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邵泽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2541519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涉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性能、成型工艺(模压、挤出、注塑、吹塑及其它热塑性塑料加工等)、改性研究、承载能力计算、典型制品的结构设计、制品的应用开发及典型制品模具设计等。

第1章 总论 1

1 概述 1

2 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 3

2.1 无损检测和破坏性检测 3

2.2 无损检测的实施时间 3

2.3 无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4

2.4 无损检测方法和检测规范的选择 4

2.5 无损检测结果的评定 5

3 缺陷的种类及其产生原因 5

3.1 板材、棒材和管材常见缺陷 6

3.2 锻件中常见的缺陷 8

3.3 铸件中常见的缺陷 9

3.4 焊缝中常见的缺陷 9

3.5 维修检查中常见的缺陷 10

4 材料和构件中缺陷与强度的关系 10

5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 11

第2章 渗透和磁粉检测 15

1 渗透检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5

1.1 渗透检测的特点 15

1.2 渗透检测的适用范围 15

2 渗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16

2.1 液体渗透检测的原理 16

2.2 液体渗透检测的方法 17

3 渗透检测的应用实例 20

3.1 压力容器焊缝渗透检验 20

3.2 铸件渗透检测 22

3.3 玻璃制品渗透检验 23

3.4 小型不锈钢工件的渗透检验 24

4 磁粉检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4

5 磁粉检测原理和方法 25

5.1 磁粉检测原理 25

5.2 磁粉检测的方法 27

6 磁粉检测应用实例 28

6.1 紧固件的磁粉检验 28

6.2 带中心孔零件的磁粉检验 29

6.3 大型钢壳的磁粉检验 29

6.4 工艺装置的磁粉检验 30

第3章 射线检测 31

1 射线检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1

1.1 射线检测的特点 31

1.2 射线检测的适用范围 32

2 射线源及其特性 33

2.1 射线源的种类和频谱 33

2.2 射线的基本特性 34

3 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 34

3.1 X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 34

3.2 γ射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37

4 射线检测原理、设备和器材 40

4.1 X射线检测法原理 40

4.2 X射线检测的设备和器材 41

4.3 γ射线检测装置 49

4.4 射线照相辅助设备器材 51

5 射线照相法检测的应用实例 57

5.1 铝合金铸件的X射线检测 57

5.2 普通焊缝的X射线检测 58

第4章 超声波检测 61

1 超声波检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61

1.1 超声波检测的特点 61

1.2 超声波检测的适用范围 63

2 超声波的产生及其性质 64

2.1 振动和波 64

2.2 超声波波形 66

2.3 声速 69

2.4 超声波垂直入射时的反射与透射 70

2.5 超声波倾斜入射时的反射与折射 74

2.6 超声场 77

2.7 分贝(dB) 79

2.8 超声波的衰减 80

3 超声波仪器、探头和试块 84

3.1 超声波探伤仪 84

3.2 探头 91

3.3 试块 95

3.4 仪器和探头的性能测试 102

4 超声波检测的应用 108

4.1 板材超声波检测 108

4.2 复合钢板的超声波检测 112

4.3 管材的超声波检测 114

4.4 锻件超声波检测 119

4.5 焊缝超声波检测 126

4.6 大口径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检测 137

第5章 涡流检测 140

1 涡流检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40

1.1 涡流检测的特点 140

1.2 涡流检测的适用范围 143

2 涡流检测原理 143

3 影响涡流检测的因素 145

3.1 影响涡流检测的要素 145

3.2 试件性能对涡流检测的影响 146

3.3 检测线圈(探头) 147

4 涡流的产生与检测 148

4.1 试件的电磁特性 148

4.2 涡流的产生和分布 150

4.3 激励频率的选择 152

4.4 涡流信号的检测 154

5 涡流检测传感器(探头) 157

5.1 涡流检测传感器的分类 158

5.2 检测线圈的选择 163

6 检测线圈与试件的相对运动 164

6.1 穿过式线圈 164

6.2 扇形线圈 164

6.3 点式线圈 165

7 检测线圈的设计与性能评价 165

7.1 检测线圈设计概述 165

7.2 检测线圈性能的评价 166

8 涡流检测仪器设备 167

8.1 涡流检测系统 167

8.2 涡流检测辅助装置 169

9 涡流检测基本操作技术 174

9.1 检测规范 174

9.2 检测前的准备 175

9.3 检测条件的选择 175

9.4 对比试件和标准缺陷 180

9.5 检测结果及其处理 186

10 涡流检测应用实例 187

10.1 位移测量 187

10.2 尺寸及形位测量 188

10.3 厚度测量 189

10.4 液位测量 190

10.5 压力和力的测量 191

10.6 振动测量 193

10.7 转速测量 194

10.8 电导率测量 195

10.9 温度测量 195

10.10 硬度测量 197

10.11 材料缺陷的检测 198

第6章 声发射检测 206

1 声发射检测的特点及应用 207

2 声发射产生的条件及其性质 208

3 发射换能器 213

4 声发射信号的表征 218

5 声发射检测实例 224

5.1 对焊接式高压反应器的监测 224

5.2 对埋弧焊等焊接过程的监测 225

5.3 用声发射方法评估凸焊强度 226

5.4 胶接质量的声发射检测 228

5.5 压力容器水压试验应用实例 229

6 声发射监测在某些工业上的应用 236

6.1 物质精选 236

6.2 过程控制中的声发射 237

6.3 声发射检测和质量控制 238

6.4 结构检验 238

第7章 热和红外检测 240

1 基本原理 241

1.1 热传导 241

1.2 红外辐射 241

1.3 热检测器和方法 242

2 接触温度记录方法 245

2.1 涂料 245

2.2 热荧光物质 245

2.3 其他温度敏感的涂料 247

2.4 浸渍处理纸 248

3 非接触的温度记录方法——红外成像 252

3.1 红外检测器 252

3.2 光子效应器件 253

3.3 设备 254

3.4 应用 256

4 接触温度记录法的检测元件 257

4.1 热电偶和热电堆 257

4.2 可熔化的测温材料 257

4.3 电容量检测器 258

5 非接触的温度测量装置 258

5.1 辐射计 258

5.2 高温计 260

第8章 微波检测 261

1 微波检测的专门技术 263

1.1 传播技术 263

1.2 反射技术 264

1.3 驻波技术 266

2 微波检测设备 267

3 厚度的精密计量 270

4 不均匀性的检测 273

4.1 连续波反射计 274

4.2 频率调制反射计 275

5 金属表面裂纹的微波检测 277

6 其他性能的微波测试 279

6.1 介电材料的化学组分 279

6.2 微波湿度分析 279

6.3 材料各向异性的微波测量 280

7 微波检测应用实例 280

7.1 裂缝 281

7.2 脱粘 282

第9章 应变测试 283

1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283

1.1 应力的种类 283

1.2 应变 284

1.3 应力-应变曲线 286

1.4 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 288

1.5 应力集中 289

1.6 脆性断裂 291

2 表面两点间距离或点应力的测试方法 291

2.1 机械方法 291

2.2 电量法 292

2.3 电阻应变仪 292

3 应变测试操作 292

3.1 应变片的种类 292

3.2 粘贴应变片用胶粘剂 294

3.3 应变片的粘贴 295

3.4 应变测试法的适用范围和特征 295

4 运动构件应变测量 297

4.1 概述 297

4.2 运动构件应变测量中的温度补偿 298

4.3 运动构件上应变片和引线的保护 301

4.4 旋转构件的应变信号传递装置——集流器(引电器) 303

5 高(低)温条件下应变测量 308

5.1 高(低)温条件下应变测量的特点 308

5.2 高(低)温电阻应变片构造和类型 309

5.3 高(低)温应变片用的丝材和粘结剂 312

5.4 高温应变片各项工作特性及测定方法 315

5.5 高温应变测量的若干问题 321

5.6 应用举例 327

6 高压液下的应变测量 329

6.1 高压液下应变片和引线的防护 329

6.2 高压液下引线密封装置 334

第1O章 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对比和应用 336

1 无损检测方法的分类及反馈 336

1.1 无损硷测的分类 336

1.2 无损检测的反馈 336

2 内部缺陷的检测 337

2.1 按被检物种类对比 339

2.2 按缺陷种类对比 339

2.3 按检测特征对比 340

3 表层缺陷的检测 342

3.1 按被检物种类对比 343

3.2 按缺陷种类对比 343

3.3 检测特征对比 344

4 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 344

参考文献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