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文化与历史文化 1
第一节 “文化”漫谈 1
一、“文化”定义举要 1
二、“文化”与“文明” 4
第二节 “文化热”与中国历史文化 6
一、“文化热”的历史底蕴 6
二、历史与历史文化 8
第二章 远古之旅——中国文化的发生 10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古人类 10
一、中国文化源头之争 10
二、祖先大发现 12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产生 15
一、石器——最早的文化杰作 15
二、火的使用——与动物的最后诀别 16
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17
一、华夏文化的奠基 18
第三节 传说中的文明 18
二、“禅让”背后的真实 22
三、文明的曙光 26
第三章 殷商时期——“天真无邪”的“神本”文化 30
第一节 “失落”的文明 30
一、数千年的疑惑 30
二、夏文化探微 32
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34
第二节 “神本”的执著 34
二、“天命”荫蔽下的暴虐 38
第三节 “活泼好动”的商族人 42
一、迁徙不定的“前八后五” 42
二、“殷人东渡”与玛雅文化 43
第四章 西周时期——“人本”的觉醒 47
第一节 从“神本”到“人本” 47
一、“人本”的基础 48
二、以殷商为鉴 51
一、宗法制的完善 53
第二节 宗法制的完善与周礼的制作 53
二、周礼的制作 58
第三节 宗法制的影响 60
一、“家天下”与“家国同构”长期延续 60
二、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61
三、等级观念严重,等级制度森严 64
四、注重血缘身份,强调亲缘关系 66
五、强调伦常,提倡忠孝 68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70
第一节 “百家争鸣”的历史必然 70
一、经济的“富足” 70
二、政治形势的要求 71
三、阶级状况的复杂和私学的兴盛 72
第二节 “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 73
一、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74
二、道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83
三、法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86
四、墨家与墨子的“兼相爱” 90
五、阴阳家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92
六、其他学派及代表人物 94
第三节 “元典性”文化典籍的制作 95
一、儒家经书 96
二、诸子的著述 99
第四节 历史呼唤统一 100
一、业已成形的统一市场 101
二、趋于一致的政治制度 103
三、强烈的人民呼声 107
第六章 秦汉时期——从大统一到大一统 113
第一节 统一——中国文化的必然归宿 113
一、地理环境的“导向” 113
二、小农经济的选择 116
第二节 文化大统一 120
一、地同域 120
二、书同文 123
三、度同制 125
四、行同伦 126
第三节 从大统一到大一统 128
一、“焚书坑儒”的失败 129
二、“独尊儒术”的成功 138
第四节 皇帝制度的开创 141
一、“皇帝”名号的确定 141
二、避讳和专享制度的规定 143
三、名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44
四、尊君抑臣朝仪的制定 149
五、后宫制度的建立 150
第五节 宏阔壮丽的文化大气象 151
一、空前规模的秦汉帝国 151
二、恢弘无比的文化制造 152
三、汉赋与《史记》 160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多元与民族大融合 165
一、玄学兴起的背景 167
第一节 玄学的兴起 167
二、玄学与“魏晋风度” 170
第二节 道教的创制 175
一、道教的形成 175
二、道教形成的原因 177
第三节 佛教的传播 179
一、佛教在汉代 179
二、佛教的兴盛 180
第四节 民族文化大融合 182
一、“永嘉之乱”与民族大迁徙 182
二、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184
第八章 隋唐时期——文化的隆盛时代 188
第一节 隋唐文化的历史背景 188
一、“开明”君主的接连涌现 188
二、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194
三、民族大融合的继续 195
四、地主阶级结构的变化 196
第二节 隆盛的文化 198
一、唐诗与“诗仙”李白 198
二、儒、释、道并行发展 201
三、与异域文化的广泛交流 205
第九章 两宋时期——文化的精致与阴郁 210
第一节 宋文化突变的原因 210
一、北方游牧部落的强大 211
二、“重内轻外”政策的实施 213
第二节 理学的构建 217
一、理学的形成及主要理论 217
二、理学对女子的摧残 221
第三节 科技水平的提高与城市的繁荣 224
一、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 224
二、城市的繁盛和市民文化的勃兴 226
第十章 辽金夏元时期——中国文化最后的西传 228
一、第三次民族大融合 229
第一节 农牧文化的融会与冲突 229
二、农牧文化的冲突 233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广泛交流 234
一、蒙古大帝国的建立 234
二、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游记》 236
三、元朝与亚洲、非洲各国的交通往来 237
第十一章 明清时期——传统文化的沉暮与总结 240
一、宰相之制的取消 241
第一节 专制制度极端强化 241
二、伴君如伴虎 242
三、宦官干政与特务横行 244
四、文字狱的迭兴 245
第二节 走向全面的封闭 249
一、闭关锁国的历史背景 249
二、从“开放”到闭关锁国 251
第三节 传统文化大总结 254
一、超大型图书的编纂 254
二、启蒙三大家的主要思想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