:方言音韵结构变迁的基本途径 15
1.1方言音韵结构的基本特征 15
1.1.1方言音韵结构的组成 15
1.1.2方言音韵结构变迁研究的理论取径 18
1.1.3方言音韵结构的基本特征 26
1.2方言音韵结构变迁的基本途径 30
1.2.1方言音韵结构变迁的基本条件 30
1.2.2方言音韵结构变迁的基本途径 35
1.3关中方言音韵结构变迁研究的方法与材料 41
1.3.1研究方法 41
1.3.2研究材料 42
2.关中方言音韵结构特征 47
2.1关中方言音韵结构系统 47
2.1.1辅音音位与声母系统 48
2.1.2元音音位与韵母系统 55
2.1.3四声调位与声调系统 59
2.2关中方言内部分区与结构差异 67
2.2.1前辈学者的观点 67
2.2.2关中方言分区 71
2.2.3关中方言音韵结构差异 72
2.2.4关中方言过渡带及其音韵结构特征 114
3.关中方言音韵结构与历史行政地理 135
3.1关中方言音韵结构共性与历史行政区划 135
3.1.1关中方言音韵结构共性 135
3.1.2关中方言地理与历史行政地理的一级区划 137
3.2关中方言音韵结构差异与历史行政区划 149
3.2.1关中方言音韵结构差异 149
3.2.2关中方言地理与历史行政地理的二级区划 153
3.2.3关中方言过渡带与历史行政地理的变迁 158
4.演化:关中方言音韵结构的变迁 161
4.1关中方言古入声调的分派层次 161
4.1.1关中方言声调系统与古入声的分派方向 162
4.1.2关中方言四声调值与古代关中方言声调的构拟 166
4.1.3关中方言古入声调的分派层次及其条件 175
4.1.4例外字的解释 182
4.2 pf-、 pfh-与中古轻唇音产生的语音机制 187
4.2.1唐五代西北方音轻唇音的性质 188
4.2.2从关中方言看轻唇音产生的语音机制 194
4.2.3中古轻唇音发展的轨迹及音变条件 199
4.3关中方言鼻尾韵的音变模式及其语音机制 200
4.3.1鼻尾韵的音值类型 201
4.3.2鼻尾韵不同读音形式的分布及演变模式 202
4.3.3关于鼻尾韵合并和脱落语音基础的思考 211
4.4关中方言果摄读音的分化及其历史层次 222
4.4.1果摄不同读音在词汇中的分布 223
4.4.2果摄读音的分化及其历史层次 228
5.竞争:关中方言音韵结构的叠加 238
5.1古全浊声母今读溯源及相关问题 238
5.1.1关中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的结构和地理分布 240
5.1.2关中方言古全浊声母次清化及其与赣客方言的关系 246
5.1.3白读层古全浊声母与次清声母合流的语音机制 256
5.2东府河西方言韵母系统文白叠加及其历史层次 263
5.2.1河西方言韵母系统的三个音韵层次 263
5.2.2河西方言麻三文白叠加及其历史层次 267
5.2.3河西方言宕摄舒声字文白叠加及其历史层次 272
5.2.4河西方言梗摄舒声字文白叠加及其历史层次 284
附录一 关中方言主要代表点音系 296
1.1西安话音系 296
1.2韩城话音系 298
1.3蒲城(兴镇)话音系 300
1.4铜川话音系 303
1.5商州话音系 306
1.6宝鸡话音系 309
1.7岐山话音系 311
1.8陇县话音系 313
附录二 关中方言地图 317
2.1陕西政区暨关中方言区 317
2.2关中地区地理地形图 318
2.3以u/o为韵母的帮组字读音分布 319
2.4端组开口四等字读音分布 320
2.5精组开口三四等字读音分布 321
2.6端组开口四等字与精组开口三四等字读音分混分布 322
2.7泥来母洪音字读音分布 323
2.8知章组非止摄开口字读音分布 324
2.9知章组合口字及庄组宕江两摄开口字读音分布 325
2.10止摄合三微韵及蟹摄合三废韵逢非组读音分布 326
2.11心邪母与晓匣母开口三四等字读音分混分布 327
2.12心母洪音字读音分布 328
2.13“苦、裤、哭”等字声母变读分布 329
2.14遇摄合三和山臻两摄合一来母字读音分布 330
2.15深臻摄与曾梗通摄读音分混分布 331
2.16见系歌韵一等开口字读音分布 332
2.17桓韵魂韵逢精组读音分布 333
2.18端系遇摄一等和知系遇摄三等读音分布 334
2.19关中方言综合地图 335
附录三 西晋末至南朝期间见于记载的秦晋豫之交和秦陇之交南迁人物及其后裔 336
参考文献 342
后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