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理 1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
1.1.1 电路 1
1.1.2 电路模型 2
1.2 电路变量 2
1.2.1 电流 2
1.2.2 电压 5
1.2.3 关联参考方向 5
1.2.4 功率 6
1.3 基尔霍夫定律 7
1.3.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8
1.3.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9
1.4 电阻元件 12
1.5 电压源 15
1.6 电流源 18
1.7 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 21
1.8 受控源 26
1.9 线性电路和叠加定理 29
习题一 35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0
2.1 网孔分析法 40
2.2 节点分析法 44
习题二 50
第三章 电路的等效 52
3.1 等效单口网络 52
3.2 单口网络的置换定理 57
3.3 电路等效的规律和公式 59
3.4 戴维南定理 65
3.5 诺顿定理 73
3.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75
3.7 T形网络和B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77
3.8 互易定理 80
习题三 81
第四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85
4.1 电容元件 85
4.2 电感元件 89
4.3 电感器和电容器的模型 92
4.4 电路的对偶性 93
习题四 93
第五章 一阶电路 96
5.1 零输入响应 96
5.1.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96
5.1.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98
5.2 零状态响应 101
5.2.1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01
5.2.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03
5.3 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定理 105
5.4 三要素法 109
5.4.1 电压、电流起始值的计算 110
5.4.2 电压、电流稳态值的确定 112
5.4.3 时间常数的确定 112
5.5 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115
习题五 120
第六章 二阶电梯 124
6.1 LC电路的正弦振荡 124
6.2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26
6.2.1 过阻尼情况(R>2L/C) 127
6.2.2 临界阻尼情况(R=2L/C) 129
6.2.3 欠阻尼情况(R<2L/C) 130
6.3 RLC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 134
6.4 GCL并联电路的分析 135
习题六 139
第七章 正弦稳态分析 143
7.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143
7.2 正弦量的有效值 146
7.3 正弦量的相量 147
7.3.1 复数的复习 147
7.3.2 复数的运算规律 149
7.3.3 复数运算的几个定理 151
7.3.4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151
7.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153
7.5 3种基本电路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154
7.5.1 电阻元件VAR的相量形式 155
7.5.2 电容元件VAR的相量形式 156
7.5.3 电感元件VAR的相量形式 157
7.6 阻抗、导纳及其功率传输定理 160
7.7 正弦稳态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70
7.8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172
7.8.1 R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173
7.8.2 串联谐振 176
7.8.3 并联谐振 179
习题七 182
第八章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186
8.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186
8.2 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 189
8.2.1 耦合电感的串联 190
8.2.2 耦合电感的并联 192
8.2.3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 194
8.3 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196
8.4 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 201
8.5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 203
习题八 206
第九章 双口网络 210
9.1 双口网络的参数和方程 210
9.1.1 Y参数和方程 210
9.1.2 Z参数和方程 213
9.1.3 T参数和方程 216
9.1.4 H参数和方程 218
9.2 具有端接的双口网络 221
9.3 双口网络的互联 227
9.3.1 双口网络的串联 227
9.3.2 双口网络的并联 228
9.3.3 双口网络的级联 230
习题九 232
第十章 三相交流电路 235
10.1 三相正弦交流电源 235
10.2 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联接 237
10.3 安全用电常识 244
10.3.1 触电事故 244
10.3.2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 246
习题十 247
附录1电阻器的主要性能 248
附录2电容器的主要性能 249
部分习题答案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