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技术政策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科学技术政策史研究会编著;邱华盛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4622141
  • 页数:254 页
图书介绍:暂缺《日本科学技术政策史》简介

导言 1

第一章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5

第一节 明治以后近代化的社会、经济基础(江户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 5

1. 农业生产 6

2. 工商业 6

3. 殖产兴业 7

4. 教育 7

第二节 江户时代的科学技术 9

1. 闭关锁国政策与科学技术 9

2. 幕藩体制与科学技术 9

3. 洋学的勃兴 10

4. 引进西洋技术 10

5. 派遣留学生 11

第三节 明治政府的科学技术政策 12

1. 雇佣外国人与派遣留学生 13

2. 明治政府的教育政策 13

3. 引进欧美产业技术 13

(1)工部省实施的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政策 14

(2)内务省实施的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政策 14

4. 造币业的技术引进 15

5. 专利法的制定 15

6. 民间产业的成熟和对科学技术活动的支持 15

7. 农业技术政策 16

(3)陆续创建研究所 17

(2)充实高等教育 17

(1)对科学技术研究给予资助 17

1. 科学技术的奖励政策 17

第四节 大正时期的科学技术政策 17

2. 设立理化学研究所 19

3. 奖励国产化 20

(1)产业奖励政策 20

(2)奖励工业产品国产化 20

(3)创立各种标准 21

4. 扶植军用工业 21

第五节 昭和初期的科学技术政策 23

1. 产业政策 23

2. 资源审议会的活动 24

3. 日本学术振兴会的建立及其意义 24

4. 学制改革 25

5. 创立科学研究费基金制度 26

6. 制定国家总动员法 26

7. 关于科学技术的总动员体制 26

8. 延续到战后的制度 29

第二章 战后科技政策的历史发展 33

第一节 新的科学技术政策的曙光(1945~1959年) 33

1. 时代背景 33

(1)占领军统治前期(战争结束~1950年) 33

(2)占领军统治后期(1950~1952年中期) 34

(3)占领结束至1959年 34

1 国际形势 34

4 科学技术政策登上国家政策舞台 35

3 与技术相关的产业振兴政策措施 35

2 国内社会形势 35

2. 科学技术政策的摇篮期(1945~1954年) 36

(1)GHQ有关科学技术的政策措施 36

1 技术院的解体及其善后措施 36

2 要求科学技术人员提交报告书 36

3 破坏加速器 37

4 改组理化学研究所为股份公司 37

5 有关工业所有权的临时措施 37

6 建立CIE(文化情报局)图书馆 37

7 美国学术顾问团访日 37

1 设置日本学术会议 38

8 协助改革学术体制 38

(2)设置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政府机构 38

2 设置科学技术行政协议会(STAC) 39

3 资源委员会的成立 41

4 工业技术厅的设立 41

5 航空技术审议会的设置 42

(3)引进外国技术 42

(4)学术体制的革新与科学的振兴 42

1 制定国立学校法等 42

1 国际交流 43

(5)其他有关科学技术的实施方针 43

2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统计 43

4 制定理科教育振兴法 43

3 制定文化功劳者年金法 43

2 资助民间学术研究机构的措施 43

3 工业标准化行政机构的变迁 44

4 制定计量法 44

3. 完善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的体制(1955~1959年) 45

(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体制 45

1 原子能利用 45

2 制定原子能三原则 45

3 科学技术厅设置后实施的各项政策 46

(2)科学技术厅的设置 46

1 设置的经过 46

1 设置的经过 47

(3)科学技术会议的设置 47

2 成立初期的情况和问题 47

2 设置法的内容和该机构的初期活动 48

(4)农林水产技术会议的设置 48

(5)文部省的科学技术方针提案 48

(6)学术领域的各项政策 49

(7)科学技术厅的政策措施 49

1 设立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 49

2 制定技术土法 50

3 改组理化学研究所为特殊法人 50

4 设置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 50

(8)产业技术方面的政策措施 50

1 保证出口产品质量的措施 50

2 专利法的重大修改 51

(1)国际形势 52

第二节 消除技术差距与自主开发技术(1960~1969年) 52

1. 时代背景 52

(2)国内形势 53

2. 科学技术的动向与科学技术政策 55

(1)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特点 55

1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55

2 科学技术的综合化与系统化 55

3 加强国际合作 55

4 发展技术贸易 56

5 技术差距问题 57

(2)科学技术会议第1号答询报告--以10年后为目标的振兴科学技术的综合基本方针 57

3 科学技术10年计划的目标 58

2 振兴科学技术方针的意义 58

1 振兴科学技术的基本原则 58

4 为实现目标所必需的方针 60

(3)各种审议会的活动 61

(4)科学技术基本法 63

(5)推动重大综合科研活动 63

(6)充实国立试验研究机构 64

(7)建设筑波科学城 65

(8)大型项目的实施 65

1 原子能开发 65

2 空间开发 66

(9)促进国产技术企业化 67

4 产业技术开发 67

3 海洋开发 67

(10)培养科学技术人员 68

(11)协助民间企业的科研活动 68

(12)科学技术信息的流通 69

(13)普及启发活动 70

1 “科学技术周”与“原子能日” 70

2 设立并资助科学普及团体 70

3 科学技术白皮书 70

(14)促进国际合作 70

(3)科学技术的参与者 72

(2)技术内容 72

(1)技术开发 72

1. 时代背景 72

第三节 追求协调的科学技术(1970~1979年) 72

2. 科学技术行政的开展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74

(1)总论 74

1 行政领导机构 74

2 资助机构 76

3 具体实施机构 76

4 审批机构 78

(2)公害防治及安全保护技术 78

(3)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技术 80

(4)系统技术 81

(1)技术开发能力 83

(2)技术内容 83

1. 时代背景 83

第四节 努力创造新价值(1980~1985年) 83

(3)科学技术的参与者 84

2. 科学技术管理和科技发展 84

(1)总论 84

1 宏观管理 85

2 资助政策 85

3 实施政策 85

4 政策法规 87

(2)生命科学的进展 88

(3)新材料技术的进展 89

(4)科技与人类的接合点技术 91

第五节 协作与竞争(1986年以来) 93

1. 时代背景 93

(1)经济动向 93

(2)政治动向 94

(3)社会动向 95

(4)科学技术动向 95

2. 国际合作与竞争 96

(1)协调优先 96

(2)科学技术政策的现状与展望 97

2. 科学技术会议的答询 101

1. 长远规划的政策特征及其意义 101

(1)以10年后为目标的振兴科学技术的综合基本方针(第1号答询) 101

第三章 政策手段和科技活动 101

第一节 长远规划的政策实施 101

(2)70年代综合的科学技术政策的基本方针(第5号答询) 107

(3)综合的科学技术政策的长期展望(第6号答询) 107

(4)新形势下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的基本方针(第11号答询) 107

3. 通产省的政策 108

4. 农林水产系统的研究开发管理 109

第二节 科研投资政策的演变 111

1. 1945~1955年的政策 111

2. 1956~1970年的政策 113

3. 1971~1985年的政策 114

4. 1985年以后的政策 115

(1)科研人员数量的变化 118

(2)理工科学生数量的变化 118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研人员及理工科学生数量的变化 118

第三节 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充实 118

2. 增加理工科大学生培养数量的政策 121

(1)增加大学新生名额 121

(2)委托代培(研究人员)制度 121

(3)建立与完善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21

3. 大学外的人才培养 122

(1)国内培养 122

(2)扩大国外留学制度 122

(3)研究交流法与人才培养 123

(4)研究人员的国际交流 123

4. 企业内的培养 123

(1)1945~1955年的企业内教育 123

(4)1976~1985年(经济低增长期与老龄化时代)的企业内教育 124

(2)1956~1965年(经济高增长前期)的企业内教育 124

(3)1966~1975年(经济高增长期至石油危机时期)的企业内教育 124

5. 完善科研的奖励、表彰制度 125

(1)发明协会(社团法人)的作用 125

(2)其他民间的科研奖励、表彰制度 125

(3)内阁总理大臣和科学技术厅长官的授奖制度 125

第四节 研究开发基础的巩固和加强 126

1. 科学技术信息活动的历史沿革 126

(1)科学技术信息的意义 126

(2)科学技术信息活动发展的历史 126

(3)对今后的展望 129

2. 完善研究设施 129

(1)民办中央研究所、基础研究所及研究所数量的演变 129

2 冈崎国立共同研究机构 130

(2)国立试验研究机构的新动向 130

1 高能物理研究所 130

3 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的风洞实验等设施 131

(3)建立基础技术研究促进中心 131

(4)建设筑波科学城 133

3. 专利制度的演变 133

(1)(明治时期)专利制度的引进及有关政策 133

(2)战后初期专利制度的混乱 134

(3)建立专利的早期公开制度 135

(4)有关条约与国际化 136

(5)知识产权问题 136

(2)召开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 140

4. 国民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 140

(1)开展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宣传活动 140

第五节 推动国内的研究交流 142

1. 研究交流 142

2. 促进国内产学官之间的研究交流 142

(1)实施研究交流的有关措施 143

1 第1号答询报告期间(1960~1970年) 143

2 第5号答询报告期间(1971~1977年) 143

3 第6号答询报告期间(1977~1984年) 143

4 第11号答询报告期间(1984~) 143

(2)保障研究交流的政策措施 143

1 制定研究交流的国家基本方针 145

2 健全保证研究交流顺利进行的制度 146

3 提供研究人员交流信息的机会 147

第六节 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 148

1. 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 148

(1)消除技术差距 148

(2)开发国产技术 148

(3)科学技术国际合作的进展 149

(4)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149

(5)日美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修订 151

(6)与世界共存的日本 152

4 走向自由化 153

3 技术引进的灵活运用 153

2 严格的引进审批条件 153

(1)技术引进制度的变化 153

2. 技术贸易政策与制度的变化及技术贸易动向 153

1 制定外资法 153

5 技术引进件数的发展 154

(2)技术出口制度的变化 154

1 制定技术出口所得特别扣除制度 154

2 出口所得特别扣除的技术与国外交易情况 155

3 技术出口件数的发展 155

(3)70年代以后的技术贸易 156

1 70年代以后技术的引进及转移 156

2 不同地区的技术引进及转移 156

3 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技术引进及转移 156

(3)有关科学技术行政的意见 162

(5)第1届临时行政调查会答询报告的实施 162

(4)科学技术基本法 162

第七节 加强行政体制 162

(2)第1届临时行政调查会 162

(1)行政审议会 162

1. 第1届临时行政调查会 162

(6)各省厅裁减1局 163

(7)行政改革三年计划 163

(8)行政监理委员会的意见 163

2. 第2届临时行政调查会 163

(1)第2届临时行政调查会的设置 163

(2)第2届临时行政调查会的基本答询 163

(5)临时行政改革促进审议会的答询报告 164

(3)临时行政改革促进审议会 164

(4)临时行政改革促进审议会答询的基本构思 164

(6)行政改革大纲 165

(7)实现了的行政改革 165

第四章 主要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 169

第一节 大科学 169

1. 原子能 169

(1)原子能开发利用体制的完备 169

1 原子能预算 169

2 原子能委员会的诞生 169

3 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的研究开发体制 170

4 与国外签订协议 170

5 原子能安全委员会的诞生 170

2 确定建设轻水反应堆 171

(2)原子能发电 171

1 引进国外核反应堆 171

3 选址的困难及其对策 172

4 运转率下降 172

5 改进标准化设计 172

6 三厘岛(TMI)核电站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173

(3)建立核燃料再生循环 173

1 核燃料循环政策 173

2 浓缩铀 174

3 使用过的燃料再处理 174

4 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置 174

1 新型动力反应堆开发政策 175

5 核不扩散政策的进展 175

(4)新型动力反应堆的开发 175

2 高速增殖反应堆 176

3 新型转换反应堆与CANDU反应堆的引进问题 176

4 核聚变 176

2. 空间开发 177

(1)最初的空间开发预算与第3次国际地球观测年 177

(2)观测火箭的特征 179

(3)健全空间开发体制 180

(4)从自主开发转向技术引进 181

(5)发射人造卫星 182

1 M火箭 182

3 N--Ⅱ火箭 183

2 N火箭 183

4 H--Ⅰ火箭 184

5 H--Ⅱ火箭 184

6 人造卫星开发体制 186

(6)国际合作及其进展情况 186

(7)日本的空间开发水平及今后的作用 187

3. 医学、生命科学 187

(1)重组脱氧核糖核酸(DNA)技术 188

(2)癌症研究 189

4. 海洋开发 191

(1)开展海洋开发 192

(2)开展深海调查 193

2 日德海洋科学技术分委员会 194

1 日法海洋开发专业委员会 194

(3)地球环境问题的对策 194

(4)海洋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 194

3 有关天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美会议--海洋资源与工程调整委员会(UJNR/MRECC) 195

4 日美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195

5 日中黑潮合作调查研究 195

(5)海洋在区域开发中的作用 195

1 蓝宝石计划 195

2 海洋改造设想 196

3 海上人工岛设想 196

1. 大型土木建筑 197

(1)1945年以前的建设技术(现代化的曙光) 197

第二节 与完善基本建设项目有关的技术领域 197

(2)1945~1955年的建设技术(国土复兴期、经济重建期的建设技术) 198

(3)1956~1965年的建设技术(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建设技术) 199

(4)1966~1975年的建设技术(生活环境的改善与建设技术) 200

(5)1976~1985年的建设技术(节能和建设技术) 201

(6)80年代中期以后的建设技术(新领域开发与尖端技术) 202

(7)今后的建设技术政策 202

2. 铁路 204

(1)原有线路及新干线的技术发展 204

1 运输安全、信息化 204

2 提高速度与动力现代化 205

3 噪声对策 207

(2)今后的技术发展设想 208

4 土木结构物 208

3. 通讯 209

(1)电信通信政策及电信通信事业发展的历史 209

1 电信通信事业 209

2 广播电视事业 210

(2)电信通信技术分论 211

1 传送、交换技术 211

2 数据通信 212

3 卫星通信 212

4 移动通信 213

5 ISDN 213

6 广播 214

1. 造船 215

第三节 主要产业技术领域 215

(1)新船制造量 216

(2)造船公司的规模 217

(3)造船技术的历史 218

1 技术开发体制 218

2 船舶技术的发展 218

3 造船技术的发展 218

(4)今后的展望与课题 219

2. 钢铁 219

(1)钢铁业与节能 221

(2)我国钢铁产品的质量 222

(3)技术开发的状况 223

3. 石油化工 225

1 制造工序概要 226

(1)乙烯 226

2 技术发展 227

(2)高密度聚乙烯 228

4. 汽车 232

(1)以复兴和大批量生产体制为目标 232

(2)开发与社会协调的技术 233

(3)开展兼顾质量与生产率的技术 235

(4)我国汽车产业的课题与方向 235

5. 家用电器 236

(1)晶体管的民用化--晶体管收音机 236

(2)日本民用电子技术发展的关键--电视机 236

(4)AV系统化的核心--音响 238

(3)向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家用录像机 238

6. 计算机 239

(1)从开发时代走向产业时代 240

(2)令人瞩目的发展 240

(3)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序幕 241

7. 农业 242

(1)从战后初期到1955年前后 243

(2)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 243

(3)70年代初到80年代前期 245

(4)1985年以后的动向 246

参考文献 248

译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