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30 1978-2008》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惠勤,辛向阳,金民卿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0473077
  • 页数:5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揭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

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

一 “中国奇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二 “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 8

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理论根据 17

四 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时代根据 31

五 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根据 37

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和人民意愿的正确表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现实根据 48

第一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56

第一节 理论创新的制度基础 56

一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58

二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79

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 92

第二节 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 108

一 真理标准大讨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开创 109

二 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18

三 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科学界定 131

第三节 理论创新的共同政治原则 138

一 “六条政治标准” 138

二 “四项基本原则” 143

三 “四信” 152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57

第二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据和立足点 167

第一节 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和战略判断 167

一 科学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68

二 时代主题下的中国境遇: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177

三 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的挑战和契机 183

四 新的历史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 189

第二节 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和重新定位 195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代中国相当长时期内的基本国情 196

二 发展是把握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立足点 201

三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国情的要求 208

第三节 对中国共产党党情的历史分析和科学把握 214

一 对党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214

二 党员、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新变化 222

三 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对党情科学把握的重大部署 227

第三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本轨迹 2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突破性创新 242

一 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认识局限,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 243

二 破除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对立,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 248

三 破除抽象的社会主义优越论,确立改革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55

四 破除社会主义的封闭式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社会主义 264

第二节 共产党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 275

一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面临的新挑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76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确立 286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共产党执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整体性创新 305

一 面对战略机遇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05

二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 312

三 对发展中重大矛盾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在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 319

四 把发展提升为重大的整体性战略: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325

第四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本方式 337

第一节 “结合”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本方式 337

一 “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式的哲学根据 337

二 “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式关键在党,根本在党 342

三 最根本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44

四 “结合”的关键:中国现实和世界趋势在理论创新中的良性互动 349

第二节 “结合”的方法论特征 354

一 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 354

二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 358

三 历史必然性与历史主动性相结合 361

第三节 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结合”的新鲜经验 365

一 改革开放宏观领域中的“结合” 366

二 改革开放具体领域中的“结合” 375

三 改革开放保证条件上的“结合” 388

第五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机制与动力 396

第一节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机制 396

一 理论创新的调查研究机制 397

二 理论创新的党内民主机制 415

三 理论创新的学习机制 421

四 学术创新的转化机制 429

第二节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动力 438

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共产主义理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精神动力 438

二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 445

三 党的理论创新的传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既有动力 457

四 重大突发事件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重要动力 464

第六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主要成果 48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481

一 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形成都经历过复杂的探索 483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我们自己探索出来的道路 491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496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基本特征 50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518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三个科学体系构成 519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523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概括标准 527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 534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45

第三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60

一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560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软实力 565

参考文献 574

后记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