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
§1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1
目录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
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8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系 21
§3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30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30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36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和发展 40
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 40
§1 物质 40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43
物质和物质形态 45
§2 运动 47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 48
运动的绝对性质和相对形式 50
§3 时间和空间 53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56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56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58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60
§4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60
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62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实践意义 66
第3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68
§1意识的起源 68
意识产生的自然基础 68
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 71
意识起源观点的理论意义 74
§2意识的本质 75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5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7
意识和思维模拟 79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82
§3 意识的作用 82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84
第4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87
§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87
事物、现象的普遍联系 87
具体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89
辩证联系和科学发展 91
§2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93
运动、变化和发展 93
发展的观点和革命实践 96
两种发展观的对立 99
§3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99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102
第5章对立统一规律 107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07
矛盾、同一性、斗争性 107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 109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10
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111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14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6
矛盾的普遍性 116
矛盾的特殊性 118
及其意义 12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23
第6章质量互变规律 126
§1 质、量、度 126
质 126
量 128
度 129
§2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30
量变和质变 130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31
§3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33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 133
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 135
§1 肯定和否定 140
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形成事物的自己运动 140
第7章否定之否定规律 140
辩证否定的特征 142
§2 否定之否定 144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145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要意义 147
§3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48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148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150
掌握否定之否定特殊性的重要意义 151
§1原因和结果 153
第8章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153
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154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54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56
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60
§2 必然性和偶然性 161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61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62
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65
§3可能性和现实性 167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67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70
由可能向现实转化中的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171
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72
§4 内容和形式 172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73
内容和形式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76
§5现象和本质 178
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178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79
科学的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81
§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84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 184
第9章认识和实践 184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186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189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91
§2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195
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195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97
§3认识的辩证运动 199
由实践到认识 200
由认识到实践 204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05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08
归纳和演绎 208
§4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08
分析和综合 210
抽象和具体 211
第10章真理 215
§1 客观真理 215
真理是客观的 215
真理和谬误 217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22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2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23
§3 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作用 227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27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230
§4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233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233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35
第11章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239
§1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239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39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革命 243
§2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250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 250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254
§3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56
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6
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9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61
§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262
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62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64
第12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69
§1 生产力 269
生产力及其构成 269
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 276
§2生产关系 277
生产关系的内容 278
生产关系的类型 281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8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28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88
第13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93
§1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93
经济基础 293
上层建筑 297
社会形态 300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0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303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09
§3 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31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312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319
第14章阶级国家革命 324
原书缺页 371
意识形态诸形式的区别和联系 371
第16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77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77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377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81
历史创造活动的制约条件 383
§2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86
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个人 386
历史人物的社会制约性 388
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 391
§3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393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93
无产阶级领袖和群众的关系 397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99
第17章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402
§1 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 402
社会前进发展的总趋势 402
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04
§2 人类的解放 407
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407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410
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的统一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