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下水储量的概念 设计阶段 地下水开采储量按研究程度的分类 8
1. 地下水储量的概念 8
原序 8
2. 设计阶段 不同设计阶段对水文地质研究程度的原则性要求 15
3. 地下水开采储量按勘探等级和研究程度的分类 17
第二章 地下水埋藏的水文地质条件 19
4. 地下水埋藏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分类方案 19
5. 对水文地质条件计算方案的意见 23
第三章 地下水永久储量的确定 25
6. 地下水永久储量的统计 用实验室方法和野外试验方法测定给水系数 25
7. 调节储量概论 29
8. 根据给水系数统计地下水调节储量 29
第四章 地下水调节储量的统计 29
9. 用积分方法统计调节储量 31
第五章 横断面内地下水流天然流量的计算 34
10. 按照以线性和非线性渗透定律为基础的公式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 34
11. 根据真实速度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 50
12. 根据井的补给带用绘制等水位线的方法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 51
13. 根据影响半径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 54
14. 用马利舍夫斯基法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 55
15. 用测压法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 56
16. 用钻孔单位涌水量法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 58
17. 地下水流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 60
18. 对确定横断面内地下水流天然流量的各种方法的比较评价 60
第六章 地下水平衡的计算 62
19. 地下水平衡计算的基础 62
20. 根据大气降水渗入量计算地下水的平衡;地下水不稳定运动的有限差数方程式 68
21. 根据地下径流模数和含水层径流模数确定地下水流的流量 71
22. 根据泉的流量确定地下水流的流量 73
23. 根据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补给量或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确定地下水流的流量 74
24. 对根据平衡统计确定地下水流流量的各种方法的比较评价 74
第七章 概论地下水开采储量值及其组成部分的确定 75
25. 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天然动态对其开采储量的影响 75
26. 含水层开采地段的选择 79
27. 在开采影响下地下水动态的变化 81
28. 截取地下水的技术条件对其开采储量值的影响 82
29. 钻孔和矿井开采时涌水量的变化 85
30. 不同目的用水时对水质的要求和评价 卫生防护带 90
31. 水井开采时井中地下水位的降低 100
32. 开采地下水时对取水工程和地下水的观测 101
33. 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的原则和方案 102
第八章 地下水在开采时成分的变化 105
34. 地下水在开采时成分的稳定性和易变性概论 105
35. 地下水在河水渗入时成分的变化和人工地下水成分的变化 106
36. 与充气带内氧化过程有关的地下水成分的变化 107
37. 地表盐水渗入时地下水成分的变化 111
38. 在海边和盐水体旁“浮”在矿化度较高的水上的地下淡水成分变化的可能性 113
39. 另一成分的水从含水层其他地段渗入时地下水成分的变化 113
40. 从其他含水层渗入时地下水成分的变化 115
41. 含水层中压力的降低对地下水成分的可能影响 117
42. 地下水的污染 117
43. 在导水工程中地下水成分的变化 118
44. 地下水在开采时成分的可能变化 119
45. 根据横断面内地下水流天然流量的计算来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 120
第九章 地下水开采储量值的评价方法 120
46. 用测压法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 125
47. 估计到岸边渗入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 127
48. 利用平衡统计法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 130
49. 估计到调节储量的变化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 134
50. 用集水建筑物阶梯法评价潜水流开采储量 136
51. 估计到动用永久储量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 143
52. 根据单井抽水资料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 146
53. 用互阻井法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 148
54. 估计到含水层的弹性评价自流水开采储量 152
55. 用降落漏斗法评价自流水开采储量 167
56. 评价含气自流水开采储量 179
57. 用比拟法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 181
58. 含水层天然补给条件的变化对地下水开采储量值影响的估计 182
59. 增加地下水开采储量的方法 183
60. 为供水、灌溉、工业利用和医疗目的确定地下水开采储量的特点 186
61. 在多年冻结条件下确定地下水开采储量的特点 188
62.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确定地下水开采储量值的方法 190
第十章 下降泉开采储量的评价 197
63. 评价下降泉开采储量时对一般水文地质条件和下降泉出露地段的分析 197
64. 截取下降泉的基本原理和方案 增大下降泉流量的可能性 199
65. 泉的流量的不均匀性,泉的涌水量的指标及其时间图 199
66. 下降泉水成分的易变性和对评价下降泉水质的意见 202
67. 泉的流量的保证程度 泉的分配和保证率曲线 203
68. 根据概率论分析泉的流量和绘制保证率的理论曲线 205
69. 泉的流量与气象和水文因素间相关关系的研究 215
70. 用比拟法确定泉的指标 220
71. 泉的流量观测期限的扩展 222
72. 用布西内斯克-迈埃方程式和古贝尔图表确定泉的最小流量 223
73. 潜水流壅水时对泉开采储量的评价 224
74. 对确定下降泉流量和开采储量的各种方法的评价 226
第十一章 上升泉开采储量的评价 228
75. 上升泉引水的原则和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对其涌水量的评价 228
76. 上升泉流量的不均匀性 230
77. 上升泉水成分的易变性 232
78. 确定矿泉开采储量的特点 233
79. 上升泉流量和泉水成分的保证程度 233
80. 水文地质观测和计算精度和误差概论 234
81. 由于简化水文地质条件和研究得不够详细引起的误差 234
第十二章 水文地质观测和计算的精度 234
82. 测量精度和水文地质计算的误差 237
83. 观测的偶然误差 为达到预定精度所需的观测次数 244
84. 确定水力坡度的精度 246
85. 对作图精度的意见 248
86. 对计算精度的意见 249
第十三章 地下水开采储量分类应用规范 水文地质调查和报告书 251
87. 地下水开采储量分类应用规范的一般内容 251
88. 为各级研究程度所需的水文地质调查 251
89. 地下水开采储量评价报告书的内容 253
参考文献 258
附录: 263
1. 地下水开采储量分类原理 263
2. 地下水开采储量分类应用规范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