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释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李宵凌,(美)B.R.贾斯蒂编;徐晖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22023865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详细介绍了药动学和药效学在控制传递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药物传递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屏障、前药作为药物传递系统、扩散系统药物传递系统等等。

第1章 药动学和药效学在控制传递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1

1.1 引言 1

1.2 药动学和药效学 1

1.3 LADME系统和药动学参数的含义 2

1.3.1 最大血药浓度(Cp,max)、达峰时间(tmax)和一级吸收速率常数(ka) 2

1.3.2 生物利用度(F) 3

1.3.3 分布容积(Vd) 3

1.3.4 清除率(CL) 4

1.3.5 一级消除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t1/2) 4

1.4 药动学及其模型 4

1.4.1 线性与非线性药动学 5

1.4.2 时间和状态变化的药动学和药效学 6

1.5 药物动力学:给药、处置和卷积 7

1.5.1 给药 7

1.5.2 处置 9

1.5.3 给药和处置的卷积 10

1.6 药动学隔室模型 10

1.6.1 单剂量给药系统 10

1.6.2 多剂量给药系统和稳态动力学 16

1.7 药动学在控释传递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18

1.7.1 控释传递系统设计面临的挑战 18

1.7.2 单独应用药物动力学设计控释传递系统的局限 20

1.73 控释传递系统设计中药动学/药效学因素的实例 21

1.8 结论 22

参考文献 22

第2章 药物传递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屏障 26

2.1 引言 26

2.2 口服控释药物传递系统的屏障 26

2.2.1 胃肠道的解剖结构 26

2.2.2 胃肠道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特性 30

2.2.3 口服药物传递的屏障 32

2.3 非口服控释药物传递的屏障 32

2.3.1 皮肤 32

2.3.2 眼 35

2.3.3 口腔 36

2.3.4 鼻 39

2.3.5 肺 40

2.3.6 阴道黏膜 41

2.4 控释药物传递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屏障 42

致谢 44

参考文献 44

第3章 前药作为药物传递系统 49

3.1 引言 49

3.2 前药设计的基本原则 50

3.3 前药设计的原理 51

3.3.1 酯类前药 51

3.3.2 酰胺类前药 53

3.3.3 盐类前药 54

3.3.4 其他前药类型 56

3.4 用于延长治疗作用的前药 56

3.5 不同给药途径的前药设计 57

3.5.1 鼻腔给药的前药 57

3.5.2 眼部传递的前药 58

3.5.3 注射给药的前药 59

3.5.4 透皮传递的前药 59

3.5.5 口服给药的前药 60

3.5.6 口腔传递的前药 60

3.6 前药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进展 60

3.6.1 抗体导向酶前药疗法(ADEPT) 61

3.6.2 基因导向酶前药疗法(GDEPT)和病毒导向酶前药疗法(GDEPT) 61

3.6.3 大分子导向酶前药疗法(MDEPT) 62

3.6.4 凝集素导向酶激活前药疗法(LEAPT) 63

3.6.5 树形聚合物 63

3.7 结论与展望 64

参考文献 64

第4章 扩散控制的药物传递系统 70

4.1 扩散理论 70

4.1.1 扩散的基本方程 70

4.1.2 从预载药骨架中扩散释放 72

4.1.3 跨屏障膜扩散 73

4.2 口服扩散控释系统 75

4.2.1 骨架型控释系统 75

4.2.2 贮库系统 79

4.2.3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80

4.3 经皮扩散控释系统 81

4.3.1 含药压敏胶系统 83

4.3.2 半固体骨架系统 83

4.3.3 贮库系统 84

4.3.4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84

4.4 其他扩散控释系统 87

4.4.1 子宫内置装置和阴道环 87

4.4.2 眼插入剂 87

4.4.3 皮下植入剂 88

参考文献 88

第5章 溶出控制药物传递系统 93

5.1 引言 93

5.2 溶出控释的骨架和包衣系统的理论 93

5.2.1 固体颗粒的溶出 93

5.2.2 包衣系统的溶出 95

5.2.3 骨架系统的溶出 97

5.3 溶出控释的骨架和包衣系统设计的参数 99

5.3.1 影响固体颗粒溶出的参数 99

5.3.2 影响包衣系统溶出的参数 100

5.3.3 影响骨架系统溶出的参数 101

5.4 溶出控释的骨架和包衣系统/技术的应用和示例 103

5.4.1 基于溶出控释固体颗粒的传递系统 103

5.4.2 基于溶出控释包衣技术的传递系统 104

5.4.3 基于溶出控释骨架技术的传递系统 110

5.5 溶出控释药物传递系统的未来前景 112

5.5.1 溶出控释的包衣系统 112

5.5.2 溶出控释的骨架系统 112

参考文献 113

第6章 胃滞留剂型 116

6.1 引言 116

6.2 胃滞留传递系统设计的生理学基础:胃肠运动 117

6.2.1 禁食状态下的收缩运动 117

6.2.2 进食模型 117

6.3 基于尺寸大小的滞留传递系统的设计 118

6.3.1 片剂尺寸和进食模型 118

6.3.2 禁食状态下膨胀系统的滞留 122

6.4 基于密度差的滞留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 124

6.4.1 密度大于胃液(沉降) 124

6.4.2 密度小于胃液(漂浮) 124

6.5 基于黏附性的滞留传递系统的设计:黏膜黏附系统 126

6.5.1 黏液和上皮层 127

6.5.2 聚合物作为生物黏附剂 128

6.5.3 影响生物黏附的因素 128

6.5.4 生物黏附的应用 129

6.6 药物释放机理或动力学 130

6.7 胃滞留传递系统的发展前景 130

参考文献 131

第7章 渗透控制药物传递系统 137

7.1 引言 137

7.2 渗透控制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原理 137

7.3 渗透控释机理 138

7.3.1 渗透性的定量 138

7.3.2 普通渗透泵的释药动力学 139

7.3.3 OROS? Push-PullTM的释药动力学 140

7.3.4 影响渗透控制药物传递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 141

7.4 渗透型系统的组成 142

7.4.1 渗透压促进剂 142

7.4.2 构成渗透泵的半透膜的聚合物 142

7.4.3 乳化剂 143

7.4.4 流量调节剂 143

7.4.5 增塑剂 143

7.4.6 隔离层 144

7.5 渗透型传递系统 144

7.5.1 渗透型传递系统的发展 144

7.5.2 渗透泵的分类 148

7.5.3 口服渗透型传递系统 148

7.5.4 液体活性成分渗透型药物传递系统的最新进展 150

7.5.5 已上市产品 151

7.6 结论和发展前景 152

参考文献 153

第8章 装置控制的粉末传递 155

8.1 引言 155

8.2 干粉传递的设计原理 157

8.2.1 沉积机制 158

8.2.2 沉积效率 160

8.2.3 吸入药物传递的生理和病理因素 161

8.3 干粉吸入装置的设计 162

8.3.1 被动DPI装置 163

8.3.2 主动DPI装置 170

8.4 粉末处方 172

8.5 粉末注射装置 176

8.6 装置控制的粉末传递的发展趋势 178

参考文献 179

第9章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药物传递系统 183

9.1 引言 183

9.2 可生物降解系统应用的基本原理 183

9.3 用于药物传递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184

9.3.1 聚酯和聚酯衍生物 186

9.3.2 聚内酯 186

9.3.3 聚氨基酸 187

9.3.4 聚膦腈 187

9.3.5 聚原酸酯 187

9.3.6 聚酸酐 188

9.4 设计原则[扩散和溶蚀(表面和本体)] 188

9.4.1 扩散控释系统 189

9.4.2 溶蚀和降解控释系统 193

9.5 传递装置 197

9.5.1 微粒 198

9.5.2 纳米粒 199

9.5.3 植入剂 200

9.6 未来前景 201

参考文献 202

第10章 载体介导的生物大分子传递系统 206

10.1 引言 206

10.2 carrier介导的传递系统 206

10.2.1 大分子药物口服给药的屏障 207

10.2.2 化学修饰大分子药物的设计 210

10.2.3 胶体药物载体的设计 212

10.3 vector介导的基因物质传递系统的设计 214

10.3.1 载体介导基因传递的屏障 214

10.3.2 病毒载体 215

10.3.3 非病毒载体 216

10.4 未来发展方向 223

参考文献 223

第11章 药物传递的物理靶向方法 231

11.1 引言 231

11.2 药物传递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 231

11.2.1 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传递系统面临的挑战 232

11.2.2 跨生物膜传递 232

11.2.3 生物稳定性和生物应答 232

11.3 物理靶向传递系统的设计:理化参数的调节 233

11.3.1 分子质量和分子大小 233

11.3.2 表面疏水性 234

11.3.3 电荷 234

11.3.4 膜去稳定化 234

11.3.5 触发释放所需的理化特征 235

11.4 现有的药物传递系统 235

11.4.1 聚合物 235

11.4.2 脂质胶体 242

11.4.3 纳米球 249

11.5 物理靶向药物传递系统展望 251

参考文献 251

第12章 药物传递的配体靶向方法 257

12.1 引言 257

12.2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原理 258

12.2.1 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的概念 258

12.2.2 器官/细胞/亚细胞靶向 258

12.3 配体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 258

12.3.1 配体-受体型相互作用 259

12.3.2 靶向酶前体药物治疗 267

12.4 影响配体靶向药物传递系统设计的因素 268

12.4.1 主动靶向系统的动力学 268

12.4.2 配体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细胞内化 269

12.4.3 药物从传递系统的释放 270

12.4.4 免疫原性 271

12.5 主动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现状和前景 272

参考文献 272

第13章 程控药物传递系统 277

13.1 引言 277

13.2 程控药物传递系统的原理 277

13.3 不同设计原理的程控药物传递系统的分类 279

13.3.1 开环(脉冲)系统 279

13.3.2 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287

13.4 现有的系统和未来发展前景 289

13.5 结论 290

参考文献 290

索引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