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应用与例解》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号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078553X
  • 页数:425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第一章 担保法总论 1

第一节 担保的特点、方式与适用范围 1

一、担保的功能 1

二、担保的特点 2

三、担保的方式 3

四、担保的适用范围 6

第二节 担保的法律效力 7

一、担保的设立方式 7

二、担保合同的法律效力 8

三、主合同解除对担保合同效力的影响 9

四、反担保的法律效力 10

五、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间及其诉讼时效 13

第三节 无效担保合同的类型及其法律责任 15

一、无效担保合同的类型 15

二、缔约过失责任 27

三、担保合同无效时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 30

第二章 保证 37

第一节 保证的特点和类型 37

一、保证的特点 37

二、保证的类型 39

三、一般保证 39

四、连带责任保证 42

五、共同保证 46

六、最高额保证 53

七、票据保证 60

第二节 保证人的资格 61

一、保证人的代偿能力 61

二、保证人的范围 63

三、保证关系中的主体限制 67

一、保证合同的当事人 72

第三节 保证合同 72

二、保证合同的生效条件 74

三、保证合同的形式 76

四、保证合同的内容 78

第四节 保证责任的承担 81

一、保证责任的内容 81

二、保证责任的范围 82

三、特殊的保证责任范围 84

四、保证责任范围的变动 88

五、保证责任期间 97

六、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 102

七、保证与物的担保之间的适用关系 109

第五节 保证人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16

一、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17

二、保证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22

一、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没有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126

第六节 保证责任的消灭 126

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131

三、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 132

四、债权人过错 133

五、主债务消灭 133

六、主债务转让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 135

七、主债权债务关系变更而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 135

八、保证合同的解除 137

第三章 抵押 138

第一节 抵押的特点和类型 138

一、抵押的特点 138

二、抵押的类型 146

第二节 抵押的设立 153

一、抵押合同 153

二、抵押合同的当事人 157

三、抵押物 162

四、抵押物的登记 169

第三节 抵押的效力 182

一、抵押的对内效力 183

二、抵押的对外效力 199

第四节 抵押权的实现 215

一、实现方式:折价和拍卖、变卖 217

二、清偿顺序 222

三、抵押权实现中的特殊情形 226

四、抵押人的追偿权 237

五、抵押物灭失时如何实现抵押权 239

第五节 最高额抵押 241

一、最高额抵押的适用范围 241

二、最高额抵押的效力 242

三、最高额抵押权的确定 246

第六节 按揭担保的法律问题 247

一、楼花按揭担保的特点 248

二、楼花按揭担保的种类 250

三、楼花按揭的法律性质 252

第四章 质押 260

第一节 质押的特点和类型 260

一、质押的特点 260

二、质押的类型 266

三、质押与抵押的区别 268

四、质押合同的生效条件 271

第二节 动产质押 272

一、动产质押的设立 272

二、动产质押的效力 288

三、动产质权的消灭 303

一、权利质押的特点 307

第三节 权利质押 307

二、权利质押的类型 309

三、债权质押 311

四、股权质押 327

五、知识产权质押 339

第五章 留置 346

第一节 留置权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 346

一、留置权的成立条件 346

二、留置权的适用范围 351

第二节 留置权的法律效力 353

一、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范围 353

二、留置权对留置物的效力 356

三、留置权对留置权人的效力 357

四、留置权对被留置人的效力 362

五、留质权的实现 363

一、债权消灭 364

第三节 留置权的消灭 364

二、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并被债权人接受 365

第六章 定金 366

第一节 定金的概念和种类 366

一、定金的特点 366

二、定金的种类 368

三、定金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373

第二节 定金的成立与定金罚则的适用 376

一、定金的成立 376

二、定金罚则的适用 379

主要参考书目 388

附录 390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39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404

后记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