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中医眼科学发展简史 1
第一节 萌芽时期(三国以前) 1
第二节 迅速成长时期(魏晋~五代) 3
第三节 独立发展时期(宋~清·鸦片战争前) 4
第四节 近百余年发展概况(鸦片战争以后) 8
第二章 眼的结构与生理 11
第一节 眼的结构 11
〔附〕中西医眼部解剖名称对照表 13
第二节 眼的功能 15
第三节 眼与脏腑的关系 16
一、眼与五脏的关系 16
二、眼与六腑的关系 18
三、五轮学说 19
〔附〕八廓简介 20
第四节 眼与经络的关系 21
一、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21
二、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22
三、眼与经筋的关系 23
第三章 病因病机 25
第一节 病因 25
一、六淫 25
二、疠气 26
三、七情 26
四、饮食失宜 26
五、劳伤 26
一、脏腑功能失调 27
第二节 病机 27
七、其他 27
六、外伤 27
二、经络玄府失调 29
三、气血津液失调 31
第四章 诊断概要 34
第一节 眼科诊法 34
一、眼科问诊 34
二、眼部检查 35
第二节 眼科常用辨证方法 43
一、眼科局部辨证方法 43
二、眼部常见症状辨证 47
第五章 治疗概要 51
第一节 内治法 51
一、疏风法 51
三、除湿法 52
二、清热法 52
四、化痰法 53
五、理气法 53
六、理血法 53
七、补益法 54
八、退翳法 54
第二节 外治法 54
一、一般外治法 55
二、手术方法 58
第三节 针灸疗法 63
一、针刺疗法 63
二、灸法 63
三、电针疗法 64
四、穴位注射疗法 64
五、梅花针 64
六、头针疗法 64
第一节 眼病的护理 65
第六章 眼病的护理和预防 65
第二节 眼病的预防 67
下篇 各论 69
第一章 胞睑疾病 69
第一节 针眼 69
第二节 胞生痰核 71
第三节 椒疮 72
第四节 粟疮 74
第五节 睑弦赤烂 76
第六节 风赤疮痍 77
第七节 一胞肿如桃 78
第八节 上胞下垂 79
第九节 胞轮振跳 80
第一节 流泪症 82
第二章 两眦疾病 82
第二节 漏睛-漏睛疮 84
第三节 胬肉攀睛 87
第三章 白睛疾病 89
第一节 暴风客热 89
第二节 天行赤眼 人行赤眼暴翳 91
第三节 金疳 93
第四节 火疳 94
〔附〕白膜侵睛 95
第五节 白涩症 96
第六节 白睛溢血 98
第四章 黑睛疾病 100
第一节 聚星障 100
第二节 花翳白陷 103
第三节 凝脂翳 104
第四节 黄液上冲 106
第五节 蟹睛症 107
第六节 混睛障 109
第七节 风轮赤豆 110
第八节 赤膜下垂 血翳包睛 111
第九节 宿翳 113
〔附〕黑睛生翳传变示意图 114
第五章 瞳神疾病 115
第一节 瞳神紧小 瞳神干缺 116
第二节 绿风内障 青风内障 119
第三节 圆翳内障 125
〔附一〕惊震内障 127
〔附二〕胎患内障 127
第四节 血灌瞳神 128
第五节 云雾移睛 130
第六节 暴盲 132
第七节 视瞻昏渺 135
第八节 高风内障 138
第九节 青盲 139
第六章 眼外伤 142
第一节 异物入目 143
第二节 撞击伤目 144
第三节 真睛破损 145
第四节 化学性伤 146
〔附〕热烧伤 147
第五节 电光性眼炎 148
第七章 其他眼病 150
第一节 疳积上目 150
第二节 近视 远视 152
第三节 风牵偏视 154
第四节 突起睛高 156
第五节 目痒 157
方剂索引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