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春元编
  • 出 版 社: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5035·2837
  • 页数:253 页
图书介绍:

绪言 1

第一章 成煤作用 4

第一节 成煤的原始物质 4

一、植物的演化和成煤作用的关系 4

二、植物的有机组分 11

第二节 成煤作用 15

一、泥炭和腐泥的形成 15

二、泥炭和腐泥转变成煤 25

第二章 煤的岩石组成和物理性质 28

第一节 煤的宏观岩石组成 28

一、宏观煤岩成分 28

二、宏观煤岩类型 30

三、不同煤岩类型的成因 31

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裂隙及结构构造 32

一、颜色及条痕(粉色) 33

二、光泽 33

三、硬度 34

四、密度(容重)和相对密度(比重) 34

五、脆度 35

六、断口 35

七、导电性 35

八、煤中的裂隙 36

九、煤的结构和构造 37

第三节 煤的显微组成 39

一、煤的有机显微组分 40

二、煤中的无机显微组分 45

三、显微煤岩类型 46

第一节 煤的化学组成 51

第三章 煤的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质 51

一、煤的工业分析 52

二、煤的元素分析 60

第二节 煤的工艺性质 64

一、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65

二、煤的发热量 68

三、煤的化学反应性 70

四、煤的热稳定性 70

五、煤的低温干馏焦油产出率 70

六、煤的可选性 71

第三节 煤的工业分类 72

一、我国现行的煤的工业分类 72

二、煤分类新方案简介 75

一、褐煤 79

第四节 各类煤的特征、用途和分布 79

二、长焰煤 80

三、不粘煤 80

四、弱粘煤 81

五、气煤 81

六、肥煤 82

七、焦煤 82

八、瘦煤 82

九、贫煤 83

十、无烟煤 83

第五节 煤的加工利用 84

一、煤的加工和利用 85

二、加工利用的任务 85

第四章 含煤建造与煤田 87

第一节 含煤建筑与煤田的概念 87

一、含煤建造的岩性特征 88

第二节 含煤建筑的岩性、岩相及施回结构 88

二、含煤建造的沉积相特征 89

三、含煤建造的施回结构 92

第三节 煤层 96

一、煤层的形成 96

二、煤层的结构和顶底板 97

三、煤层中的结核、包体和化石 99

四、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 100

第四节 聚煤盆地及其后期变化 109

一、聚煤盆地及其形成条件 109

二、聚煤盆地的分类 110

三、聚煤盆地的同沉积构造 115

四、聚煤盆地的发展和演变 118

五、富煤带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 121

六、聚煤盆地的后期变化 128

第五节 煤的变质作用 141

一、煤的变质因素 142

二、煤的变质作用类型 143

第六节 煤层对比 152

一、标志层对比法 153

二、岩矿特征对比法 155

三、古生物对比法 158

四、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法 160

五、地球物理特征对比法 164

六、岩相旋回特征对比法 165

第七节 含煤建造中的其它矿产 168

一、油页岩 168

二、铝土矿和耐火粘土矿 169

三、沉积铁矿 170

五、含煤建造中的稀有元素 171

四、其它矿产 171

第一节 早古生代“石煤” 173

第五章 中国煤田地质概况 173

第二节 晚古生代含煤建造 174

一、泥盆纪含煤建造 174

二、早石炭世含煤建造 175

三、石炭二叠纪含煤建造 179

四、早二叠世含煤建造 194

五、晚二叠世含煤建造 196

第三节 中生代含煤建造 205

一、晚三叠世含煤建造 206

二、侏罗纪含煤建造 209

第四节 第三纪含煤建造 221

一、东北地区第三纪含煤建造 221

三、华南地区第三纪含煤建造 224

二、华北地区第三纪含煤建造 224

四、滇西第三纪含煤建造 226

五、台湾第三纪含煤建造 227

第五节 第四纪泥炭 228

一、泥炭概述 228

二、我国泥炭的分布 231

第六节 煤成气 231

一、煤成气的概念 232

二、煤成气的特点 233

三、煤成气的保存条件 234

四、我国煤成气资源的分布 235

附录 含煤地层对比表 236

主要参考文献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