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一 唐代炼丹术的发展 37
二 唐时外丹术的兴盛 43
三 唐统治阶层热衷于炼丹术 53
四 唐代炼丹术向社会扩散 59
五 丹药的效验和诱惑 65
六 唐代文人间炼丹和服丹药成为风气 76
七 文人好道者不必嗜丹药 91
八 唐代文人对丹药危害的批判 98
九 丹药的困惑及其影响 105
十 外丹术破产--向内丹转化 115
神仙术与唐代文学 124
一 神仙信仰、神仙术、神仙美学 124
二 唐代道教神仙思想的新发展 135
三 唐代统治者的求仙活动 145
四 唐代道士的新形象 153
五 神仙观念的世俗化 167
六 唐代“入道”、“学仙”的文人 174
七 唐代文人的“羡仙”意识 184
八 李白--神仙追求及其困惑 205
九 李贺--心造的神仙幻境 217
十 白居易--人间的“神仙”世界 234
十一 李商隐--作为艺术境界的仙境 246
十二 游仙--仙人和仙界的礼赞 263
十三 新型神仙传说 290
十四 作为讽喻的神仙世界 305
十五 人与仙的中介--文人笔下的道士 317
十六 新型的“洞天福地”--道院 347
十七 女仙和女道士 360
十八 能诗的女道士 381
十九 人间胜过仙境,人情强过道心 390
二十 神仙信仰的破灭与神仙“美学”的发展 396
唐代长安道观及其社会文化活动 409
一 宫观数量和名称 409
二 道士人数和道观规模 426
三 长安道观作为“祀祷宗教”的机构 432
四 对道观和道士的管理 443
五 道教教理的研究机构 452
六 道观的文化性质和文化活动 459
“三教调和”思潮与唐代文学 470
一 “三教调和”的社会和思想基础 470
二 “调和”三教的契合点--心性的体认 489
三 佛、道二教对唐代文人影响的深入 505
四 文人中的“三教调和”潮流 520
五 “三教调和”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532
后记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