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环境保护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8
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1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2
关于工矿企业治理“三废”污染开展综合利用产品利润提留办法的通知 27
国务院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33
第二部分 环境保护标准 37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37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44
制革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52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56
纺织印染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59
甜菜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62
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6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6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7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76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8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试行) 84
渔业水质标准(试行) 93
第三部分 部分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93
一、冶金工业 98
1.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 98
2.有色金属冶炼 101
1.化肥、农药 102
2.有机化工 102
二、化学工业 102
3.有机化工 111
4.人工合成材料 112
5.炼油 113
6.日用化工 114
三、食品工业 115
四、轻纺工业 117
1.纺织印染 117
2.造纸 117
3.制革 118
五、机械工业 121
1.金属表面处理中污染物的排放 121
4.纤维板 121
5.印刷线路板 121
2.金属热处理中污染物的排放 123
六、建材工业 125
七、采矿业 127
第四部分 常见污染物的毒性和危害 129
一、一氧化碳 129
二、二氧化硫 129
三、光气 130
四、氟化物 130
五、氨 131
七、氧化氮 132
六、臭氧 132
八、硫化氢 133
九、氯 133
十、氯乙烯 134
十一、氯化氢 134
十二、溴甲烷 135
十三、飘尘 135
十四、甲醇 136
十五、甲醛 136
十六、乙醛 137
十七、丙烯醛 137
十九、丙烯腈 138
十八、丙酮 138
二十、乙醚 139
二十一、乙腈 139
二十二、苯 140
二十三、甲苯 141
二十四、二甲苯 141
二十五、二氯苯 141
二十六、三氯苯 142
二十七、四氯苯 142
二十八、氯苯 143
二十九、多氯联苯 143
三十、苯乙烯 144
三十一、苯胺 144
三十三、硝基苯 145
三十二、异丙苯 145
三十四、二硝基苯 146
三十五、二硝基氯苯 146
三十六、苯酚 146
三十七、三氯甲烷 147
三十八、四氯化碳 148
三十九、二硫化碳 148
四十、环氧氯丙烷 149
四十一、甲基丙烯酸甲酯 149
四十二、石油(包括煤油、汽油) 149
四十三、沥清 150
四十四、松节油 150
四十六、硝化甘油 151
四十五、煤焦油 151
四十七、吡啶 152
四十八、萘 152
四十九、萘胺 152
五十、硫化物 153
五十一、氰化物 153
五十二、氯化钡 154
五十三、黄磷 154
五十四、汞 155
五十五、砷 155
五十六、钒 156
五十七、铅 156
五十八、铬 157
六十一、镉 158
六十、锌 158
五十九、铜 158
六十二、镍 159
六十三、石棉 159
六十四、一六○五 159
六十五、甲基一六○五 160
六十六、内吸磷 161
六十七、乐果 161
六十八、敌百虫 161
六十九、敌敌畏 162
七十、多菌灵 162
七十二、杀虫脒 163
七十三、三氯杀螨醇 163
七十一、巴沙 163
七十四、除草醚 164
七十五、磷化锌 164
第五部分 污染治理技术简介 165
一、废水处理 165
1.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65
2.几种废水的处理 168
3.废水处理常用药剂与材料 175
二、废气处理 180
1.废气处理技术 183
2.几种废气的处理 185
3.除尘器的性能及其效率计算 189
三、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193
1.类别 193
2.主要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途径 194
四、噪声、振动治理技术 195
1.吸声技术 195
2.隔声技术 196
3.消声技术 197
4.隔振技术 198
5.阻尼技术 198
6.个人防护措施 199
五、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199
1.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199
2.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200
第六部分 乡镇环境管理 201
一、乡镇环境规划 201
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保护的管理 204
三、环境统计 208
四、农业环境保护 215
五、乡镇环保员职责 228
第七部分 名词浅释 229
一、环境 229
二、环境污染 229
三、环境保护 229
四、环境管理 229
五、环境质量 230
六、环境容量 230
七、环境监测 230
八、环境质量评价 230
十一、生态平衡 231
九、环境预测评价 231
十、环境自净作用 231
十二、食物链 232
十三、水土保持 232
十四、沙漠化 232
十五、草原退化 232
十六、一次污染 232
十七、一次污染物 232
二十、协同作用 233
二十二、富营养化 233
二十一、拮抗作用 233
十九、二次污染 233
十八、二次污染物 233
二十三、食品污染 234
二十四、大气污染 234
二十五、土壤污染 234
二十六、放射性污染 235
二十七、水污染 235
二十八、固体废物污染 235
二十九、煤烟型污染 235
三十、热污染 235
三十一、飘尘 235
三十五、深度处理 236
三十四、二级处理 236
三十六、污水灌溉 236
三十二、降尘 236
三十三、一级处理 236
三十七、氧化塘 237
三十八、活性污泥 237
四十、气浮 237
四十一、混凝剂 237
四十二、生物防治 238
四十三、化学耗氧量(COD) 238
四十四、生化需氧量(BOD) 238
四十五、溶解氧(DO) 238
四十六、酸度 238
四十九、林格曼图 239
五十一、致死量 239
五十、植物监测 239
四十八、pH值 239
四十七、碱度 239
五十二、半致死量 240
五十三、ppm(百万分之一) 240
五十四、pph(十亿分之一) 240
五十五、重大公害事件 240
第八部分 附录 243
一、常用单位换算表 243
二、常用锅炉的耗煤(油)量 245
三、各种燃料等价热量换算表 248
四、林格曼图与烟尘含量参照表 249
五、防尘和抗有害气体的绿化植物 249
六、主要监测仪器简介 251
三十九、综合利用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