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研究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文勋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10682083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

序&王运熙 1

绪论 1

第一章 《文心雕龙》的产生及其影响 12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文化渊源 12

一、儒学文化渊源 13

二、道家文化渊源 15

三、佛家文化渊源 19

第二节 《文心雕龙》对前人文论、诗论的总结和继承 24

一、缘情说的确立 26

二、想像论的发挥 27

三、意象论的发展 28

四、风格论的形成 29

五、声律说的影响 32

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33

一、理论的系统性 33

二、理论的深刻性 34

三、理论的实践性 37

第二章 隋唐至宋代的《文心雕龙》研究 41

第一节 概述 41

第二节 隋唐时期《文心雕龙》的影响和研究 43

一、史学家的著录和评论 45

二、一些作家文人的征引和评论 48

三、日本弘法大师与《文心雕龙》 50

第三节 《文心雕龙》在宋代的影响 53

一、著录和介绍 53

二、选录和引用 55

第四节 刘勰“原道”思想对唐宋文学思想的影响 56

一、初唐文学家和史学家论“道” 57

二、唐代古文运动的“文以明道”思想 58

三、宋代古文运动的“文以载道”思想 60

第三章 元、明时期的《文心雕龙》研究 63

第一节 文学思想的变化与《文心雕龙》研究的兴起 63

一、复古思潮与“明道”传统 64

二、性灵与情性 64

三、格调辨体与刘勰的体性说 65

四、文体研究 66

第二节 版本与序跋 66

一、《文心雕龙》的元、明版本 67

二、序、跋对《文心雕龙》的评论 70

第三节 征引和评论 76

一、评点 76

二、品评 78

三、采摭和引用 79

第四章 清代的《文心雕龙》研究 82

第一节 著录、征引和考证校注 82

一、著录 82

二、征引 83

三、考证和校注 84

第二节 序跋与品评 86

一、孙梅和章学诚的评论 86

二、沈叔埏和李执中的两篇《〈文心雕龙〉赋》 89

三、刘开、刘毓崧和张松孙的评论 91

第三节 黄注与纪评 94

一、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 94

二、纪昀的《文心雕龙》评点 96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文心雕龙》研究 100

第一节 注释和札记专著 101

一、李详的《文心雕龙补注》 101

二、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 103

三、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 108

第二节 文学批评史中的研究 114

一、陈钟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 114

二、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 116

三、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117

四、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通论》 118

第三节 《文心雕龙》评论文章 120

一、概述 120

二、杨鸿烈的《文心雕龙的研究》 121

三、吴熙的《刘勰研究》和徐善行的《革命文学的——文心雕龙》 122

四、刘节的《刘勰评传》和梁绳祎的《文学批评家刘彦和评传》 124

五、其它论文 127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后“龙学”的勃兴 131

第一节 校注和翻译 132

一、杨明照及其《文心雕龙校注》和《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133

二、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 135

三、《文心雕龙》今注今译 138

第二节 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中对《文心雕龙》的研究 139

一、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 139

二、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和他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 141

三、其它一些《中国文学史》中对《文心雕龙》的评论 143

第三节 专题研究和讨论 146

一、对《文心雕龙》的总体研究 147

二、关于刘勰的世界观的讨论 150

三、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讨论 152

四、关于风格和风骨及其它一些问题的讨论 154

第七章 新时期“龙学”的蓬勃发展(上) 159

第一节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的成立及学术活动的开展 161

一、学会成立 161

二、学会历次年会及学术活动 164

三、《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 166

四、《文心雕龙学刊》及其它 169

第二节 校注、翻译和疏证 175

一、校注类 175

二、注释、翻译类 177

三、诠释类 180

四、疏证类 181

第三节 研究论著 183

一、理论研究专著 184

二、研究论文集 188

三、文学批评史、美学史中的论述 191

第八章 新时期“龙学”的蓬勃发展(下) 196

第一节 关于刘勰的生平、家世和生卒年的研究 196

一、刘勰的生平和家世 196

二、关于刘勰生卒年的考证 198

三、关于刘勰基本思想的讨论 200

第二节 关于刘勰文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207

一、关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讨论 207

二、关于刘勰“原道”思想的讨论 211

三、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讨论 221

第三节 关于《文心雕龙》的“创作论”及其它 224

一、关于《文心雕龙》的创作理论 224

二、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227

三、关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229

四、对《文心雕龙》的总体评价 230

第九章 台、港《文心雕龙》研究 233

第一节 台湾“龙学”五十年概览 233

一、起步十年(1951-1960) 234

二、大发展的十年(1961-1970) 235

三、成果累累的十年(1971-1980) 237

四、向纵深发展的十五年(1981-1995) 239

第二节 台湾“龙学”主要学者及其论著 241

一、张立斋和李景溁等 242

二、沈谦、黄春贵、王金凌等 243

三、黄锦鋐、李曰刚、王更生等 246

四、台湾“龙学”后起之秀 250

第三节 香港“龙学”简介 252

一、饶宗颐及其《文心雕龙与佛教》等论文 254

二、石垒及其《〈文心雕龙〉佛道义疏证》 254

三、陈耀南、黄维樑的“龙学”论著 255

主要参考书目 258

附录一 民国时期(1911~1949年)《文心雕龙》研究著述索引 260

附录二 《文心雕龙》’88国际研讨会论文总目录 265

附录三 中日学者《文心雕龙》学术讨论会论文目录 268

附录四 台湾《文心雕龙》研究著作目录 271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