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可靠性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波,武小悦等编著
  • 出 版 社: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248138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研究生教材。全书系统介绍了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可靠性指标论证方法、典型系统与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模型、故障分析技术、维修性工程、系统可靠性仿真的理论方法。

第一章 可靠性概论 1

1.1 引言 1

1.2 基本概念 5

1.3 可靠性工程中常用的概率分布 9

1.4 可靠性指标及指标体系 12

1.4.1 指标 12

1.4.2 指标体系 13

1.5 可靠性管理 16

第二章 系统可靠性模型、预计和分配 18

2.1 任务分析与结构功能分解 18

2.2 典型系统可靠性模型 19

2.2.1 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19

2.2.2 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20

2.2.3 混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22

2.2.4 n中取r系统可靠性模型 23

2.2.5 冷贮备系统可靠性模型 23

2.2.6 竞争模型 25

2.2.7 混合模型 25

2.2.8 复合模型 25

2.3 网络系统可靠性模型 26

2.3.1 节点不失效的网络系统可靠性模型 26

2.3.2 节点可失效的网络系统可靠性模型 32

2.3.3 网络系统可靠性的有关问题 38

2.4 可修系统可靠性模型 38

2.4.1 单部件可修系统 39

2.4.2 串联可修系统 42

2.4.3 两个相同部件的并联系统 44

2.5 可靠性指标论证 45

2.5.1 可靠性指标的选取 45

2.5.2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50

2.5.3 可靠性预计方法 52

2.5.4 可靠性分配方法 55

第三章 高可靠性系统设计要点 59

3.1 将长期放心使用作为设计目标 59

3.1.1 制作牢靠耐用的系统 59

3.1.2 制造技术与可靠性 61

3.1.3 金属材料的疲劳断裂 61

3.1.4 使用电子器件制造高可靠性系统 62

3.2 设计功能难以中断的系统 62

3.2.1 高可靠性设计的冗余设计方式 62

3.2.2 设计能快速恢复的系统 63

3.2.3 系统设计时要考虑维护维修零件的供应 63

3.3 设计抗环境变化的系统 63

3.3.1 周围环境温度与可靠性 63

3.3.2 彻底排除垃圾和污迹 65

3.3.3 设计抗震抗冲击抗加速度的系统 66

3.3.4 外来噪声与EMC强化 67

3.4 以服务无中断为设计目标 68

3.4.1 强化自动恢复功能 68

3.4.2 提高预备系统的可靠性 68

第四章 故障分析技术 70

4.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70

4.2 故障树分析 75

4.2.1 故障树分析法的特点与作用 75

4.2.2 故障树的建立 76

4.2.3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79

4.2.4 故障树定量分析 84

4.3 动态故障树分析 92

4.3.1 动态故障树的提出 92

4.3.2 动态故障树的逻辑门 93

4.3.3 动态故障树模型的求解方法 94

4.4 GO法 97

4.4.1 名词术语和符号 97

4.4.2 建模分析 100

4.4.3 GO法与FTA的比较 104

第五章 维修性与维修工程 106

5.1 概述 106

5.1.1 维修和维修分类 106

5.1.2 维修性与维修工程 108

5.1.3 装备的维修级别 109

5.1.4 维修性要求 110

5.2 维修性预计与分配 113

5.2.1 维修性模型 113

5.2.2 维修性预计 115

5.2.3 维修性分配 117

5.3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118

5.3.1 概述 118

5.3.2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的程序 119

5.3.3 故障的模拟与样本的分配方法 122

5.3.4 维修性试验方案的设计 123

5.4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125

5.4.1 RCM的基本思想 125

5.4.2 系统的RCM分析 130

5.5 维修策略与备件决策 136

5.5.1 使用检查工作的间隔期 137

5.5.2 定时修复与定时报废工作的间隔期 138

5.5.3 影响预防性维修间隔期决策的其他因素 144

5.5.4 备件储备量决策 144

5.6 视情维修 147

5.6.1 概述 147

5.6.2 视情维修决策模型 148

5.6.3 视情维修决策步骤 152

5.6.4 EXAKT系统 153

5.7 面向任务的维修方法 154

第六章 可靠性试验与分析 159

6.1 概述 159

6.2 可靠性寿命试验 160

6.2.1 试验方案设计原则 160

6.2.2 指数分布寿命试验方案 160

6.2.3 指数分布寿命试验统计分析 162

6.3 可靠性验证试验 168

6.3.1 定数截尾寿命抽样方案 169

6.3.2 定时截尾寿命抽样方案 170

6.3.3 序贯寿命试验方案 171

6.4 可靠性增长试验 172

6.4.1 可靠性增长过程 173

6.4.2 可靠性增长试验 174

6.4.3 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可靠性增长 175

6.4.4 可靠性增长管理 176

6.4.5 可靠性增长模型 177

6.4.6 可靠性增长试验方案 181

第七章 系统可靠性评定 186

7.1 Bayes公式 186

7.2 验前分布的确定 187

7.2.1 无信息先验 187

7.2.2 共轭先验 190

7.2.2 极大熵先验 191

7.2.3 利用边缘密度确定先验分布 193

7.2.4 BootStrap方法 196

7.3 单元产品的可靠性的Bayes评定 198

7.3.1 成败型产品可靠性的Bayes评定 198

7.3.2 指数寿命型产品可靠性Bayes评定 199

7.4 系统可靠性综合评定 200

7.4.1 金字塔模型 200

7.4.2 成败型串联系统的信息综合 200

7.4.3 指数寿命型串联系统的信息综合 202

7.4.4 成败型与指数型串联系统的信息综合 204

7.5 系统可靠性的Bayes评定方法 205

7.5.1 成败型串联系统的Bayes综合评定 205

7.5.2 指数寿命型串联系统的Bayes综合评定 207

7.5.3 成败型与指数型串联系统的Bayes综合评定 209

第八章 系统可靠性仿真 211

8.1 概述 211

8.2 随机变量的抽样方法 212

8.2.1 随机数的产生与检验 212

8.2.2 直接抽样方法 215

8.2.3 舍选抽样方法 215

8.2.4 变换抽样方法 219

8.2.5 复合抽样方法 221

8.2.6 近似抽样方法 221

8.3 随机向量和随机过程的抽样方法 223

8.3.1 利用条件分布进行抽样 223

8.3.2 正态随机向量的抽样 224

8.3.3 典型随机过程的模拟 225

8.4 模型系统的可靠性仿真 226

8.5 基于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的系统可靠性仿真技术 228

8.5.1 基本术语 229

8.5.2 常用仿真推进策略 230

8.5.3 三种仿真策略比较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