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纺织性能测试的组成 1
第一节 纺织性能测试工程学的意义 1
第二节 纺织性能的测试体系 2
第三节 本书的安排 3
第二章 纺织试验一般事项 6
第一节 取样方法 6
一、取样的种类 6
二、短纤维和长丝的取样 6
三、宝塔筒子、筒子纱、绞纱的取样 7
四、针、棉织物的取样 7
一、标准状态 8
第二节 试验条件和试样准备 8
二、试样准备 9
第三节 试验次数的决定方法 10
第四节 测定结果的整理 11
一、测定数据的整理方法(数值的取舍方法) 11
二、测定数据的统计表示法 12
三、大量测定数据的整理方法 13
第三章 按照纺织性能分项的测试方法 17
第一节 内部结构 17
一、聚合体组成 17
(一)化学结构 17
(二)共聚物组成 18
(一)立体等规性 19
二、聚合体的基本结构 19
(三)端基 19
(四)杂键 19
(二)共聚物链的形式 21
(三)分子量 22
(四)分子量的分布 22
三、聚集态结构 23
(一)结晶结构 23
(二)结晶度 24
(三)结晶大小和形状 24
(四)长的周期 24
(七)定向性 25
(六)折叠结构和非折叠结构 25
(五)非晶密度 25
(八)非晶区的结构 26
四、混聚物的结构 26
(一)混合聚合体的结构和组成 26
(二)混合聚合体的分散状态 27
(三)添加剂的组成 27
(四)添加剂的分散状态 27
第二节 外部结构和形状 33
一、纤维的结构和形状 33
(一)截面形状 33
(三)侧面结构 34
(二)复合结构 34
二、纱的结构 35
(一)组成纱的纤维 35
(二)纱的种类 36
(三)捻度结构 36
(四)纱内纤维的混和状态 38
三、织物结构 39
(一)构成织物的纱线 39
(二)织物种类 39
(三)密度,覆盖系数,单位面积的重量 40
(一)纤维长度 41
四、长度 41
(四)截面形状 41
(二)纱线长度 42
五、粗细,厚度,膨松性 43
(一)细度,支数 43
(二)厚度 46
(三)膨松性 46
六、抱合性 47
七、卷曲 47
(一)卷曲形状 48
(二)卷曲拉伸特性 49
(三)卷曲回复性,坚牢性 50
八、捻力矩和缠结 51
(四)卷曲发生性 51
第三节 物理性质 56
一、光学性质 56
(一)透明性 56
(二)折射率 57
二、热学性质 58
(一)热转移性 58
(二)比热 58
(三)导热性 59
(四)耐热性 59
(一)导电性 60
(二)电感性 60
三、电学性质 60
(三)带电性 61
四、收缩性 63
(一)热收缩性 63
(二)湿润收缩性 64
五、摩擦性 64
六、热可塑性 66
七、膨润性 67
第四节 机械性质 73
一、伸长性 73
(一)应力-应变曲线 73
(二)弹性 75
(三)断裂强度和伸长度 75
(四)单轴拉伸和双轴拉伸 76
二、拉裂和脆裂性能 78
(一)拉裂性能 78
(二)脆裂性能 78
三、屈曲性 79
四、压缩性 81
五、剪切性和扭曲性 82
(一)剪切性 82
(二)扭曲性 84
六、疲劳性和磨损性 84
(一)疲劳性 84
七、粘弹性 86
(二)磨损性 86
(一)静粘弹性 87
(二)动粘弹性 88
八、温度对机械性质的影响 90
九、冲击性能 91
第五节 化学性质 96
一、油脂和树脂 96
(一)含量和组成 96
(二)附着物的性质 99
二、渗出性 99
三、夹杂物 101
四、耐药物性 102
五、耐气候性 104
六、气体着色性 105
第六节 不匀疵点 109
一、纤维的不匀疵点 109
(一)化学纤维的不匀疵点 109
(二)天然纤维的不匀疵点 110
二、纱的不匀疵点 111
(一)纱不匀的测试 114
(二)疵点数的测定 116
(三)强伸度不匀与应力不匀的测定 117
(四)捻度不匀的测定 117
(五)染色不匀的测定 117
(一)织物疵点的种类 118
三、织物的不匀疵点 118
(二)疵点的代表性分析方法 120
第七节 外观 123
一、视觉的一般特性 123
二、色彩特性 124
(一)测色 124
(二)表色 124
(三)白度 127
三、光泽特性 127
(一)光泽强度 127
(二)光泽的质感 127
(二)摄影法 130
(一)光学的方法 130
四、布面 130
(三)色与光泽 130
(三)力学的方法 132
五、织物悬垂性 132
第八节 风格 136
一、风格的定义和分类 136
二、风格测试方法的设想 137
三、风格的官能检查法 138
四、风格的测试法 139
(一)厚度风格 139
(二)屈曲风格 140
(五)滑溜风格 142
(三)压缩风格 142
(四)拉伸风格 142
(六)剪切风格 143
第九节 染色牢度 148
一、日晒牢度 148
二、洗涤牢度 149
三、热水牢度 152
四、水浸牢度 152
五、海水牢度 152
八、熨烫牢度 153
九、升华牢度 153
六、汗渍牢度 153
七、摩擦牢度 153
十、氧化氮气体牢度 155
十一、干洗牢度 156
第十节 传递性能 160
一、水分传递性能 160
(一)皮亚斯、李斯、奥登的浸透性测定装置 160
(二)魏兰等人的浸透性测定法 162
二、热传递性能 165
(一)仅限于热本身的传递性能 165
(二)水分渗透指数 167
三、空气传递性能 169
(二)吸声率的波长特性 171
四、声音传递性能 171
(一)吸声率种类 171
(三)抗粘型直射吸声率 172
(四)板状共振型共振周波数 173
(五)单位面积阻抗法 173
第十一节 实用性质 179
一、耐皱性和洗可穿性 179
(一)耐皱性 179
(二)洗可穿性 179
二、洗涤收缩性 180
三、防污性和净争洗性 181
(一)防污性 181
(二)净洗性 182
(一)阻燃性和抗燃性 183
四、抗燃性 183
(二)抗熔融性 184
(三)分解发生气 185
五、带电性 186
六、抗起球性和抗泛白性 188
(一)抗起球性 188
(二)抗泛白性 189
七、耐久性 190
(一)形态稳定性、耐起拱性、打褶性 190
(二)缺陷的形成 191
一、皮肤损害性 195
第十二节 卫生性质 195
二、防霉、防菌和防虫性 196
(一)防霉性和防菌性 196
(二)防虫性 198
三、残留物和残臭 199
(一)织物处理剂的鉴别 199
(二)树脂整理织物的甲醛臭 200
(三)树脂整理织物的氨臭 200
四、皮肤接触毒性和口服毒性 200
第十三节 加工性 202
一、纺纱性 202
(一)假捻加工性 211
二、长丝加工性 211
(二)其它变形加工性 214
三、织造性 214
(一)制织性 214
(二)制编性 218
(三)簇绒加工性 231
四、染整加工性 235
(一)染整加工工程 235
(二)煮练、漂白性 236
1.退浆、煮练 236
2.漂白、荧光增白 237
1.对各种染料的染着性能 238
(三)染色性 238
2.染色作用 240
3.匀染性 242
4.配合染色性 242
5.拔色性 243
(四)后整理性 243
五、缝纫加工性 246
(一)布料使用性 246
(二)可缝性 248
(三)熨烫性 250
(四)产品评价 252
一、羊毛 254
第四章 按照纺织材料分项的测试方法 254
第一节 短纤维,纤维束类 254
二、棉,麻 255
三、粘胶纤维 258
四、合成纤维 260
第二节 长丝类 265
一、蚕丝 265
二、粘胶丝,铜氨丝,醋酸丝 268
三、合成纤维长丝 272
第三节 特种纤维 279
一、玻璃纤维(纺织纤维) 279
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斯潘达克斯) 281
二、膨体变形丝 286
第四节 纱线类 286
一、短纤纱 286
三、复合结构丝 288
第五节 特种纱线 292
一、缝纫线 292
二、手工编结毛线 293
三、渔网线 295
四、绳索类 295
第六节 服装用布类 298
一、外衣用布类 298
二、中衣类 302
三、内衣类 303
第七节 特殊衣料用布类,杂品 308
一、婴儿服 308
二、工作服,制服 310
三、防寒和防水服装 312
四、体育运动用服装 313
五、日本和服 315
六、医疗和实验用服料 317
七、衣服装饰品,杂品 318
八、衬里布 319
九、夹里(或衬垫布) 320
十、袜类 320
十一、假发 322
十二、伞面料 324
第八节 家庭用及室内装饰用织物 329
一、被褥类 329
二、毛毯和绒布 331
三、床上用纺织品 332
四、地毯 333
五、幕帘类 336
六、椅垫用布 338
七、壁布 339
八、毛巾类 339
九、夜用服装类 340
一、轮胎帘子线 342
第九节 工业用纺织品 342
二、传送带用底布 345
三、网类 345
四、绳索类 349
五、篷布类 351
六、软管类(橡胶管、聚氯乙烯管) 354
七、无纺织布 355
八、过滤布 357
九、袋类 358
二、比较简单的定性试验 360
(一)物理方法 360
一、前处理 360
第十节 鉴别法 360
(二)化学方法 364
1.燃烧试验 364
2.热可塑性、石蕊反应、含氯含氮量试验 365
3.对试剂的溶解性试验 365
4.着色试验 367
(三)混纺纱鉴别法 371
第五章 影响纤维性能和织物性能的主要因素 376
第一节 影响纤维性能的主要因素 376
一、外部结构(与第三章第二节相对应) 376
(一)卷曲 376
(二)扭矩,扭结 378
1.折射率 381
二、物理性质(与第三章第三节相对应) 381
(一)光学性质 381
2.透明性 383
3.光泽 384
(二)热学性质 384
1.玻璃化转移温度 384
2.熔点(一次转移点) 386
3.软化点 387
4.比热 387
5.导热性 388
6.耐热性(耐老化性) 388
1.导电性 389
(三)电学性质 389
2.带电性 391
3.电感性 391
(四)收缩性 392
1.热收缩性 392
2.湿态收缩性 392
(五)摩擦特性 393
(六)热可塑性 393
(七)膨润性 394
1.吸湿性 394
2.膨润性 394
(一)伸长性 398
三、机械性质(与第三章第四节相对应) 398
(二)粘弹性 401
(三)扭曲性 404
(四)屈曲性 405
(五)冲击性 406
(六)磨损、疲劳性 406
四、化学性质(与第三章第五节相对应) 411
(一)耐药物性 411
(二)耐气候性 411
五、不匀疵点(与第三章第六节相对应) 415
六、染色加工性(与第三章第十三节四相对应) 417
(一)单位面积重量 423
一、外部结构(与第三章第二节相对应) 423
第二节 影响织物性能的主要因素 423
(二)被覆性 424
二、机械性质(与第三章第四节相对应) 426
(一)耐磨损性 426
(二)耐撕裂性 427
三、不匀疵点(与第三章第六节相对应) 430
四、外观(与第三章第七节相对应) 431
(一)颜色 431
(二)白色性 432
(三)光泽 432
(四)表面组织 433
(五)曲面造型性 434
五、风格(与第三章第八节相对应) 437
(一)厚度 437
(二)压缩 440
(三)屈曲 441
(四)伸长 443
(五)剪切 444
(六)滑溜性 445
六、染色牢度(与第三章第九节相对应) 450
七、实用性质(与第三章第十一节相对应) 454
(一)防皱性和洗可穿性 454
(二)洗涤收缩性 454
(三)防污性和净洗性 455
(四)难燃性 456
(五)带电性 457
(六)抗起球性,抗泛白性 457
(七)耐久性 459
1.形态稳定性 459
2.缺陷的形成 460
八、卫生性质(与第三章第十二节相对应) 462
九、缝纫加工性(与第三章第十三节五相对应) 465
(一)底线断线 465
(二)线缝收缩 467
(三)熨烫性 468
(四)尺寸稳定性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