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民国十五年(1926) 1
军事政治环境:风云际会、五味杂陈 1
舆论环境:渐松渐紧 4
报人之死:邵飘萍、林白水 8
《大公报》:归去来兮之重生 13
第一部分 1926年前的张季鸾和大公报》 1
一、926年前的张季鸾 1
命运多舛的童年 1
师者刘古愚 5
伯乐沈卫 9
东渡扶桑,意属革命 10
孙中山大总统的秘书 14
投身报业的反袁勇士 17
人生的低谷 22
二、1926年前的《大公报》 25
英敛之创办《大公报》 25
王郅隆控制的《大公报》 29
《大公报》引来胡政之 30
吴鼎昌出资重建《大公报》 38
第二部分 张季鸾与新记《大公报》 42
一、天津时期的新记《大公报》 42
新记《大公报》首倡“四不主义” 42
团结、合作、勤俭的《大公报》人 44
天津时期的报道内容 47
天津时期的社评 51
二、走向全国、走向成熟的《大公报》 73
1.上海滩的立足 73
“全国版”的流产 78
西安事变中的张季鸾 79
抗战全面爆发 90
2.汉口阵地的坚守 95
全力报道武汉大会战 101
范长江离开《大公报》 106
3.重庆时代 107
抨击汪精卫投敌叛国 10
对“皖南事变”的态度 113
对“晋南战事”的报道 113
荣获“密苏里新闻学院”奖章 116
最后的指导 119
张季鸾去世 121
4.张季鸾、《大公报》与民国社会 122
张季鸾与蒋介石的关系 123
张季鸾的秘使身份 130
《大公报》对共产党的态度 139
张季鸾的人格与文风 143
张季鸾的新闻思想 148
《大公报》的专业精神 155
5.香港版与桂林版的创办 164
香港版 164
桂林版 166
第三部分 张季鸾后的《大公报》 172
王芸生主持下的《大公报》 172
亲历日本投降 177
重庆谈判的报道 180
抗战胜利后的各版命运 182
解放后的内地《大公报》 196
附:张季鸾生平年表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