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气体净化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除水 1
一、化学法 1
二、冷凝法 1
三、吸附法 20
第三节 除二氧化碳 38
一、乙醇胺法 38
二、分子筛吸附法 40
第四节 除氧 42
第五节 除硫 42
一、干法脱硫 42
二、湿法脱硫 46
第六节 净化流程 48
第十一章 可控气氛热处理工艺 53
第一节 可控气氛渗碳 53
一、概述 53
三、汽车零件渗碳 60
二、拖拉机齿轮渗碳 60
四、石油牙轮钻零件渗碳 62
五、液压件渗碳 62
六、细纱机钢领渗碳 63
第二节 可控气氛碳氮共渗 63
一、概述 63
二、汽车变速箱齿轮碳氨共渗 66
三、自行车挡、碗碳氨共渗 67
四、自行车链条碳氮共渗 67
一、原理 68
五、燃油泵零件碳氮共渗 68
第三节 可控气氛软氮化 68
二、工艺参数 69
三、软氮化工艺的应用 71
第四节 光亮淬火 72
一、钢球光亮淬火 72
二、插齿机大齿条洁净淬火 72
三、滚丝模光亮淬火 73
四、油泵体热锻模光亮淬火 73
五、柴油机紧固件洁净淬火 73
七、喷油嘴偶件光亮淬火 74
六、弹簧垫圈洁净淬火 74
八、手表零件光亮淬火 75
第五节 光亮退火 75
一、镀锡带钢光亮退火 75
二、冷轧碳钢和弹簧钢带光亮退火 76
三、冷轧硅钢带光亮退火 77
一、分类 79
二、特点 79
第一节 分类和特点 79
第十二章 可控气氛热处理炉 79
第二节 周期式炉 82
一、箱式电阻炉 82
二、密封箱式炉 82
三、立式可控气氛多用炉 106
四、井式炉 108
五、回转筒形气体渗碳炉 110
第三节 连续式炉 113
一、概述 113
二、振底炉 114
三、推杆炉和推杆炉自动线 143
四、彭形炉 203
五、输送带炉 208
六、转底炉 214
第四节 可控气氛热处理炉的安全操作 219
一、充分的准备工作 220
二、防爆 220
第十三章 通用部件和材料 222
第一节 气体输送、压缩和抽真空机械 222
一、气体输送机械 222
三、真空泵 226
二、气体压缩机 226
第二节 阀件 228
一、减压阀 228
二、安全阀 230
三、电磁阀 230
四、止回阀 233
五、电动和气动调节阀 234
第三节 抗渗碳砖 237
第四节 电热合金 238
一、电热合金的主要性能 238
二、常用的铁铬铝电热合金重量、长度、电阻换算表 240
三、电热元件的计算 241
四、电热元件的绕制与焊接 243
五、电阻板涂抗渗碳釉层 244
第五节 辐射管 246
一、概述 246
二、电热辐射管 246
三、燃气(燃油)辐射管 248
第六节 防爆装置 253
三、沙封式防爆盖 254
二、杠杆式防爆盖 254
一、防爆膜 254
四、弹簧式防爆盖 255
第七节 光亮淬火油 255
第十四章 可控气氛的分析、测量与控制 258
第一节 概述 258
第二节 温度、压力和流量测量仪表 259
一、温度测量仪表 259
二、压力测量仪表 261
三、转子流量计 263
一、钢箔法 269
第三节 可控气氛常用分析方法及仪表 269
二、奥氏分析法 270
三、气相色谱分析法 271
四、露点测定法 272
五、红外线分析仪 279
六、氢分析仪 281
七、氧位(氧势)测定法 282
一、碳势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84
二、几种常用控制方式 284
第四节 可控气氛碳势自动控制原理及仪表 284
三、KH-01型红外线自动控制仪 287
四、KH-02型红外线自动控制仪 289
五、USL-21A型氯化锂露点控制仪 289
第五节 可控气氛的取样 292
一、取样的原则 292
二、取样系统流程 293
三、取样系统常用部件 294
二、工作炉耗气量的确定 298
一、炉型选择 298
第二节 工作炉炉型选择和耗气量的确定 298
第一节 概述 298
第十五章 车间设计 298
第三节 原料气耗量、储量和储罐的确定 300
一、原料气耗量的计算 300
二、原料运输方式 302
三、原料储存周期和储量的确定 302
四、储罐的选定 303
五、计算举例 303
一、供气方式 304
第四节 供气方式和发生器容量的确定 304
二、发生器容量和台数的确定 305
第五节 车间布置及其他 306
一、总图位置 306
二、单台供气时的车间平面布置 307
三、采用可控气氛发生站的车间平面布置 307
四、油冷却系统 307
五、土建、公用 310
第六节 车间可控气氛管道设计 311
一、基本原则及一般规定 311
三、管道材料及附件 314
二、管道水力计算 314
第七节 液化石油气气化减压间设计 316
第十六章 液化石油气站设计 318
第一节 液化石油气站的工艺流程及其设备 318
一、液化石油气站的工艺流程 318
二、主要设备选择 324
第二节 液化石油气站的贮存规模和布置 342
一、液化石油气站贮存规模的确定 342
二、液化石油气站布置 342
三、液化石油气站布置参考图 347
二、管道的敷设 349
第三节 液化石油气管道及附件 349
一、管材的选择 349
三、管道的连接 351
四、管道的水力计算 351
五、管道主要附件 353
六、管道的试压和验收 358
第四节 液化石油气站的投产、安全注意事项和措施 359
一、液化石油气站的投产 359
二、液化石油气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措施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