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文化·社会·文艺:在通观行程中发现 1
第一编 文化与人 5
纹花--文化的通观 5
文化研究中的悖论 13
心、言、文:语文的文化学视野 21
修辞文化通观 26
创造作为整体的中国现代文化 32
文化休克 34
文艺评论的文化学视野 37
社会化、时间和历史 42
两难境地及其他 45
对中国文化特征的再认识 49
电视竞技节目和群众的文化主体性 55
唐人街中国文化风味 59
从女儿盼望“老公公”谈起 61
人在文化中的主体性问题 65
生与死 67
立体的人 71
人以时分 74
角色距离的分析 77
人与人:实践的动态关系 81
街角少年和大院成人 85
残废人的“生命的权利” 88
第二编 社会与文艺 93
社会学能为文艺开辟新的视野 93
文艺社会学与社会学视野中的文艺 96
寻找母题 104
曲旧和寡:影视作品和观众的人生经验 107
身内优缺点身外找原因 109
影视与梦幻工厂 111
在游行音乐热之类的后面 114
演员间的交互感应 116
随便使用替音演员,这很不好 117
屏幕之外 119
编导,小心不要跑到台前来 121
戏剧在寻找英雄汉 123
亲切点,亲切点,再亲切点 126
电视剧比照戏曲:能开一条新路吗 127
电视剧需要“迎合观众” 131
突出“讲话”因素,电视寻找自我 135
人在视线内,人在心头中 138
漫画还要更“漫”些 140
流行歌曲,到戏曲中去汲取灵感 142
马后炮评论和评论的前导性 144
文学作品:虚拟的现实和实在的现实 145
流行·时髦·新潮:小心黑皮夹克效应 148
下一个口袋开在哪里?艺术创新心态的追索 151
第三编 失落与寻找 157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人证》 157
《血疑》 163
《父女之间》 167
《新星》 169
《第二梯队开始行动》 172
《珍妮的肖像》 174
《格洛莉娅》《灰阑记》 176
《茜嫂的盒饭店》 178
《彩色的问号》 180
《机组乘务员》 181
《W·M》 183
《故土》 186
《在水一方》 187
《少年犯》 190
《秋天里的春天》 191
《诽谤》 193
《瓜园曲》 195
《潘金莲》 196
《血的迷路》 198
《阿信》 200
《女刑侦队长》 202
《失踪的女中学生》 204
《浪花之恋》《蒲田进行曲》 209
《第七个目标》 213
《天才与疯子》 215
《月朦胧,鸟朦胧》 218
《W的悲剧》 220
《橄榄》 222
《三寸金莲》 226
《卡门》 229
谢晋 231
琼瑶 236
《假如……》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