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绪论 3
第一章物质变化及基本定律 3
第一节 物质的量及量单位 3
一、单位及单位制 3
二、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
第二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 5
一、气体和气体定律 5
二、液体及其蒸气压 8
三、固体 9
第三节 化学变化的基本定律与热化学 10
一、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0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热化学 12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4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过程和非自发过程 14
二、熵和熵变 15
三、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 16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20
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 21
第二节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21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3
三、催化剂与反应速率 24
四、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 24
第三节 反应速率理论 25
第四节 化学平衡 27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27
二、平衡常数 27
三、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 31
*四、化学反应限度的判据(自由焓变与平衡常数) 33
第五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35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5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6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7
四、催化剂与化学平衡 38
五、平衡移动原理——吕·查德里原理 38
第六节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38
二、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 42
一、酸碱的电离理论 42
第一节 酸碱理论概况 42
第三章酸碱反应 42
第二节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值 44
一、水的电离平衡与水的离子积 44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45
三、pH值的测定 酸碱指示剂 46
第三节 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 46
一、一元弱酸和一元弱碱的电离平衡 46
二、电离平衡的计算 47
三、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48
第四节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0
一、同离子效应 50
二、缓冲溶液 50
第五节 盐类的水解 53
一、水解反应 53
二、水解常数 55
三、多元弱酸盐的水解 56
四、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56
五、盐水解平衡的应用 56
*第六节 强电解质的电离 57
第四章沉淀反应 60
第一节 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60
一、溶度积常数 60
二、溶解度与溶度积的相互换算 61
三、溶度积规则 62
第二节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63
一、沉淀的生成 63
二、沉淀的溶解 67
一、分步沉淀 68
第三节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68
二、沉淀的转化 70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 73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3
一、氧化值 73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74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74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76
一、原电池的组成 76
第三节 电极电势 77
一、电极电势的产生 77
二、原电池的电动势 77
二、电极电势的测定 78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80
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82
一、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82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83
*三、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84
四、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85
二、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87
一、化学电源 87
第五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87
第六节 电解 89
一、影响电解产物的主要因素 89
二、分解电压 91
第六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94
第一节 氢的原子结构 94
一、氢原子光谱与玻尔理论 94
二、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和统计规律 96
*三、薛定谔方程和波函数 97
四、电子云 98
五、原子轨道和量子数 99
第二节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系 101
一、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101
二、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103
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105
第三节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110
一、原子半径 110
二、电离能 111
三、电子亲合能 113
五、元素的氧化值 114
四、电负性 114
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15
第七章分子结构 118
第一节 价键理论 118
一、氢分子的形成 共价键的本质 119
二、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119
三、共价键的特征 120
*四、原子轨道的重叠 120
五、共价键的类型 120
六、共价键的键参数 122
第二节 分子的空间结构 124
一、杂化轨道理论 125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27
*第三节 分子轨道理论 129
第四节 分子间力和氢键 133
一、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 133
二、分子间力 135
三、氢键 136
一、晶格与晶胞 140
第一节 晶体的内部结构 140
第八章晶体结构 140
二、晶体的基本类型 141
第二节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142
一、离子键与键型过渡 142
二、离子的结构特征 143
三、常见的AB型离子晶体结构 144
*四、离子半径比规则 145
*五、离子晶体的晶格能 146
六、离子极化 147
一、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149
第三节 其它类型的晶体 149
二、金属晶体 150
三、混合型晶体 151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 153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53
一、配合物的定义 153
二、配合物的组成 153
三、配合物的命名 155
第二节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155
一、价键理论 156
*二、晶体场理论 157
第三节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164
一、配离子的离解平衡 164
二、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 164
三、配离子不稳定常数的应用 165
第四节 螯合物 167
一、螯合物的概念 167
二、螯合物的特征 168
第五节 配合物的应用 168
一、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68
二、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169
第一节 氮族元素通性 171
第十章主族元素(一) 氮族元素 171
第二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172
一、单质氮 172
二、氨和铵盐 173
三、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175
第三节 磷及其重要化合物 182
一、单质磷 182
三、磷的含氧酸及其盐 183
二、磷的氧化物 183
第四节 砷、锑、铋及其重要化合物 186
一、砷、锑、铋的单质 186
二、砷、锑、铋的氢化物 187
三、砷、锑、铋的含氧化合物 188
四、砷、锑、铋的硫化物和硫代酸盐 189
第十一章主族元素(二) 卤素与氧族元素 191
第一节 卤素 191
一、卤素的通性 191
二、卤素单质 192
三、卤化氢和氢卤酸 196
四、卤化物 199
五、氯的含氧酸及其盐 201
第二节 氧、臭氧和过氧化氢 204
一、氧 205
二、臭氧 205
三、过氧化氢 207
第三节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209
一、单质硫 209
二、硫化氢和硫化物 210
三、硫的氧化物 212
四、硫的含氧酸及其盐 213
第十二章主族元素(三) 碳族和硼族元素 219
第一节 碳族和硼族元素通性 219
第二节 碳的重要化合物 220
一、碳的氧化物——CO和CO2 220
二、碳酸和碳酸盐 222
三、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 225
二、硅的氢化物和卤化物 226
一、单质硅 226
第三节 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226
三、硅酸、硅胶与硅酸盐 227
第四节 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 229
一、单质锡、铅 229
二、锡、铅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229
三、锡盐和铅盐 230
第五节 硼的重要化合物 232
一、硼的氢化物——硼烷 232
二、硼的含氧化合物 234
四、硼氮化合物 235
三、卤化硼 235
第六节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236
一、铝 236
二、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237
三、铝盐和铝酸盐 238
第十三章主族元素(四) 碱金属、碱土金属、氢、稀有气体 241
第一节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 241
第二节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重要化合物 242
一、氢化物 242
二、氧化物 243
三、氢氧化物 244
四、盐类 245
五、焰色反应 246
六、硬水及其软化 247
七、锂和铍的特殊性 248
第三节 氢 248
一、氢及其同位素 248
二、氢气 248
四、氢能源 249
三、氢化物 249
第四节 稀有气体 250
一、稀有气体的存在和分离 250
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50
三、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251
第十四章过渡元素(一) 铬、锰、铁、钴、镍 254
第一节 过渡元素通性 255
一、单质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255
二、多种氧化态 256
四、良好的配合物形成体 257
五、磁性 257
三、水合离子 257
六、催化性能 258
*第二节 钛和钒 258
一、钛的性质和用途 258
二、钛的重要化合物 258
三、钒的重要化合物 260
第三节 铬钼钨及其重要化合物 261
一、单质铬 261
三、铬的重要化合物 262
二、铬的电势图 262
四、钼和钨 265
第四节 锰的重要化合物 267
一、锰的电势图 267
二、锰的重要化合物 267
第五节 铁钴镍的重要化合物 270
一、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71
二、盐类 272
三、配合物 274
二、ds区元素单质的主要性质特征 278
一、ds区元素的结构特征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78
第一节 ds区元素的通性 278
第十五章过渡元素(二) 铜分族、锌分族和内过渡元素 278
三、ds区元素的反应特征 279
第二节 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280
一、铜的化合物 280
二、银的重要化合物 283
第三节 锌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285
一、锌和镉的几种常见化合物 285
二、汞的重要化合物 287
二、汞(Ⅱ)和汞(Ⅰ)之间的相互转化 290
一、铜(Ⅱ)和铜(Ⅰ)之间的相互转化 290
第四节 铜、汞高低氧化态的稳定性及其转化关系 290
第五节 内过渡元素 291
一、内过渡元素概述 291
二、希土元素和镧系元素 291
三、锕系元素和超铀元素 295
第十六章元素化学综述 299
第一节 重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299
一、氢化物 299
二、卤化物 301
三、氧化物 304
四、氧化物的水化物 305
五、含氧酸盐 308
第二节 元素的相关性 309
一、第二周期元素的相关性 309
二、某些主族元素的相关性 313
三、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相关性 316
四、软硬酸碱原理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318
第三节 常见无机离子的鉴定 320
一、常见阳离子的鉴定 320
二、常见阴离子的鉴定 323
第四节 常见有害无机物的污染和治理 325
一、治理三废污染的一般原则 326
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326
习题、例题与学习辅导 334
第一章物质变化及基本定律 334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43
第三章酸碱反应 351
第四章沉淀反应 356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 362
第六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368
第七章分子结构 373
第八章晶体结构 381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 387
第十章主族元素(一) 氮族元素 397
第十一章主族元素(二) 卤素与氧族元素 404
第十二章主族元素(三) 碳族和硼族元素 410
第十三章主族元素(四) 碱金属、碱土金属、氢、稀有气体 417
第十四章过渡元素(一) 铬、锰、铁、钴、镍 423
第十五章过渡元素(二) 铜分族、锌分族和内过渡元素 428
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 433
附录 448
附录一、国际原子量表(1985年) 448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449
附录三、基本物理常数 450
附录四、一些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标准生成自由焓和标准熵(298K) 451
附录五、一些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5℃) 454
附录六、溶度积常数 455
附录七、标准电极电势(25℃) 456
附录八、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 464
附录九、一些金属冶炼的主要过程与反应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