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经济发展理论的形成 4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4
一、经济增长 4
二、经济发展 6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7
第二节 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 8
一、通用的衡量标准 8
二、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量指标 10
三、实际生活质量指数 11
四、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设计的综合指标 13
第三节 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4
一、早期经济发展思想 14
二、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20
三、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22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 27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27
一、 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27
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9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 32
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2
二、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 35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思想 37
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思想 37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思想 39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44
第一节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战略 44
一 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构成 44
二、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 46
三、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 48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及分析 49
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 49
二、对中国原有经济发展战略的反思 51
三、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原则 54
第三节 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战略 56
一、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针 56
二、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与措施 59
第四章 资金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63
第一节 资金积累与经济发展 63
一、资金积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63
二、我国资金积累的经验教训 65
三、确立合理的积累率 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资金积累途径 69
一、国家政府的积累 69
二、企业积累 71
三、家庭个人储蓄 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投资决策 73
一、投资标准与成本——利得分析 73
二、中国投资决策的基本状况 78
三、中国的投资体制与投资政策 81
第五章 人口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84
第一节 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 84
一、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84
二、中国人口数量变动及经验教训 87
一、人口素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0
第二节 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 90
二、我国人口素质状况及提高人口素质途径 93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 97
一、人口流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7
二、中国人口流动状况 99
三、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102
第四节 实现充分就业 促进经济发展 104
一、充分就业与经济发展 104
二、中国劳动就业状况 106
三、努力开创劳动就业新局面 108
一、科技进步与生产力变革 111
第一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 111
第六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111
二、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 115
三、科技进步与经济结构变化 117
第二节 科学技术分类与发展的选择 120
一、科学技术的分类 120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选择 124
第三节 实现科技进步的有效途径 127
一、加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工作 127
二、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 130
三、改革和完善科技管理体制 133
一、自然资源及特征 135
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135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 135
二、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137
三、自然资源短缺 138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140
一、自然环境及特点 140
二、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41
三、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 142
第三节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145
一、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145
二、我国资源开发中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147
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管理 148
第八章 产业结构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150
第一节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 150
一、产业与产业结构 150
二、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主题 151
三、产业结构变动的决定因素 152
第二节 产业结构变动机制 154
一、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变动总趋势 154
二、产业结构优化 156
三、产业结构的变动机制 157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 163
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动力 163
二、主导产业演进——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途径 165
三、协调——增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支点 167
四、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杠杆 168
五、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契机 170
第九章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 172
第一节 农业发展与经济发展 172
一、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172
二、农业发展是抑制和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前提条件 174
第二节 中国农业的转型与特点 177
一、农业的转型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 177
二、中国农业转型特点 180
一、发展农村市场经济 186
第三节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 186
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189
三、推动农村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 191
四、加速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193
第十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道路 195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 195
一、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195
二、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 198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203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道路 207
一、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207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 209
三、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 212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发展 215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经济发展 215
一、区域经济的内含 215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217
三、区域经济与经济发展 221
第二节 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选择 224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启迪 224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227
一、外部资源及特点 235
第十二章 外部资源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235
第一节 外部资源与经济发展 235
二、外部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因 236
三、外部市场与经济发展 237
第二节 利用外部资金与我国经济发展 239
一、利用外部资金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39
二、我国利用外部资金的主要形式 241
三、我国利用外部资金的规模 244
第三节 技术引进与我国经济发展 245
一、技术引进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245
三、我国的技术引进 247
二、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式 247
第四节 借鉴西方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249
一、借鉴科学管理经验 249
二、借鉴行为科学思想和方法 250
三、借鉴西方企业组织建设的某些原则和形式 251
四、借鉴西方企业管理中的现代管理技术 252
第十三章 对外贸易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253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253
一、对外贸易及其类型 253
二、对外贸易理论及其发展 254
三、对外贸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256
一、补偿贸易 258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几种主要形式 258
二、技术贸易 260
三、服务贸易 263
第三节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265
一、对外贸易政策 265
二、保护贸易 265
三、自由贸易 268
四、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 268
第一节 政府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 270
一、政府宏观调控的内含及类型 270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270
二、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与目标 272
三、政府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 274
第二节 政府宏观调控的机制 277
一、政府宏观调控的传递机制 277
二、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的基本特征 279
第三节 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 281
一、宏观财政政策调节手段 281
二、宏观金融政策调节手段 283
三、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 284
主要参考书目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