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鸦片战争前后“士林风气”的变化 1
论林则徐思想的历史地位 21
论魏源 36
农民战争的高峰和天京悲剧 65
清流派与中法战争 94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文化 115
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封建顽固派 133
大冲击和大转折--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打击和影响 159
甲午冲击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学领域引起的变化 172
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 189
康梁思想同异述论 218
翁同龢略论 246
戊戌变法时期对《校邠庐抗议》的一次评论 264
清末士大夫思想演变的一个典型 278
义和团运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95
从义和团运动谈中国近代农民问题 307
对宣统政局的若干考察 313
从江苏、湖北若干州县的光复看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339
赵尔巽与辛亥革命前后的东北政局 374
东北立宪运动和立宪派琐议 400
孙中山与传统儒学 414
所谓孙中山“激进主义”质疑 435
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近代中国三个划时代人物及其救国方案的比较 445
梁启超史学思想试论 462
鲁迅与辛亥革命 485
五四运动和蔡元培的思想品格 499
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 513
郑孝胥与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526
中国近代民族觉醒和传统文化的命运 557
再谈中国近代农民问题 575
论张元济 587
胡适与张元济 612
近代传统及其他 629
浅议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 634
历史学要走出“史学界” 637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重点的转移 643
中国近代史“终”于何时 651
纵目新编话严复--读《严复集》 656
从《葵园四种》说到王先谦 659
梁启超的治学风格 662
戊戌辛亥之际的一个历史记录--《秦力山集》读后 668
后期的章太炎并不是“宁静的学者” 671
读实藤惠秀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676
中华书局的七十年 680
附:李侃年谱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