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二章 《金匮要略》的基础理论研究 5
第一节 病因病机研究 5
一、杂病的病因 5
二、杂病的病机 6
第二节 辨证原则研究 7
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 7
二、脉证合参的原则 9
三、整体性原则 10
第三节 辨证方法研究 12
一、脏腑经络辨证 12
二、八纲辨证 14
第四节 脉诊研究 16
一、脉诊部位研究 16
二、脉诊作用研究 18
一、腹诊的作用 22
第五节 腹诊研究 22
二、腹诊的特点 24
第三章 《金匮要略》的治则和治法研究 26
第一节 治疗原则研究 26
一、治疗未病 26
二、邪正兼顾,平调阴阳 27
三、气血津液,贵在通调 28
四、区别标本缓急,分清主次 32
五、注重整体,灵活施治 35
第二节 治法研究 38
一、内治十法 38
二、外治法 57
三、针灸治疗 61
四、饮食疗法 63
第一节 制方理论 67
一、五味化合 67
第四章《金匮要略》的方剂研究 67
二、寒温并用 68
三、刚柔相济 68
第二节 配伍特点 68
一、配伍的规律 68
二、配伍的原则 70
三、配伍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72
第三节 剂型研究 73
一、汤剂 74
二、丸剂 74
三、散剂 75
四、煎剂 77
五、酒剂 77
六、外用制剂 78
七、其他 78
一、桂枝汤类 79
第四节 类方研究 79
二、麻黄汤类 95
三、承气汤类 106
四、白虎汤类 121
五、泻心汤类 122
六、柴胡汤类 127
七、苓桂术甘汤类 132
八、甘草汤类 137
九、附子汤类 144
十、下瘀血汤类 150
十一、乌头汤类 161
十二、瓜蒌薤白汤类 164
十三、防己汤类 168
十四、百合汤类 172
十五、橘皮竹茹汤类 177
十六、半夏汤类 179
十七、肾气丸类 183
第一节 药物的分类 190
第五章《金匮要略》的药物研究 190
第二节 药物的炮制 191
一、修制法 192
二、火制法 193
三、水制法 194
第三节 药物剂量 195
一、以人定量 195
二、以病定量 196
三、以证定量 196
四、以法定量 197
五、以方定量 198
六、以药定量 198
第四节 煎药溶媒与煎煮方法 199
一、溶媒的选择 199
二、溶媒的运用 203
三、煎煮的方法 204
四、服药的方法 205
第五节 用药规律 209
一、专病用专药 209
二、单味药主治功效的使用 210
三、一药多用 211
四、药物气味性用的不同取用 211
五、药物特点及使用的差异性 213
六、脏腑的特性及病证特点 215
七、各脏腑病证有相对的使用药谱 216
八、善于用利远弊 217
第六节 药对研究 218
一、桂枝配甘草 218
二、桂枝配芍药 219
三、桂枝配茯苓 220
四、桂枝(肉桂)配附子 221
五、麻黄配桂枝 222
六、麻黄配石膏 224
七、麻黄配白术 225
八、麻黄配附子 226
九、附子配干姜 227
十、附子配甘草 227
十一、附子配人参 229
十二、芍药配甘草 230
十三、芍药配白术 231
十四、柴胡配黄芩 232
十五、石膏配知母 233
十六、石膏配桂枝 233
十七、枳实配厚朴 234
十八、大黄配芒硝 235
十九、大黄配附子 236
二十、干姜配黄连 237
二十一、黄连配阿胶 238
二十二、麦冬配半夏 238
一、汉今度量衡制的折算标准 239
第七节 方剂药量研究 239
二、汉今度量衡值的折算 240
第六章《金匮要略》的护理研究 249
第一节 护理学术思想 249
一、保胃气 249
二、治未病 249
三、养慎 249
一、服药护理 250
第二节 杂病护理 250
二、观察护理 252
三、饮食护理 254
第三节 护理技术操作 255
一、舌下给药 255
二、人工呼吸 255
三、鼻饲 256
四、药物浸渍 257
参考文献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