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 3
第一节 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动力 3
第二节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相关范畴 8
第三节 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20
第四节 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 25
第五节 内部审计的机构和人员 26
第六节 内部审计环境 30
第二章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35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种类 35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设计、测试和评价 39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47
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50
第五节 内部控制系统的描述 54
第三章 内部审计准则和制度体系 69
第一节 国际上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制度体系 69
第二节 中国现有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制度体系 76
第三节 中外内部审计准则比较 82
第四章 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90
第一节 内部审计证据的定义和标准 90
第二节 内部审计证据的类型 93
第三节 收集内部审计证据的相关条件 95
第四节 内部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 98
第五节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和分类 104
第六节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复核 109
第七节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 118
第一节 确立内部审计程序的意义 125
第五章 内部审计程序概述 125
第二节 内部审计程序的定义及步骤 127
第三节 内部审计程序的分类 129
第四节 内部审计程序案例分析 134
第六章 审计对象的选择和审计准备 140
第一节 选择被审计者的标准 140
第二节 制定审计日程安排表 146
第三节 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161
第四节 研究背景资料准备审计资源 165
第五节 制订审计方案、审计授权 168
第一节 初步调查 177
第七章 初步调查和内容控制测试 177
第二节 内部控制测试 179
第八章 扩大测试和审计发现 188
第一节 扩大测试 188
第二节 审计发现 192
第九章 审计报告 203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定义和作用 203
第二节 审计报告标准和基本模式 206
第三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检查、修订 212
第四节 内部审计报告的发送和保存 217
第五节 中期报告和其他内部审计关注内容 218
第一节 后续审计的标准 223
第十章 后续审计和审计评价 223
第二节 后续审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226
第三节 审计评价 234
第十一章 内部审计管理 239
第一节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 239
第二节 内部审计部门管理 245
第十二章 内部审计的软件环境——审计沟通与审计协调 255
第一节 审计沟通的意义 255
第二节 内部审计师的沟通 262
第三节 内部审计师的协调 274
第十三章 内部审计抽样 292
第一节 抽样审计概述 292
第二节 统计抽样 303
第三节 非统计抽样 315
第四节 其他抽样方法 318
第十四章 内部审计的定量方法 331
第一节 定向抽样方式和数据模型分析 331
第二节 概率分析、线性规划技巧 337
第三节 学习曲线和计划评审法 347
第四节 灵敏度分析、博弈对策论和最优经济定货量 351
第五节 排队管理 358
第十五章 计算机审计 363
第一节 评估计算机对控制环境的影响 363
第二节 EDP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370
第三节 计算机仿真技术审计应用——规划计算机审计 377
第四节 计算机审计的电子商务和人力资源管理 384
第五节 计算机舞弊审计 392
第十六章 财务会计的内部审计 403
第一节 采购业务的内部审计 403
第二节 生产业务的内部审计 405
第三节 销售业务的内部审计 408
第四节 存货的内部审计 409
第五节 固定资产业务的内部审计 410
第六节 筹资、投资业务的内部审计 411
第七节 货币资金的内部审计 412
第一节 经营、绩效和顾客满意度审计 414
第十七章 经营审计和其他相关内部审计 414
第二节 人力资源审计和离任审计 423
第三节 环保资源的内部审计 432
第四节 保险基金的内部审计 435
第五节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 437
第六节 舞弊审计 440
第十八章 内部审计拐点——审计信息工作方法与技术 446
第一节 审计信息概述 446
第二节 审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450
第三节 审计信息的应用 452
附录:内部审计实务具体标准 456
参考文献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