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王朝的崛起 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之谜破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剩勇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4380784X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

自序 1

导言 1

Ⅰ 夏朝:一个斯芬克斯之谜 1

Ⅱ “夏为中国之人”吗? 6

Ⅲ 静态比勘与动态观照 10

Ⅳ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结构 14

上篇 19

第一章 “夏执玄戉”与东南史前文化玉、石钺 19

一、玄钺:夏朝军事统率权的象征 19

图1 商代青铜钺 22

图2 良渚文化玉钺复原图 23

图3 夏代晚期遗址出土的玉钺 27

二、玉钺的起源 30

图4 二里头文化玉钺 31

图5 黄河中游地区的石钺 32

图6 黄河下游地区的石钺 33

图7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的石钺 35

图9 良渚文化、薛家岗文化的石钺 36

图8 崧泽文化的石钺 36

图10 良渚文化玉钺 41

图11 夏、商玉钺与东南史前文化的玉、石钺(一) 43

三、东南史前石钺与商周青铜钺 44

图12 夏、商玉钺与东南史前文化石钺(二) 44

图13 东南史前文化石钺与早商青铜钺(一) 46

图14 东南史前文化玉、石钺与商代青铜钺(二) 47

一、夏朝始铸“九鼎” 49

第二章 夏鼎、饕餮纹与良渚文化玉器“神徽” 49

图15 殷周时代的青铜鼎 50

图16 二里头文化青铜爵 54

图17 夏代晚期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54

二、三代青铜鼎的渊源 56

图18 山东龙山文化陶鼎 60

图19 后岗二期文化陶鼎 60

图20 河南龙山文化陶鼎 60

图21 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陶鼎 61

三、良渚文化玉器“神徽”与三代青铜鼎饕餮纹 62

图22 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 63

图23 良渚文化“琮王”纹饰示意图 65

图24 反山“琮王”正面直槽内雕刻的“神徽” 67

图25 瑶山遗址出土的玉牌饰纹饰 69

图26 良渚文化简化“神人兽面神徽” 69

图27 良渚文化玉冠状饰、玉三叉形器的纹饰 70

图28 良渚文化与商代的云雷纹 71

图29 良渚文化玉琮纹饰 72

图30 良渚文化玉琮与早商铜方鼎饕餮纹布局图 73

四、从良渚文化到夏、商饕餮纹的演化看夏文化的发祥地 74

图31 二里头文化四期出土的饕餮纹铜牌饰 77

图32 二里头文化晚期龙纹陶片和玉柄形饰 78

图33 二里头文化二期即夏代铜牌饰的饕餮纹 79

图34 山东龙山文化玉圭饕餮纹 80

图35 良渚文化与夏代饕餮纹对照图 81

一、夏后佩玉璜 83

第三章 夏室宝玉:夏后氏之璜、玄圭与先夏历法图 83

图36 传世的夏代玉璜 86

图37 崧泽文化玉璜 88

图38 北阴阳营文化和薛家岗文化的玉璜 89

图39 反山良渚文化暮地出土的大玉璜 90

图40 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出土的大玉璜 91

图41 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出土的龙首玉璜 92

图42 巫山大溪文化的玉璜 93

图43 中原史前文化的玉、石璜 94

图44 卡若文化、红山文化的玉、石璜 94

二、“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95

图45 东南史前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玉圭 98

图46 东南史前文化与夏代的圭形器 100

图47 薛家岗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玉、石刀 102

三、夏历、“神龟负书”传说与先夏玉板历法图 103

图48 安徽含山出土的史前时代玉龟形制示意图 105

图49 安徽含山出土的先夏历法图 105

一、“自禹兴而修社祀” 111

第四章 “夏后氏社祀”与良渚文化祭坛 111

二、“社”与史前祭祀遗迹的一般性考察 115

图50 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祭坛遗址 118

图51 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迹 120

图52 齐家文化祭祀遗迹 121

三、良渚文化祭坛:“夏社”的原型 124

图53 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 125

图54 瑶山良渚文化祭坛结构示意图 128

第五章 夏族埋葬习俗与礼器、祭器 130

一、“夏后氏堲周” 130

图55 史前期瓮棺葬的葬具形制图 131

图56 中国史前期含有瓮棺葬的文化遗址 132

图57 殷墟商代大型墓的墓室结构 134

图58 西周初期大型墓平、剖面图 135

图59 北京房山西周初期重棺一椁墓 136

图60 良渚文化的“堲周”葬俗 138

二、鼎、豆、壶等礼祭器及其他 140

图61 良渚文化、后良渚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鸭形壶” 143

三、“禹作为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145

图62 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云雷纹陶片 153

图63 良渚文化“内红外黑”式陶鼎 154

第六章 夏族物质文化:水稻、舟辑与丝织 155

一、夏人与稻作文化的传播 155

图64 中国史前栽培稻传播图 161

二、从夏人的海洋民族特性看夏族的原居地 162

图65 阿姆渡文化的陶舟与木桨 165

图66 阿姆渡文化木架方形井平面图 168

三、“夏后氏之绸炼”与蚕桑丝织业的起源 170

第七章 夏文化发祥地的民俗学、语言学证据 183

一、江南会稽与大禹陵 183

图67 浙江绍兴会稽山大禹陵 186

二、东南地区的禹、舜故迹 188

三、“大禹治水”传说的本相 192

四、防风氏神话的民俗底蕴 205

五、从语言化石看夏人的原居地 213

总结与探讨:夏族的发祥地在长江下游地区 223

下篇 234

第八章 夏朝初期的王畿在长江下游地区 234

一、夏初王畿仍在东南地区的文献学证据 234

图68 山东嘉祥武梁祠汉代石刻大禹像 235

二、“涂山”诸说驳议 241

三、“会稽”地望辨正 252

图69 涂山、会稽地理位置图 252

第九章 夏朝崛起及其向中原地区的迁徙 263

一、“天下万国”:夏王朝诞生的时代背景 263

图70 河南濮阳仰韶文化蚌壳摆塑的龙、虎图 266

图71 甘肃秦安大地湾F901“殿堂式”大房子遗址 268

图72 红山文化玉龙 272

图73 城头山屈家岭文化古城堡遗址平面图 274

图74 陶寺墓地彩绘蟠龙纹陶盘 275

二、 东南地区:从游群、部落到酋邦 278

图75 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图 287

三、宇宙期:夏人北迁南徙的契机 291

图76 上海地区距今5460士110年~2500年间气候波动曲线 297

四、夏鲧与有莘氏的政治联姻 301

图77 良渚文化先民(即夏人)北迁南徙路线示意图 302

图78 花厅墓地出土良渚文化玉器纹饰 305

图79 龙山时代古城堡位置图 310

五、鲧霸九州的失败与夏禹的重新崛起 315

一、母权制:历史还是神话? 333

第十章 “禹传子”与中国古代母系社会 333

二、中国母系社会发轫于黄帝时期 340

三、“禹传子”:母系社会解体的界标 346

四、国家诞生前夕盛行母系制的原因 356

五、简短的结语 366

第十一章 夏代国家形态:传统“家天下”专制王朝的原型 369

一、夏代国家形态的一般性特征 369

二、夏后:专制王权与传子制 374

图80 夏桀以人为辇图 382

三、国家组织与“大人世及以为礼” 384

图81 二里头夏商遗址出土的铜岭 388

四、都邑之制及其迁徙沿革 389

五、夏代方国及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 395

六、“九州”:夏代人的世界秩序 399

图82 《禹贡》九州地势图 401

一、“礼”与“礼”的诞生 409

第十二章 夏礼:第一王朝的政教法度和朝章国典 409

二、夏礼:从文献上考察 415

三、夏礼:从田野考古资料考察 431

图83 短圆筒形玉琮及其纹饰示意图 433

图84 矮方柱体玉琮及其纹饰示意图 434

图85 长方柱形玉琮及其纹饰示意图 435

图86 玉璧 436

图87 玉三叉形器(Ⅰ式) 436

图88 玉三叉形器(Ⅱ式) 437

图89 玉冠状饰(Ⅰ) 438

图90 玉冠状饰(Ⅱ) 438

后记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