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业给水处理方法和水质分析 1
1.1 处理方法 1
1.2 原水水质分析 2
1.2.1 水质分析项目 2
1.2.2 分析项目含义 3
1.3 水质分析结果的校核 7
1.3.1 校核的主要内容 7
1.3.2 计算示例 9
1.4 水质分析资料的选用 11
2 水质预处理 12
2.1 对象及其目的 12
2.1.1 水中有害成分对后续水处理装置的影响 12
2.1.2 各种水处理装置的进水水质要求 14
2.2 预处理常用工艺手段和设备 15
2.2.1 氧化 15
2.2.2 混凝与接触混凝过滤 19
2.2.3 吸附 24
2.2.4 精密过滤 33
2.2.5 超过滤 37
2.2.6 杀菌 38
2.3 水中铁、锰成分及活性余氯的去除 41
2.3.1 水中铁、锰成分的去除 41
2.3.2 水中活性余氯的去除 42
2.4 预处理的常用系统及选择 42
3.1 药剂软化方法及其运用 44
3.1.1 石灰软化法 44
3 药剂软化 44
3.1.2 平衡图解法 48
3.1.3 石灰、凝聚剂、镁剂除硅系统 51
3.1.4 石灰-纯碱软化法 54
3.1.5 其他处理方法 56
3.2 药剂的制备与投加 59
3.2.1 石灰乳的制备与投加 59
3.2.2 其他药剂的制备与投加 61
3.3 药剂软化没备 63
3.3.1 混合、反应设备 63
3.3.2 澄清设备 63
3.3.3 过滤设备 64
4.1.1 离子交换水质软化 65
4.1 离子交换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65
4 离子交换 65
4.1.2 离子交换水质除盐 66
4.1.3 离子交换水处理的适用范围 67
4.1.4 离子交换单元装置分类及适用范围 67
4.2 离子交换剂 68
4.2.1 分类 68
4.2.2 有机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 69
4.2.3 离子交换树脂产品技术参数 70
4.2.4 离子交换树脂物理性能 70
4.2.5 离子交换树脂化学性能 73
4.2.6 离子交换树脂水力学特性 76
4.2.7 离子交换树脂工艺性能 77
4.2.8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 106
4.2.9 离子交换树脂鉴别、使用和存贮 110
4.2.10 离子交换树脂变质、污染及污染复苏方法 112
4.2.11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 115
4.3 固定床 116
4.3.1 逆流再生固定床 116
4.3.2 顺流再生固定床 124
4.3.3 双层床 126
4.3.4 浮动床 129
4.3.5 混合离子交换装置 139
4.4 移动床、流动床 151
4.5 脱气装置 153
4.5.1 作用与分类 153
4.5.2 鼓风填料式除碳器 153
4.5.3 真空除气器 159
4.5.4 工艺计算实例 164
4.6 再生系统 166
4.6.1 单元设备 167
4.6.2 常用系统 171
5 膜分离 174
5.1 膜分离和膜分离法分类及其技术特点 174
5.1.1 膜分离和膜分离法分类 174
5.1.2 膜分离技术特点 174
5.2 电渗析 178
5.2.1 电渗析过程 178
5.2.2 离子交换膜 179
5.2.3 电渗析装置 180
5.2.4 电渗析运行工艺参数 186
5.2.5 电渗析水处理工艺及设计计算 191
5.2.6 电渗析器运行与维护 198
5.2.7 频繁倒极电渗析装置 201
5.2.8 填充床电渗析装置 203
5.3 反渗透 205
5.3.1 渗透和反渗透 205
5.3.2 反渗透膜 205
5.3.3 反渗透装置 208
5.3.4 反渗透工艺参数 214
5.3.5 反渗透处理工艺流程及设计计算 216
5.3.6 反渗透运行与维护 233
5.4 纳滤 237
5.4.1 特点 237
5.4.2 纳滤膜 237
5.4.3 纳滤组器技术性能 239
5.4.4 纳滤系统工艺设计及计算 240
5.4.6 纳滤在工业给排水中的应用 243
5.4.5 纳滤系统的运行管理及清洗再生 243
5.5 超滤 244
5.5.1 概述 244
5.5.2 分离的特性 244
5.5.3 装置 244
5.5.4 影响超滤过程的因素 249
5.5.5 工艺流程及设计计算 252
5.6 微孔滤膜过滤 255
5.6.1 原理及特性 255
5.6.2 微孔滤膜 256
5.6.3 微孔滤膜过滤器 258
5.6.4 微孔过滤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59
6.1 软化水处理 260
6.1.1 软化水进水水质要求、出水质量 260
6 系统选择与站房设计 260
6.1.2 软化水系统选择 261
6.1.3 常用钠离子交换系统 263
6.1.4 常用氢-钠离子交换系统 265
6.1.5 其他软化脱碱系统 271
6.1.6 软化水系统工艺计算 271
6.1.7 软化水处理站房设计实例 274
6.2 除盐水处理 278
6.2.1 离子交换常用除盐系统 278
6.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学再生 282
6.2.3 反渗透-离子交换除盐系统 283
6.2.4 电渗析-离子交换除盐系统 289
6.2.5 除盐水系统选择与工艺计算 290
6.3 纯水(高纯水)制取 301
6.3.1 部分行业用纯水水质指标 302
6.3.2 高(超)纯水系统介绍 311
6.3.3 系统设计 320
6.3.4 几种典型高纯水系统分析及工程实例简介 325
6.3.5 后处理系统的清洗 333
6.4 除盐水系统的运行监测及控制 334
6.5 水处理站房布置与防腐蚀 340
6.5.1 站房布置原则 340
6.5.2 设备及土建设施的防腐蚀 344
7 循环冷却水处理 345
7.1 循环冷却水处理任务 345
7.2 基础资料收集 346
7.2.1 设计基础资料 346
7.2.2 运行过程中水质变化 348
7.2.3 水质判断 350
7.3 循环冷却水处理 356
7.3.1 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和处理方法 356
7.3.2 结垢控制 358
7.3.3 腐蚀控制 369
7.3.4 阻垢、缓蚀剂复合配方 381
7.3.5 微生物控制 384
7.3.6 水处理剂产品分类和命名 396
7.3.7 水处理剂的投加量计算 396
7.3.8 冷却水系统的清洗、预膜 398
7.3.9 低磷酸盐的运行 404
7.4 补充水、旁流水和排污水的处理 405
7.4.1 补充水处理 405
7.4.2 旁流水处理 406
7.4.3 排污水处理 407
7.5 运行监测 408
7.5.1 监测方法 408
7.5.2 化验室设置原则 414
7.6 药剂的贮存和投加 414
8 循环水冷却设施 417
8.1 分类 417
8.2 冷却塔 417
8.2.1 分类与组成 417
8.2.2 淋水填料 421
8.2.3 配水系统 429
8.2.4 通风设备 439
8.2.5 空气分配装置 447
8.2.6 通风筒 449
8.2.7 除水器 450
8.2.8 塔体 452
8.2.9 集水池 453
8.2.10 防冻措施 454
8.2.11 降噪措施 454
8.3 喷水池 455
8.3.1 喷嘴 456
8.3.2 配水管道和水池 457
8.4 水面冷却 458
8.4.1 影响水面冷却的因素 458
8.4.2 冷却池 458
8.4.3 河道冷却 461
8.4.4 海湾冷却 462
9.1.1 循环水冷却散热过程 463
9.1.2 湿空气的性质 463
9.1 冷却构筑物热力计算基础 463
9 冷却构筑物计算 463
9.1.3 蒸发量和散热量 465
9.2 基础资料 467
9.2.1 计算基础资料 467
9.2.2 气象参数 467
9.2.3 淋水填料的试验资料 469
9.2.4 湿热空气回流、干扰对冷却效果的影响 471
9.3 冷却池 472
9.3.1 天然冷却池 472
9.3.2 喷水冷却池 473
9.4 冷却塔 476
9.4.1 通风阻力计算 476
9.4.2 配水系统水力计算 483
9.4.3 热力计算 490
9.5 冷却构筑物水量损失 512
9.5.1 冷却塔水量损失 512
9.5.2 冷却池水量损失 513
10 冷却构筑物选择与布置 515
10.1 冷却构筑物选择 515
10.1.1 选择冷却构筑物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515
10.1.2 各种冷却构筑物优缺点、适用条件及比较 515
10.1.3 冷却塔塔型选择 516
10.1.4 一般技术指标 517
10.2 冷却塔计算机选型 518
10.3 冷却构筑物平面布置 520
10.4.2 测试项目 521
10.4.1 选用原则 521
10.4 冷却塔产品选用与性能测定 521
附录 523
附录1 水的电阻率计算 523
附录2 淋水填料热力特性资料 527
附录3 淋水填料阻力特性资料 538
附录4 饱和水蒸气压力 544
附录5 空气相对湿度计算图 545
附录6 湿空气密度计算图 545
附录7 空气含热量计算图 546
附录8 空气含湿量曲线图 546
附录9 大气压为103.99~86.66kpa(780~650mmHg)时不同温度区间的a、b、c系数 547
附录10 饱和空气含热值 557
附录11 各地温度统计 561
主要参考文献 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