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浩然正气的旗手 3
第一节 孟子是青少年的导师 3
一 青少年当立志效法孟子 3
二 孟子的母亲 3
三 孟子的少年时代 4
四 留学鲁国 4
五 司马迁评孟子 6
六 战国众鸟争鸣时代 7
第二节 孟子活跃的思想 8
一 舍我其谁 8
二 孟子自许自己是圣人 9
三 孟子对历史哲学的态度 11
四 孟子为民众的新哲学观点 12
五 治国要有劳心劳力的两种力量 13
六 谁是劳心者谁是劳力者 14
第三节 孟子性善与外王学说 16
一 王道政治的比喻 16
二 性善发端的比喻 17
三 人与禽兽的差异辩证 18
四 人是理义用心思的动物 20
五 人皆有仁义良心性善的比喻 21
六 人皆可为圣人 23
第四节 孟子反对功利养浩然之气 26
一 主张人性反对功利之说 26
二 天与性到万物皆一体的境界 27
三 孟子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学 29
四 谁是时代的大丈夫 31
五 孟子与告子人性之辩 31
六 告子与孟子的不动心有不同 34
第二章 《孟子》七篇内容归纳分析(上) 37
第一节 民俗哲学比喻大描写 37
一 孟子说与民同乐的比喻 37
二 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 38
三 羊易牛与柴薪折枝的比喻 40
四 揠苗助长与养气的比喻 42
五 矢人函人与巫匠的比喻 43
六 牧人的比喻 44
第二节 变化气质的方法 46
一 学外国语言与偷鸡的比喻 46
二 吹牛丈夫的比喻 48
三 播种者的比喻 50
四 口耳目心的比喻 51
五 牛山之木的比喻 53
六 鱼与熊掌是写论文散文的比喻 55
第三节 孟子的历史哲学 57
一 孟子崇拜谁 57
二 否定历史又肯定历史 60
三 吹捧拍拉的大勇小勇哲学 65
四 乐忧为天下民众的历史辩证观 67
五 男有妻女有夫是仁政的结果 70
六 选用人才的方法与杀人的理由 75
第四节 欢迎历史哲学上的民众领袖 78
一 取与不取谁胜 78
二 把握机会创造历史 81
三 丧礼的历史哲学大剧 85
四 治国的历史哲学大原则 88
五 孟子说汤武政治历史哲学 94
六 夏桀商纣为何失天下 96
七 文王的仁政 98
第五节 孟子出圣道大明 101
一 舜的大孝故事 101
二 舜娶妻对父母兄弟尽天理的常情 104
三 舜为什么不杀象而封之 106
四 君臣父子之大伦 108
五 中国古代民众领袖的产生 111
六 禅让与非禅让的认知 115
第六节 孟子辩明历史上的大臣风范 118
一 伊尹是一位先知先觉者 118
二 孔子是一位以礼义进退的圣人 121
三 百里奚是一位时行时舍的智者 122
四 大评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的大道 124
五 怎样去结交朋友 127
六 用什么心态去做交际的往来 129
第七节 人为什么要做官 133
一 做官为行道也 133
二 为什么要养士 134
三 领导者不能随便召见士君子 137
四 孟子出处进退时中的道理 140
五 孟子高兴得睡不着觉 143
六 该做官就做官该走就走 145
第八节 孟子的批判哲学 149
一 批判不动心的学说 149
二 批判许行的并耕学说 151
三 批判墨子的薄葬父母 160
四 批判杨朱墨翟的学说 163
五 批判子莫执一的学说 167
六 批判狂狷与乡原之徒 168
七 孟子是播思想种的人 173
第三章 《孟子》七篇内容归纳分析(下) 177
第一节 孟子的教育哲学思想 177
一 易子易地而教的原理 177
二 规矩方圆之学 178
三 规矩方圆的大概念 181
四 彼此学习不忘中道原则 184
五 三不教就是教人生三乐 188
六 孟子的弟子中有小偷 190
七 人不要学就能就知的本性 193
第二节 孟子游说的学说 196
一 游说的大概念 196
二 彭更反对孟子游说 197
三 游说梁惠王 200
四 仁者无敌的种子 201
五 游说梁襄王 204
六 游说齐宣王 205
七 王与民同乐就可统一天下 208
第三节 孟子的战略思想 212
一 不要恶出于己害于己 212
二 能守就守不能守就走 213
三 天时地利人和战必胜 215
四 孟子最高的战略是“可以” 218
五 走与不走同一条路 221
六 不教而战是害人贼民之道 222
七 春秋无义战 225
第四节 生生不息的生化原理 228
一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228
二 童谣沧浪之水 230
三 登泰山的比喻 231
四 不孝以无后为大 233
五 男女皆有父母之心 235
六 大孝思父母 237
七 上孝养志下孝养体 239
第五节 批判孔孟的出处 240
一 批孟子厚葬其母 240
二 逃避、批判与推辞 243
三 接受与不接受皆正当 248
四 进退皆生活在道中 251
五 批判孟子亦批孔子 254
第六节 孟子的善道与兼爱 259
一 人性本善的农味土气 259
二 兼爱在养身体与养心志 263
三 修养天爵就是保人爵 264
四 问礼与食色的比喻 267
五 孟子以后已没有大师的名号 269
六 孟子给宋?上一课游说哲学 271
第七节 《孟子》七篇是智慧的大明镜 273
一 大德大手法的心境 273
二 孟子批判郑子产的为政 276
三 可取可不取的道理 279
四 什么是君子的终身忧愁 281
五 治好国家市场开放谁敢欺侮 285
六 子路大舜伯夷柳下惠的比较 287
第 八节 观察人的方法学 289
一 陈仲子的廉洁不如蚯蚓的比喻 289
二 三代得天下失天下的原因 292
三 孟子发扬子思的中庸心法 296
四 眼珠是镜子救天下要用大道 297
五 自己善友人善天下善集古今善 300
第 九节 性命学的大概念 303
一 什么是性命学 303
二 耻与不耻的游说方法 304
三 大智慧大见识大胸襟善养老 306
四 鸡鸣起舞的圣人与大盗 311
五 三年丧期的大比喻 313
六 蒲公英的比喻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