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学概论 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立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1039682X
  • 页数:590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自 序 1

第一章世纪之交的文化思考 1

一、文化方式的选择 2

(一)科学与阶级 2

(二)冷战与后冷战 4

(三)转型与冲突 8

(四)多元冲突与多元融合 11

二、古今中西的论争 16

(一)传统现代的二分 17

(二)古今之辩的反思 19

(三)中西之争的情结 24

(四)中体西用的误导 29

三、现代化出路的求索 33

(一)牛体马用说的批判 33

(二)创造性转化的折衷 39

(三)返本开新说的困境 47

四、人文精神的转生 56

(一)文化转生的周期性 56

(二)文化精神与现代化 63

(三)中国文化与世界化 66

第二章 和合与和合学 71

一、和合之释义 71

(一)差异与和生 72

(二)存相与式能 75

(三)冲突与融合 76

(四)汰劣与择优 78

(五)烦恼与和乐 84

二、和合学意蕴 87

(一)然与所以然 87

(二)变化与形式 90

(三)流行与超越 95

(四)对称与整合 99

(五)中和与审美 101

三、传统和合方式的坎陷 105

(一)无中介的直接和合 105

(二)无转换的取舍和合 108

(三)差分不足的简单和合 109

(四)无冲突的重一和合 111

(五)多奇点的神秘和合 112

四、和合思维与意义 114

一、总体的构想 121

第三章和合学的整体结构 121

(一)“地”:和合生存世界 122

(二)“人”:和合意义世界 125

(三)“天”:和合可能世界 127

二、三界和三层 130

(一)差分 130

(二)结构 133

(三)转换 135

(四)归致 137

三、新学科分类 138

(一)形上和合:和合自然科学 140

(二)道德和合:和合伦理学 142

(三)人文和合:和合人类学 144

(四)工具和合:和合技术科学 146

(五)形下和合:和合经济学 148

(六)艺术和合:和合美学 150

(七)社会和合:和合管理学 152

(八)目标和合:和合决策学 154

四、理论的公设 156

(一)元素差分 156

(二)结构整合 156

(三)中介转换 157

(四)功用择优 158

(五)反演流行 159

五、传统和合之类型 160

(一)一元和合类型 160

(二)二元和合类型 161

(三)三无和合类型 165

(四)多元和合类型 166

第四章 和合生存世界 168

一、自然与生存 168

(一)自然与人 169

(二)人与动物 171

(三)人之心身 174

(四)人与思维 179

二、境理与知行 185

(一)境与理 185

(二)人与境 187

(三)人与理 195

(四)知行与智能 199

三、同构与渐进 208

(一)生存时空态 208

(二)知行转换 210

(三)智能中介 218

(四)和合对偶 223

四、生存和合学的呈现 226

第五章 和合意义世界 228

一、社会与意义 228

(一)社会与人 229

(二)人与意义 233

(三)自我意义 238

(四)人生意义 245

二、性命与修养 248

(一)性与命 248

(二)人与性 251

(三)人与命 264

(四)修养与规矩 274

三、微观与宏观 283

(一)修养转换 283

(二)规矩中介 292

(三)两两对偶 298

四、意义和合学的展开 300

第六章 和合可能世界 302

一、思维与可能 302

(一)人与可能 303

(二)人与想象 309

(三)人与理想 315

(四)人与境界 323

二、道和与健顺 328

(一)道与和 328

(二)人与道 331

(三)人与和 340

(四)健顺与名字 346

三、转换与中介 359

(一)健顺转换 359

(二)名字中介 368

(三)对偶互动 373

四、可能和合学的展现 376

第七章 和合世界的整体贯通与生生 377

一、和合三界六层的立体贯通 377

(一)和合三界理论之建构 378

(二)和合三界的层间贯通 379

(三)和合三界的界际贯通 379

二、和合八维四偶的生生流行 383

(一)同界八维的序化反演 383

(二)三界同维的级化反演 384

三、和合三界的语义与生生 385

(三)三界对待的偶化反演 385

(一)转换中介概念的语义分释 386

(二)和合世界演化和分级生生 389

(三)和合世界结构和太极和合 392

第八章 和合精神的追寻 394

一、前哲学的和合哲学 394

(一)人兽浑沌和合 394

(二)和合的梦境 397

(三)潜哲学的和合 399

(一)迁徙与文化融合 405

二、形上学的哲学和合 405

(二)冲突与观念融合 409

(三)可道与恒道融合 413

三、传统和合的超越 423

(一)形上学的困境 423

(二)形上学的批判 426

(三)道的过程哲学 430

四、和合学与和合 433

(一)价值观的转换 434

(二)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动物 437

(三)和合学的转向 439

(一)和实生生的方式 442

五、和合与生生 442

(二)和合拥有的世界 444

六、和合与变易 446

(一)天地之大德 446

(二)万物皆流变 447

(三)变易之原理 450

七、和合与经验 453

(一)和合经验世界 453

(二)和合认知活动 455

(三)语言的“魔圈” 456

一、和生同不继 460

第九章 和合源流的考察 460

(一)和与合 461

(二)和合与和同 462

(三)和贵与和道 466

二、和合与合和 468

(一)和合与离散 468

(二)人和与天和 471

(三)和平与乐和 472

(四)合和与心和 477

三、合气与自生 480

(一)中和与和声 481

(二)和调与交合 484

(三)和气与絪缊 488

四、太和乐声和 491

(一)品和与交和 492

(二)至和与太和 495

(三)气和与人生 497

五、道释与和合 498

(一)三合与成仙 498

(二)缘起与和合 504

(三)世间出世间和合 508

(四)和合二神 510

六、根底与和合 511

(一)穷理与和合 512

(二)良知与和合 516

(三)气理和合体 519

七、和合诸性相 522

(一)和合的诸相 523

(二)和合的形式 525

(三)和合的诸性 527

第十章 和合学与21世纪人类文化 531

一、人与自然的融突 532

(一)古老与常新 532

(二)礼乐与儒道 538

(三)和谐与协调 543

二、人与社会的融突 547

(一)中西融突的路向 548

(二)人文生态的危机 550

(三)富裕文明与友爱 557

三、人与人的融突 562

(一)人我与安身 563

(二)爱人与兼爱 563

(三)修身与成人 568

(一)未发与已发 574

四、心灵世界的融突 574

(二)心斋与坐忘 577

(三)养心与乐道 581

五、21世纪文化原理 584

(一)和生原理 585

(二)和处原理 586

(三)和立原理 587

(四)和达原理 588

(五)和爱原理 589

(一)现代三大挑战的回应 591

一、从战略构想到战略预测 591

第十一章 和合学原理之用 591

目 录 591

(二)文化战略构想的基点 597

(三)范畴逻辑结构三定律 601

二、和合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603

(一)价值度量与智能创造 604

(二)文化价值与四级开拓 608

(三)人学主体的理论视角 610

三、和合学视野中的科学技术 615

(一)和合是科技发展的内在机制 615

(二)科技是和合精神的现代体现 619

(三)人文精神的科技奠基和发展 621

第十二章 形上和合与和合自然科学 623

一、自然科学的和合人学前提 624

(一)人类与自然的和合关系 625

(二)自然科学的对象与原理 635

(三)自然科学的人学前提 639

二、自然科学的和合人文标准 641

(一)科学文化的人文价值 641

(二)科学文化的和合原理 649

(三)科学原理的人文标准 660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前沿问题 665

三、自然科学的和合道德期望 665

(二)自然科学理论的意义危机 673

(三)自然科学目标的道德期望 677

第十三章 道德和合与和合伦理学 679

一、伦理与道德的和合 679

(一)和合伦理的意蕴 680

(二)和合道德的内涵 683

(三)道德伦理的发生 686

二、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 690

(一)人与自然冲突的危机 690

(二)人与生态的道德原理 696

(三)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建构 705

三、人际关系的道德规则 716

(一)伦理精神与经济发展 716

(二)社会伦理的和合伦次 722

(三)社会伦理学的理论建构 733

四、主体对思维的道德控制 745

(一)思维道德的善恶反演规则 745

(二)道德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 748

(三)心灵伦理学的理论建构 751

第十四章 人文和合与和合人类学 756

一、人文精神的本根追寻 757

(一)人文精神的意蕴 758

(二)人类学的内涵 766

(三)生态人类学的理论目标 773

二、人文精神的现象透视 781

(一)创造悖论的和合化解 781

(二)人类的文化价值本性 787

(三)价值人类学的理论目标 792

三、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 799

(一)文化自我批判的逻辑道路 799

(二)哲学人类学与理性人类学 806

(三)智慧人类学的理论目标 812

第十五章 工具和合与和合技术科学 819

一、和合技术结构和工具理性 819

(一)和合技术的涵义 820

(二)和合技术的结构 825

(三)排忧解难的工具理性 830

二、规章制度技术和解结功能 839

(一)意义世界的内外郁结 840

(二)祛郁解结的工具德性 848

(三)规章制度术的耦合机制 853

(一)可能世界的有无悖论 857

三、范畴立极技术的解悖效应 857

(二)达道解悖的工具悟性 878

(三)范畴立极术的叠合结构 880

第十六章 形下和合与和合经济学 883

一、经济和合体与环境经济学 885

(一)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特点和功能 885

(二)社会—经济—自然—人的模式 892

(三)和合环境经济学的原理 901

二、经济和合体与制度经济学 905

(一)利益交换与道义价值 906

(二)人性物化与公私度量 912

(三)和合制度经济学的意蕴 921

三、经济和合体与中观经济学 927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927

(二)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型 935

(三)中观经济学的创新道路 941

第十七章 艺术和合与和合美学 946

一、艺术和合与生命优美 946

(一)艺术和合的蕴涵 947

(二)艺术和合的发生 956

(三)心灵意境与生命气象 960

(一)美学的现代发展取向 964

二、审美活动与美学体系 964

(二)审美活动关系的主客体 980

(三)和合美学的结构体系 986

三、和合美学的逻辑结构 990

(一)审美生存情感世界 990

(二)审美意义情感世界 998

(三)审美可能情感世界 1009

第十八章 社会和合与和合管理学 1022

一、社会有机体环境与管理原理 1023

(一)社会有机体的特征和涵义 1023

(二)社会管理要素与组织分群 1028

(三)管理原理与管理诸学派 1038

二、人性假设与管理艺术 1048

(一)行为理论与领导艺术 1048

(二)善恶假设与管理模式 1058

(三)价值增益与管理效应 1065

三、和合管理学原理与人文精神 1068

(一)和合管理学原理 1068

(二)控制理论与管理信息系统 1075

(三)和合管理学企业文化精神 1081

一、价值功夫目标与决策内涵 1087

第十九章 目标和合与和合决策学 1087

(一)目标内涵、选择、实施 1088

(二)价值目标与功夫目标 1095

(三)决策的内涵和要素 1100

二、和合决策学公理与类型 1106

(一)和合决策的公理 1106

(二)和合决策的类型 1109

(三)决策者的整体素质 1117

三、和合决策学的目标 1121

(一)生存世界的真实目标 1122

(二)意义世界的完善目标 1127

(三)可能世界的优美目标 1131

第二十章 通达和合之道 1137

一、和合人文精神的达道 1137

(一)和合的殊途同归之道 1138

(二)和合人文精神的要旨 1140

(三)五大冲突的和合之道 1145

二、走向21世纪的和合之路 1148

(一)和合之路的时间结构 1148

(二)和合之路的空间结构 1152

(三)和合之路的义理结构 1155

后 记 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