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橡胶加工助剂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山西省化工研究所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2539662
  • 页数:107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一、助剂在塑料和橡胶加工中的地位 1

二、助剂的功能与分类 2

(一) 稳定化助剂 3

(二) 加工改性助剂 4

(三) 机械性能改进助剂 5

(四) 柔软化和轻量化助剂 6

(五) 表观性能改进剂 6

(六) 功能赋予剂 7

三、聚合物助剂的应用 8

(一) 助剂配合中的协同作用与对抗作用 8

(二) 助剂与聚合物的配伍性 9

(三) 助剂的耐久性 10

(四) 助剂对加工条件的适应性 10

(五) 制品用途对助剂的制约 10

四、助剂工业的历史与现状 10

五、助剂工业的动态与趋势 12

第二章 增塑剂 18

第一节 概述 18

一、增塑剂的概念 18

二、增塑剂的历史变迁 18

三、增塑剂应具备的条件 19

四、增塑剂的分类 20

五、国内外增塑剂概况 21

第二节 增塑剂的作用机理 29

一、影响塑化的主要因素 29

二、增塑剂作用机理 29

三、增塑过程 31

四、外增塑与内增塑 31

第三节 增塑剂的性能及评价 32

一、塑化效率 32

二、相容性 35

三、加工性 40

四、耐寒性 41

五、稳定性 43

六、耐久性 47

七、绝缘性 52

八、难燃性 54

九、黏度稳定性 56

十、耐霉菌性 58

十一、毒性 59

十二、增塑剂对制品机械性能的影响 65

十三、经济性 68

第四节 增塑剂各论 69

一、苯二甲酸酯 69

二、脂肪族二元酸酯 73

三、偏苯三酸酯 77

四、多元醇酯 79

五、柠檬酸酯 81

六、磷酸酯 82

七、聚酯增塑剂 85

八、环氧增塑剂 86

九、其他增塑剂 89

十、增量剂 91

第五节 增塑剂的生产 92

一、概况 92

二、增塑剂生产工序及设备 94

三、酯化催化剂 97

四、典型工艺流程介绍 101

第六节 增塑剂原料的发展 106

一、邻苯二甲酸酐 109

二、偏苯三酸酐和均苯四酸酐 110

三、脂肪族二元酸 112

四、辛醇和丁醇 113

五、其他高碳醇 114

第七节 增塑剂的发展 116

一、总体趋势 116

二、生产工艺的发展 116

三、新产品开发 118

四、综合利用 122

五、环境保护 124

六、邻苯二甲酸酯的新应用 125

参考文献 126

第三章 抗氧剂 130

第一节 概述 130

一、抗氧剂的发展变迁 131

二、抗氧剂的分类 132

三、国内外抗氧剂概况 132

(一) 国外抗氧剂概况 132

(二) 国内抗氧剂概况 134

第二节 聚合物的氧化及防止 135

一、聚合物的氧化现象 135

二、聚合物氧化机理 135

三、聚合物氧化的防止 137

四、抗氧剂作用机理 138

(一) 受阻酚抗氧剂 138

(二) 胺类抗氧剂 139

(三) 亚磷酸酯抗氧剂 139

(四) 含硫抗氧剂 139

(五) 其他 140

五、影响聚合物氧化降解的因素 140

(一) 聚合物结构的影响 140

(二) 聚合物中杂质的影响 141

(三) 其他影响 141

六、抗氧剂的配合效应 142

(一) 协同效应 142

(二) 加合效应 143

(三) 对抗效应 144

第三节 抗氧剂的性能 145

一、污染性 145

二、挥发性 146

三、稳定性 146

四、相容性 148

五、抗氧性能 148

六、卫生性 152

第四节 抗氧剂各论 155

一、胺类防老剂 155

(一) 胺类防老剂概况 155

(二) 醛胺类防老剂 158

(三) 酮胺类防老剂 159

(四) 二芳基仲胺类防老剂 159

(五) 对苯二胺类防老剂 161

二、受阻酚类抗氧剂 163

(一) 单酚抗氧剂 166

(二) 双酚抗氧剂 168

(三) 多元酚抗氧剂 169

三、亚磷酸酯抗氧剂 171

四、含硫抗氧剂 176

五、复合抗氧剂 177

第五节 抗氧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179

一、抗氧剂在聚丙烯(PP))中的应用 179

二、抗氧剂在聚乙烯(PE)中的应用 180

三、抗氧剂在苯乙烯类聚合物中的应用 182

四、抗氧剂在聚醚胺中的应用 185

五、抗氧剂在聚氨酯中的应用 186

六、抗氧剂在聚碳酸酯中的应用 186

七、抗氧剂在聚甲醛中的应用 187

八、抗氧剂在聚对苯二甲酸酯中的应用 187

九、抗氧剂在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中的应用 188

十、抗氧剂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 188

十一、抗氧剂在橡胶中的应用 188

第六节 抗氧剂的最新品种 189

一、耐热稳定剂 189

二、耐水解亚磷酸酯 191

三、耐高温亚磷酸酯 191

四、维生素E 192

五、优秀半受阻酚抗氧剂 193

六、新型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 195

七、碳自由基捕获剂 195

八、多功能稳定剂 196

九、抗氧剂发展趋势 200

第七节 抗臭氧剂 201

一、臭氧化现象和臭氧稳定性 201

二、臭氧老化及抗臭氧机理 202

三、抗臭氧剂的性能及应用 206

第八节 金属离子钝化剂 209

一、概述 209

二、金属离子钝化剂的作用机理 210

三、金属离子钝化剂的性能评价 211

四、金属离子钝化剂的品种及性能 212

五、金属离子钝化剂的应用 212

参考文献 214

第四章 光稳定剂 216

第一节 概述 216

第二节 紫外光对聚合物的老化作用 222

一、天候老化因素 222

二、紫外光辐射 222

三、聚合物的光降解 223

第三节 光氧化降解机理 224

一、光活化作用 224

(一) 光物理过程 224

(二) 光化学过程 225

(三) “热”基态反应 225

二、光氧化降解机理 225

(一) 初级光化学引发 226

(二) 次级光化学引发 226

第四节 光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229

一、光屏蔽剂 229

二、紫外线吸收剂 229

三、猝灭剂 230

四、自由基捕获剂 232

第五节 光稳定剂特性试验 235

一、光稳定剂理论试验方法 235

(一) 紫外线吸收剂吸收光谱的测定 235

(二) 紫外线吸收剂的光稳定试验 236

(三) 光稳定剂的热分析 237

二、光稳定剂作用效果试验方法 238

(一) 加速耐候试验 238

(二) 户外耐候试验 239

第六节 光稳定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239

一、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 239

二、在聚乙烯中的应用 240

三、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244

四、在聚苯乙烯中的应用 249

五、在聚氨酯中的应用 252

六、在聚酯中的应用 253

七、在聚甲醛中的应用 254

第七节 光稳定剂的发展 254

一、高分子量化趋势 255

二、复合化趋势 256

三、反应型光稳定剂品种开发方兴未艾 256

四、受阻胺光稳定剂的低碱性化趋势 257

五、紫外线吸收剂官能团结构的多元化 257

附4-1 国内外光稳定剂商品名及生产厂家 258

一、光屏蔽剂 258

二、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258

三、苯并三唑类化合物 259

四、受阻胺光稳定剂 260

五、有机镍络合物 262

六、三嗪类光稳定剂 262

七、苯甲酸酯类 262

八、水杨酸酯类 262

九、其他类光稳定剂 263

参考文献 263

第五章 热稳定剂 265

第一节 概述 265

一、热稳定剂的发展变迁 265

二、热稳定剂的分类 266

三、国内外热稳定剂现状 268

第二节 聚氯乙烯的降解与稳定 270

一、PVC的降解现象 270

二、PVC的热降解机理 271

三、影响聚氯乙烯热降解的因素 274

四、热降解的抑制 281

五、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282

六、热稳定剂的协同机理 288

第三节 热稳定剂的性能 290

一、耐热性 290

二、加工性 298

三、透明性 301

四、耐候性 302

五、相容性 304

六、压析性 305

七、电性能 307

八、污染性 309

九、卫生性 309

十、其他性能 313

十一、稳定剂对PVC发泡的影响 314

十二、稳定剂对PVC机械性能的影响 315

十三、稳定剂对PVC糊性质的影响 316

第四节 热稳定剂各论 316

一、有机锡稳定剂 316

二、铅盐稳定剂 326

三、金属皂稳定剂 331

四、有机锑稳定剂 338

五、稀土稳定剂 341

六、有机辅助稳定剂 345

第五节 热稳定剂的发展 352

参考文献 361

第六章 阻燃剂 365

第一节 概述 365

一、阻燃剂的分类 365

二、阻燃剂的发展背景 366

三、国内外阻燃剂市场现状及预测 366

(一) 全球阻燃剂工业现状及预测 366

(二) 国内阻燃剂工业现状 369

第二节 聚合物的燃烧与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372

一、聚合物的燃烧 372

(一) 聚合物的燃烧过程 372

(二) 影响聚合物燃烧的主要因素 373

(三) 聚合物燃烧的发烟性 375

(四) 聚合物燃烧的毒性 377

二、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378

(一) 卤系阻燃剂阻燃机理 378

(二) 磷系阻燃剂阻燃机理 379

(三) 膨胀型阻燃剂阻燃机理 381

(四) 无机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382

(五) 抑烟作用机理 383

第三节 阻燃剂的性能评价 384

一、氧指数 385

二、水平燃烧、垂直燃烧性能 386

(一) 水平燃烧法 386

(二) 垂直燃烧法 387

三、发烟性 387

第四节 阻燃剂各论 388

一、溴系阻燃剂 388

(一) 阻燃机理 389

(二) 生产方法 389

(三) 主要的工业溴系阻燃剂 389

(四) 国外溴系阻燃剂市场及产品动态 396

(五) 国内溴系阻燃剂生产厂家及科研院所 398

(六) 国际市场上销售的溴系阻燃剂的商品牌号、生产厂家及应用领域 399

二、氯系阻燃剂 401

(一) 氯化石蜡 401

(二) 全氯戊环癸烷 401

(三) 四氯双酚A 402

(四) 四氯邻苯二甲酸酐 402

(五) 双(六氯环戊二烯)环辛烷 402

(六) 国外氯系阻燃剂市场及产品动态 403

(七) 国内氯系阻燃剂生产厂家及科研院所 404

三、磷系阻燃剂 404

(一) 阻燃机理 405

(二) 制备方法 405

(三) 磷系阻燃剂的主要品种 406

(四) 国外磷系阻燃剂市场及产品动态 410

(五) 国内磷系阻燃剂生产厂家及科研院所 411

(六) 国际市场上销售的有机磷系阻燃剂的商品牌号、生产厂家及应用领域 411

四、膨胀型阻燃剂 412

(一) 膨胀石墨阻燃体系 414

(二) 膨胀型阻燃剂Exolit IFR-10和IFR-11 416

(三) 膨胀型阻燃剂Spinflam MF82/PE和Spinflam MF82/PP 418

五、无机阻燃剂 419

(一) 氢氧化铝 419

(二) 氢氧化镁 423

(三) 红磷及包覆红磷 426

(四) 聚磷酸铵 431

(五) 氧化锑 434

(六) 硼酸锌 439

六、抑烟剂 443

(一) 钼化合物 443

(二) 锌镁复合物 446

(三) 二茂铁 447

第五节 阻燃剂的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447

一、溴系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447

(一) 阻燃剂向非溴化转变缓慢 447

(二) 高分子型溴系阻燃剂是今后更新换代的较好品种 449

二、低毒或无毒、稳定持久、低烟是磷系阻燃剂的发展方向 450

三、微细化,抑烟性和耐热性是无机阻燃剂的发展方向 451

(一) 三水合氧化铝 451

(二) 氢氧化镁 452

(三) 氧化锑 452

(四) 硼酸锌 453

四、追求协同效应是阻燃剂开发的新热点 453

(一) 溴/磷的协效作用 453

(二) 协效剂硼酸锌的应用 454

(三) 氯系阻燃剂/氢氧化物的协效性 454

(四) 红磷的阻燃协同效应 455

五、国际市场上销售的无机阻燃剂的商品牌号、生产厂家及应用领域 455

(一) 美国PQ公司生产的无机阻燃剂 455

(二) 美国Amspec公司生产的锑系复合阻燃剂 455

(三) 美国Borax公司生产的硼酸锌 456

(四) 美国Alcoa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铝系阻燃剂 456

(五) 美国Laurel公司生产的锑系阻燃剂 456

(六) 美国Martin Marietta公司生产的镁系阻燃剂 456

(七) 美国Sherwin Williams公司生产的钼系及钼-硅系阻燃剂 456

(八) 美国Atochem North America公司生产的锑系阻燃剂 457

(九) 美国M&T公司生产的锑系阻燃母粒 457

(十) 日本Tosoh公司生产的无机阻燃剂 457

六、抑烟技术是国外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 457

参考文献 458

第七章 润滑剂 460

第一节 概述 460

第二节 润滑剂的功能与作用 461

一、润滑剂的功能 461

二、润滑剂的作用机理 464

第三节 润滑剂的分类与性质 465

一、润滑剂的分类 465

二、润滑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66

三、润滑剂各论 467

第四节 润滑剂的应用 481

一、润滑剂性能的测试和评价 481

二、润滑剂的选择与应用 483

三、应用配方举例 488

第五节 润滑剂的发展趋势 489

参考文献 490

第八章 抗静电剂 491

第一节 概述 491

第二节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494

一、抗静电剂的分类 494

二、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的结构特征 495

三、抗静电剂的作用因子 495

四、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作用机理 497

(一) 外加型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497

(二) 表面活性剂类混炼型抗静电剂作用机理 498

五、高分子类混炼型永久抗静电剂作用机理 500

第三节 抗静电剂各论 502

一、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 502

(一)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 502

(二)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 505

(三) 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 510

(四)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512

(五) 有机硼类抗静电剂 516

二、高分子型永久抗静电剂 516

(一) 聚醚酯酰胺类高分子量永久抗静电剂 518

(二) 阳离子型高分子量永久抗静电剂 520

三、导电填料 521

(一) 炭黑和碳纤维 521

(二) 金属类导电填料 522

第四节 抗静电剂的性能评价 524

一、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率的测定 524

二、摩擦带电的测定方法 526

三、静电半衰期的测定 526

第五节 抗静电剂的应用 527

一、涂敷型抗静电剂的应用 527

二、添加型抗静电剂的应用 530

(一) 聚烯烃 531

(二) 苯乙烯类树脂 535

(三) 聚氯乙烯 536

三、抗静电剂的卫生性 538

附表 抗静电剂的主要品种及其适用性 538

参考文献 542

第九章 偶联剂 544

第一节 硅烷偶联剂 544

一、概述 544

二、硅烷偶联剂的特性、作用机理及应用范围 545

三、硅烷偶联剂的制备 547

(一) γ-取代丙基型[Y(CH2)3SiX3]的合成 547

(二) 取代甲基型[Y(CH2SiX3)]的合成 548

(三) 过氧基型的合成 548

四、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品种及其应用范围 548

五、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及选择基准 552

(一)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552

(二) 硅烷偶联剂的选择基准 552

六、硅烷偶联剂的应用效果实例 553

七、我国硅烷偶联剂品种及主要品种各论 554

(一) 我国硅烷偶联剂品种 554

(二) 硅烷偶联剂主要品种各论 554

第二节 钛酸酯偶联剂 557

一、概述 557

二、钛酸酯偶联剂的种类及特征 558

三、钛酸酯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及适用体系 559

四、钛酸酯偶联剂的制备方法 562

五、钛酸酯偶联剂的主要品种、性能及用途 562

六、钛酸酯偶联剂的功能及填充效果 568

七、对偶联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偶联剂用量的确定 569

八、钛酸酯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571

第三节 铝酸酯偶联剂 572

一、铝酸酯偶联剂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572

二、铝酸酯偶联剂的作用机理 572

三、铝酸酯偶联剂的主要品种及性能 573

四、铝酸酯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573

第四节 锆类偶联剂 574

一、锆类偶联剂的特点、品种及适用体系 574

二、锆类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575

第五节 有机铬类偶联剂 575

第六节 复合偶联剂 576

一、铝钛复合偶联剂 576

二、铝锆酸酯偶联剂 578

第七节 其他偶联剂 580

一、硼酸酯类偶联剂 580

二、大分子钛酸酯偶联剂 580

三、稀土偶联剂 580

四、二聚磷酸二异辛酯硬脂酸镁(南大-821) 580

参考文献 580

第十章 填充剂 582

第一节 概述 582

第二节 填充剂的性能及选择条件 583

一、填充剂的性能 583

(一) 形态特征 583

(二) 粒径 583

(三) 表面形态与性质 584

(四) 物理性质 584

(五) 热化学效应 586

二、填充剂的选择条件 586

第三节 主要填充剂的制法、性质、用途及生产厂 586

一、碳酸钙 586

二、碳酸镁 589

三、陶土 590

四、滑石粉 594

五、硫酸钡 596

六、硫酸钙 596

七、云母粉 597

八、硅灰石 598

九、硅藻土 599

十、实心玻璃微珠 599

十一、中空微球 601

十二、玻璃纤维 604

十三、白炭黑 605

十四、炭黑 610

十五、石棉 612

十六、金属粉 612

十七、二氧化钛(钛白粉) 612

十八、水合氧化铝 612

十九、有机物填充剂 613

(一) 木粉 613

(二) 果壳粉 614

(三) 纤维素 614

二十、工业废渣 614

(一) 粉煤灰玻璃微珠 615

(二) 白泥 616

(三) 红泥 617

(四) 其他工业废渣 618

二十一、晶须 618

二十二、纳米级填料 618

第四节 填料改性的效果及复合材料的性能 621

一、填充剂在橡胶中的应用 621

(一) 使用填充剂的目的 621

(二) 填充剂的性能对橡胶的影响 622

(三) 填充剂对各种橡胶的配合效果 624

二、填充剂在塑料中的应用 629

(一) 塑料中使用填充剂的目的 629

(二) 填充剂对塑料的作用效果 630

(三) 在软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 631

(四) 在硬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 633

(五) 在半硬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 634

第五节 填充剂的发展趋势 634

参考文献 636

第十一章 发泡剂 638

第一节 概述 638

一、发泡剂的发展变迁 638

二、发泡剂的分类 638

三、国内外发泡剂概况 639

第二节 发泡剂的性能 640

一、发气量 640

二、分解温度 641

三、分解产物 642

四、粒度 643

五、与其他助剂的配用 644

六、卫生性 645

第三节 物理发泡剂 646

一、挥发性液体 647

二、固体发泡剂 648

三、气体发泡剂 649

四、物理发泡剂应用举例 649

第四节 化学发泡剂 649

一、无机化合物类发泡剂 650

二、有机化合物类发泡剂 652

第五节 发泡助剂 662

一、发泡促进剂 662

二、发泡抑制剂 664

第六节 重要发泡剂品种介绍 665

一、发泡剂ADC 665

二、发泡剂DPT 667

三、发泡剂OBSH 668

第七节 发泡剂的发展 670

一、氟氯烃的发展 670

二、化学发泡剂的发展 672

三、吸热型发泡剂 672

四、复合型发泡剂 672

五、发泡剂母料 673

六、发泡剂的新应用 674

参考文献 674

第十二章 着色剂 676

第一节 概述 676

一、颜色的基本概念 676

二、着色塑料的光学性能 677

三、塑料橡胶着色的目的 677

四、配色原理 678

(一) 颜色色料的混合——相减混合 678

(二) 颜色色光的混合——相加混合 678

(三) 配色要点 679

五、着色剂的主要类别 680

第二节 着色剂的性能 680

一、着色力 680

二、遮盖力 681

三、耐热性 681

四、分散性 681

五、耐光性和耐候性 681

六、耐迁移性 682

七、化学稳定性 682

八、电气性能 683

九、毒性 683

第三节 无机颜料 685

一、钛白颜料 685

二、氧化铁颜料 687

(一) 铁黄 688

(二) 铁红 688

(三) 铁黑 688

(四) 天然氧化铁颜料 689

三、镉颜料 689

(一) 镉黄 689

(二) 镉红 690

(三) 镉橙 690

四、铬颜料 690

(一) 铬黄 690

(二) 锌黄 691

(三) 钼橙和钼红 691

(四) 铬绿 692

(五) 氧化铬绿 692

五、铁蓝 692

六、群青 693

七、锰颜料 693

八、钴颜料 693

九、其他无机颜料 693

(一) 立德粉 693

(二) 锌白 694

(三) 锑白 694

(四) 钒酸铋 694

(五) 钛酸盐 694

第四节 有机颜料 694

一、偶氮颜料 695

(一) 单偶氮颜料 696

(二) 双偶氮颜料 697

(三) 缩合偶氮颜料 698

二、炭黑 699

三、酞菁颜料 700

(一) 酞菁蓝 700

(二) 酞菁绿 701

四、喹吖啶酮颜料 701

五、二?嗪颜料 702

六、异吲哚啉酮类颜料 703

七、喹酞酮类颜料 703

八、瓮颜料 703

九、吡咯并吡咯二酮类颜料 704

第五节 染料 705

一、苯胺黑 705

二、偶氮染料 705

三、蒽醌染料 706

第六节 特效着色剂 706

一、金属颜料 706

二、珠光颜料 707

三、荧光颜料 708

四、磷光颜料 709

五、其他特效着色剂 709

第七节 荧光增白剂 709

一、双苯并?唑衍生物 710

一、香豆素类衍生物 711

三、双苯乙烯联苯或苯 712

第八节 着色技术 712

一、着色剂的主要形态 712

(一) 粉状色料 714

(二) 膏状色料 714

(三) 液体着色剂 714

(四) 着色颗粒 714

(五) 色母粒 715

二、着色方法 715

(一) 液体色料着色系统 717

(二) 色母料着色系统 717

第九节 着色剂的应用 717

一、着色剂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 717

(一) 热稳定性问题 717

(二) 迁移问题 718

(三) 电绝缘性 718

(四) 耐光性及耐候性 718

(五) 颜料与稳定剂的作用 718

二、着色剂在聚烯烃中的应用 718

(一) 热氧老化问题 718

(二) 光稳定性问题 719

(三) 颜料对成型收缩率的影响 720

三、着色剂在聚苯乙烯中的应用 721

四、着色剂在ABS树脂中的应用 722

五、着色剂在聚酰胺中的应用 722

六、着色剂在聚碳酸酯中的应用 723

七、着色剂在聚甲醛中的应用 724

八、着色剂在甲基丙烯酸树脂中的应用 724

九、着色剂在热固性塑料中的应用 725

(一) 不饱和聚酯 725

(二) 氨基树脂 725

(三) 酚醛树脂 725

(四) 环氧树脂 730

(五) 聚氨酯的着色 730

十、着色剂在橡胶中的应用 730

参考文献 730

第十三章 加工改性剂和抗冲改性剂 732

第一节 加工改性剂 732

一、概述 732

二、聚合物的流动特性 734

(一) 剪切黏度和流动曲线 734

(二) 高聚物熔体的剪切黏度 734

(三) 高聚物熔体的弹性表现 736

(四) 拉伸黏度 737

三、加工改性剂的作用和作用机理 738

(一) 加工改性剂的作用 738

(二) 加工改性剂的作用机理 741

四、加工改性剂各论 743

(一) 丙烯酸酯类加工改性剂 743

(二) 具有核/壳结构的ACR加工改性剂 746

(三) 聚乙烯加工改性剂 747

(四) 改性石油树脂改性剂 748

(五) 其他类型的加工改性剂 749

五、加工改性剂的发展及技术进展 749

六、国内外改性剂品种开发现状与展望 751

第二节 抗冲改性剂 752

一、概述 752

二、抗冲改性剂的类型与特征 753

三、聚合物的力学强度及抗冲改性剂的作用机理 755

(一) 聚合物的力学强度 755

(二) 抗冲改性剂的抗冲机理 768

四、影响抗冲改性剂增韧塑料的因素 773

(一) 基体特性的影响 773

(二) 橡胶相的影响 774

(三) 橡胶相与基体树脂之间黏合力的影响 776

五、抗冲改性剂各论 776

(一)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776

(二) 氯化聚乙烯(CPE) 783

(三)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 788

(四)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 791

(五) 丙烯酸酯聚合物(ACR) 793

(六) 其他抗冲改性剂 798

六、抗冲改性剂的应用 799

(一) 抗冲改性剂改性聚氯乙烯 799

(二) 抗冲改性剂对聚乙烯的改性 814

(三) 抗冲改性剂对聚丙烯的改性 814

(四) 抗冲改性剂对PET的改性 815

(五) 抗冲改性剂对其他材料的改性 816

参考文献 816

第十四章 其他塑料助剂 820

第一节 防雾滴剂 820

一、雾滴的形成与抑制 820

二、防雾滴剂的分类 820

三、防雾滴剂各论 821

(一) 脂肪酸多元醇酯类防雾滴剂 821

(二) 含氮表面活性剂 822

(三) 烷基酚类表面活性剂 823

(四) 含氟表面活性剂 823

(五) 复合型防雾滴剂 825

四、防雾滴剂的应用 825

(一) 基础树脂 825

(二) 应用性能 825

(三) 膜的厚度与层次结构 825

(四) 消雾与流滴性能的协同 826

(五) 防雾滴性能的评价 826

第二节 成核剂 826

一、聚合物的结晶理论 826

二、成核剂活性的表征 827

三、成核剂对聚合物的结晶改性 827

(一) 聚丙烯 828

(二) 聚乙烯 834

(三) 聚酰胺 834

(四) 热塑性聚酯 835

第三节 相容剂 836

一、相容剂的特性与分类 837

二、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性能预测 838

三、聚合物共混体系的表征 838

四、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容剂举例 839

第四节 防霉菌剂 841

一、高分子材料对真菌的敏感性 842

二、聚合物的生物老化表现形式 843

三、防雾菌剂及其作用机理 844

四、防霉菌剂的评价方法 847

五、微生物抑制剂和抗菌剂的发展 848

参考文献 849

第十五章 橡胶硫化体系助剂和塑料交联剂 850

第一节 橡胶的硫化 850

一、概述 850

二、硫化中的物性变化和正硫化 850

三、硫化的历程 851

第二节 橡胶硫化剂和塑料交联剂 852

一、硫黄和硫黄给予体 852

(一) 硫黄 852

(二) 硫黄的种类 853

(三) 硫黄硫化机理 854

(四) 硒和碲 856

(五) 硫黄给予体 856

二、有机过氧化物 860

(一) 有机过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860

(二) 有机过氧化物的特性值 860

(三) 各类有机过氧化物的性能 868

(四) 有机过氧化物的安全性 871

(五) 交联用有机过氧化物的选择 871

(六) 影响有机过氧化物交联的因素 872

(七) 有机过氧化物在橡胶硫化中的应用 875

(八) 有机过氧化物在塑料交联中的应用 881

三、金属氧化物 884

四、醌类化合物 885

五、树脂类硫化剂 887

六、胺类硫化剂 889

(一) 用胺类硫化剂交联氟橡胶 889

(二) 用胺类硫化剂交联丙烯酸酯橡胶 891

七、其他硫化剂 892

八、硫化剂的最近发展 893

(一) 通用橡胶硫化体系 893

(二) 特种橡胶硫化体系 893

(三) 热塑性弹性体用硫化体系 895

(四) 聚乙烯的交联 895

(五) 氨基甲酸酯类硫化剂 896

(六) 马来酰亚胺类硫化剂 896

第三节 硫化促进剂 897

一、概述 897

二、促进剂的分类 898

三、促进剂的功能和选择 900

四、促进剂各论 900

(一) 噻唑类 900

(二) 次磺酰胺类 903

(三) 秋兰姆类 907

(四)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910

(五) 胍类 914

(六) 硫脲类 915

(七) 黄原酸盐类 916

(八) 醛氨和醛胺类 917

(九) 三嗪类促进剂 919

(十) 混合型促进剂 919

五、促进剂的最近发展 920

(一) 催化氧化工艺 920

(二) 造粒 921

(三) 表面处理技术和微胶囊化技术 922

(四) 预分散体 922

(五) 对人类安全的促进剂 922

(六) 多功能促进剂 926

第四节 硫化活性剂 926

一、无机硫化活性剂 927

二、有机硫化活性剂 929

第五节 防焦剂 930

一、有机酸类防焦剂 930

二、亚硝基化合物 930

三、次磺酰胺类防焦剂 931

四、其他品种 935

第六节 抗硫化返原剂 936

一、后硫化稳定剂 936

(一) 作用机理 936

(二) 应用性能 937

二、抗硫化返原剂 937

(一) 作用机理 937

(二) 应用性能 938

(三) 与后硫化稳定剂HTS配合使用 939

三、优化组成的锌皂混合物 939

四、平衡硫化体系 941

五、其他 942

参考文献 945

第十六章 橡胶用其他助剂 948

第一节 软化剂和增塑剂 948

一、石油系软化剂 948

(一) 石油系软化剂的生产 949

(二) 石油系软化剂的性质和分类 950

(三) 石油系软化剂对橡胶的作用 956

(四) 石油系软化剂的应用 960

二、古马隆-茚树脂 962

(一) 古马隆-茚树脂的制法 963

(二) 橡胶用古马隆-茚树脂的性质和应用 964

三、石油树脂 966

四、煤焦油和沥青 967

五、松油类软化剂 968

六、硫化油膏 968

七、酯类增塑剂 969

八、皂类增塑剂 969

第二节 增黏剂 969

一、概述 969

二、增黏剂的选用和测试方法 970

三、各类增黏剂简介 971

第三节 补强树脂 975

一、酚醛树脂 976

二、高苯乙烯树脂 977

三、齐聚酯和其他树脂 977

第四节 塑解剂和再生活化剂 977

一、塑解剂 977

(一) 概述 977

(二) 塑解剂的主要品种 977

(三) 作用机理 979

(四) 塑解剂的应用 979

二、再生活化剂 980

第五节 均匀剂 981

一、均匀剂的组成、性质和制法 981

二、均匀剂的应用和作用机理 982

第六节 分散剂 983

一、炭黑胶料的分散剂 983

二、白炭黑分散剂 983

第七节 添加型黏合体系助剂 984

一、直接黏合剂 984

(一) 间苯二酚给予体 984

(二) 亚甲基给予体 985

(三) 直接黏合剂作用机理 985

(四) 直接黏合剂的应用 987

二、黏合促进剂 988

(一) 各品种的性质和制法 988

(二) 作用机理 989

(三) 应用 990

参考文献 990

第十七章 胶乳专用助剂 992

第一节 概述 992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992

一、按化学性质分类 992

(一)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992

(二)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994

(三) 两性表面活性剂 994

(四)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994

二、按工艺效能分类 995

(一) 分散剂 995

(二) 乳化剂 995

(三) 湿润剂 995

(四) 部分分散剂、乳化剂和湿润剂新产品 995

第三节 稳定剂 1000

第四节 增调剂和膏化剂 1001

第五节 凝聚剂 1003

一、凝固剂 1003

二、胶凝剂 1004

三、热敏化剂 1004

第六节 防泡剂和抗蹼剂 1005

第七节 防腐剂和保存剂 1006

第八节 胶乳制品表面处理剂 1006

一、隔离剂和防黏剂 1007

二、胶乳制品表面润滑剂 1007

三、胶乳制品表面卤化处理剂 1007

四、用溶剂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 1008

第九节 发泡剂、起泡剂和稳泡剂 1008

参考文献 1008

第十八章 塑料和橡胶中助剂的分析 1010

第一节 塑料和橡胶中聚合物的鉴别 1010

一、燃烧法 1010

二、溶解法 1012

三、显色反应鉴别 1013

四、红外光谱法 1014

五、裂解气相色谱法 1016

第二节 助剂的分离和检测方法概述 1018

第三节 塑料中助剂的分离和鉴别 1019

一、塑料中助剂的分离 1019

二、增塑剂的鉴别 1021

三、稳定剂的分离和鉴别 1028

四、发泡剂的分析 1030

五、抗氧剂和光稳定剂的分析 1031

第四节 橡胶中助剂的分离和分析 1034

一、橡胶中助剂的分离方法 1034

二、硫化剂的分离和分析 1036

三、纤维素的分离和鉴别 1038

四、硫化促进剂和防老剂的分离和鉴别 1039

五、硫化橡胶中无机物的分析 1052

六、橡胶中树脂的分离和鉴别 1056

七、硫化橡胶中炭黑含量的测定——硝酸消化法 1058

参考文献 1059

附录 厂商登录名单 1061

附录1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 1061

附录2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精细化学品研究部 1061

附录3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橡胶助剂厂 1062

附录4 全国化学助剂信息总站 1063

附录5 化学工业助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1063

附录6 北京加成助剂研究所 1063

附录7 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企业集团)精细化工研究所 1064

附录8 北京市兴萨罗娜商贸公司化工部 1065

附录9 晨光化工研究院(成都) 1065

附录10 靖江旭光塑胶有限公司 1065

附录11 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限公司 1066

附录12 江苏江阴市香料化工厂 1066

附录13 江苏省海安县东洋化工厂 1067

附录14 浙江黄岩东海化工厂 1067

附录15 浙扛省德清县东来化学有限公司 1067

附录16 招远市玲珑橡胶助剂总厂 1068

附录17 温州天盛塑料助剂有限公司 1068

附录18 南京飞马高分子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原南京嘉玉化工有限公司) 1069

附录19 山东桓台新波化工有限公司 1069

附录20 广东广洋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1070

附录21 石家庄市化工九厂 1070

附录22 温州市瓯海石钟山化工厂 1070

附录23 常州市碳酸钙厂(武进市南洋助剂厂) 1070

附录24 海安飞亚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1071

附录25 天津市有机化工一厂 1071

附录26 淄博塑料助剂厂 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