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缘起与基本论点 1
1.1 问题缘起 1
1.2 关于巴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3
1.3 巴西现代化进程的起始问题 10
1.4 巴西文化的特征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12
2.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 16
2.1 自然地理环境及对发展的影响 16
2.2 地缘政治特点 23
2.3 社会环境 24
3.1 奴隶制废除与引进外国移民的社会后果 29
3.传统社会转型时期特征 29
3.2 咖啡业的发展与近代工业的起源 33
3.3 工业初步发展 38
3.4 社会阶级构成与社会意识 41
二、经济问题 46
4.工业化进程与工业化模式 46
4.1 工业化起始——瓦加斯政府时期 47
4.2 工业化的推进——库比契克政府时期 57
4.3 工业化进入新阶段——军政府时期 69
4.4 工业化模式特征 73
5.产业结构变化 79
5.1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79
5.2 农业与工业的关系 82
5.3 工业结构变化 87
6.通货膨胀与反通货膨胀经验 94
6.1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历史考察 95
6.2 通货膨胀的成因说及反通货膨胀计划 98
6.3 关于反通货膨胀经验的思考 109
7.从国家化到私有化 112
7.1 三类企业发展及“三只脚模式”形成 113
7.2 私有化及“三只脚模式”式微 128
8.生产分布变化趋势 135
8.1 内地无名小镇的涌现 136
8.2 内地中等城市快速发展 140
8.3 城市带充满活力 143
8.4 相对落后地区发展迅速 145
9.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 150
9.1 农业生产快速增长与生产结构呈多样化趋势 151
9.2 农业地位的提升 154
9.3 农业增长方式的演变 158
9.4 农村合作社与农村工业化 161
9.5 农村生产关系的演变特征 167
三、政治问题 171
10.政治发展 171
10.1 寡头政治 172
10.2 现代政治体制的确立 174
10.3 政治民主化与民众主义思潮 178
10.4 军事制度 181
10.5 再民主化 188
10.6 巴西政治现代化特点 196
11.政党政治 198
11.1 瓦加斯执政时期的政党(1930~1945) 199
11.3 军政府时期的“两党制”(1965~1979) 208
11.4 目前的政党体制与格局 210
11.5 巴西共产党 217
四、社会问题 220
12.社会变化 220
12.1 社会流动性加快 220
12.2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迁徙 225
12.3 就业结构变化 231
12.4 思想与生活习俗的变化 236
13.社会问题 239
13.1 国民收入差别悬殊与贫困问题 240
13.2 青年问题 249
13.3 妇女问题 253
13.4 黑人与印第安人问题 255
14.传统土地所有制对发展的影响 259
14.1 传统土地所有制的现状与由来 260
14.2 传统土地所有制的经济与社会影响 264
14.3 政府的土改政策与实践 272
15.城市化 278
15.1 工业化开始之前的城市 279
15.2 作为工业化伴生现象的城市化 282
15.3 城市化的地域差别 285
15.4 “新兴城市”的出现 287
15.5 城市化进程中的大都市化现象 288
15.6 生产布局内地化促进城市化 291
15.7 城市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293
16.教育问题:发展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294
16.1 教育的地位随工业化开始而提高 295
16.2 教育体系 300
16.3 国民受教育状况 303
17.巴西现代化水平及国际地位 307
17.1 与英格尔斯现代化标准比较 307
五、小结 307
17.2 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312
17.3 农业的国际地位 316
17.4 国际影响力 317
中文参考书目 328
外文参考书目 331
后记 336
11.2 民众主义盛行时期的多党制(1945~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