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50年回顾 3
一、实践标准:回归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3
二、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的变化 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艰难历程 15
四、胜利之本: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20
五、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与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5
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理解 31
七、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是关键 36
八、21世纪哲学精神的复归 43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 43
九、质疑传统体系是当前哲学研究中的迫切问题 48
十、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开放 54
十一、改革哲学与哲学改革 57
十二、重新审视哲学的判定及其可能性 61
十三、物质概念的本质内涵与科学诠释 67
十四、认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72
十五、认识发展过程不同分类的依据 78
十六、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范畴 83
十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考 89
十八、人的本质问题的再探索 95
十九、结合:历史对现实的启迪 101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 107
二十、树立科学世界观和崇高的理想与信念 107
二十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 115
二十二、社会发展与文化转型的特点 121
二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127
二十四、现代人文观念是振兴中华文化的思想根基 133
二十五、世纪之交道德的主旋律 139
二十六、邓小平理论深刻的伦理内涵 144
二十七、李大钊唯物史观的价值意义 149
二十八、科学精神与文化保守主义、后现代主义 154
二十九、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批判法轮功的强大武器 160
三十、提倡科学精神、反对愚昧迷信 166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与分支学科应用哲学的崛起 173
三十一、社会哲学之谓“第一哲学”的意义 173
三十二、经济哲学在我国的缘起 179
三十三、研究法哲学的意义 183
三十四、政策的操作性、协调性和科学性 189
三十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济伦理 194
三十六、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唯物史观 203
第五编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探究 203
三十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210
三十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探析 214
三十九、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的体制改革 220
四十、党的三代领导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226
四十一、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过程 232
四十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思维方式的转换 237
四十三、社会主义实践离不开哲学思考 243
四十四、展望新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 249
四十五、重视研究现代化辩证法的新规律 257
第六编 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新视角 257
四十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 263
四十七、探究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规律 268
四十八、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发展 273
四十九、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278
第七编 哲学与社会主义的时代性 283
五十、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辩证法 283
五十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 289
五十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时代精神 295
五十三、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 300
五十四、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306
五十五、新全球化、后现代哲学与我国哲学的发展 311
第八编 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哲学 321
五十六、改革开放的历史辩证法 321
五十七、消灭异化的物质前提 329
五十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思想 334
五十九、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本质 340
第九编 社会转型与人民内部矛盾 347
六十、社会转型的哲学先导 347
六十一、我国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特点及解决方式 352
六十二、转型期社区人民内部矛盾的成因 358
六十三、新时期人民内部的经济利益矛盾 364
六十四、正确处理转型期矛盾的方法和原则 369
六十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协调发展 375
六十六、社会转型期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381
第十编 科技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389
六十七、马克思的“人化的自然观” 389
六十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技进步的一致性 396
六十九、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主体力量 401
七十、从可持续发展到转移式发展 407
后记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