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人文地图 3
走近犹太人 3
《圣经》故乡 10
小岛 18
拉宾广场 22
异国琴声 25
相逢地中海 27
走进彼得堡 29
20卢布的《天鹅湖》 31
美中之美 34
返回绿色 36
逝者的家园 38
人类的镜子 40
历史名人的分量 42
珍爱大地 44
天人合一 46
外交家的故乡 48
寻找文化 51
多伦路的文化生态 53
祖国的门楼 56
七月的话题 58
新的思考 60
观灵山大佛 62
雕花楼的两种解读 64
古镇礼花 66
秋游古隆中 68
三到镇江 70
新疆寻梦 73
徽州的文化 76
寻访谢祠巷 79
云海 81
珍惜净土 83
第二辑 人与社会 87
教授军团 87
脱俗的美 90
张慧 92
从米卢谈话说起 95
我们选择怎样的生活 97
机场特价 100
再说“签名盖章” 102
视角问题 104
心理误区 106
玩笑? 108
将来的富豪 110
玫瑰婚典 112
抵制强暴 114
道德的生态 116
创造新生活 118
快乐而自尊地生活 120
出汗和变种 122
城市的细节 124
干着急 126
讲面子 128
同一天的两条新闻 130
不美的“美” 132
他们拥有幸福 134
变化中的悲喜剧 137
进入人的隐秘世界 139
闲话两则 141
让中国人生活得更自然 143
第三辑 文学新天地 147
文字的桥梁 147
小说的价值 149
我的几位编辑朋友 151
送茹志鹃远行 153
罗洛走好 156
巧联画人 159
瑞高,你让我刮目相看 161
小说总要有别于新闻 163
小说太多了吗 165
关于“读不懂” 168
关于书的广告 172
摆脱惯性 174
回瞻先秦 176
两样风味 一样精彩 179
真实的乡村——读《黄河边的中国》 181
反差——朱文颖和她的小说 183
科埃略的智慧 185
信手拈来皆文章 188
平实的魅力 190
人心需要沟通——《肇事者》后记 192
和智者对话 194
《变形记》及其他 196
酵母 200
电视剧走进“大宅门” 202
《宰相刘罗锅》的品位 204
区别 206
我看《老式喜剧》 208
小说创造的奇迹 210
生死之间 212
现代人的爱情悲剧 214
个人体验、大众化和独创性 216
视文学为上帝——序《再见妈妈》 218
呼唤思想 223
使生活有意思 225
读书的快乐原则 227
时光隧道 229
欧立文校长 233
第四辑 咀嚼生活 233
小镇上的摄影家 235
当你熟睡的时候 238
恢复上海的文化地位 241
也谈往事 243
孤独的外来者赫德 245
寻找姓氏 249
业主委员 252
台上台下 254
房子和信息 256
名字 258
童年记忆和父亲 260
第一篇散文和第一篇小说 262
我的双休日 265
嚼头 267
光着脚走走 269
早起买菜 271
透明的馒头 273
“同时代人”的书 275
闲话朋友 277
儿子长大了 279
入场券 282
尊重孩子的决定 284
家里的角色 288
儿子和天性 290
第五辑 青少年的世界 295
契约和亲情 295
好孩子和坏孩子 297
漫谈卡通 299
不要弄假成真 301
从经典中读出乐趣 303
名校 304
网在招手 306
宠物蟑螂 308
无法解释的流行 310
中国老头和美国小伙 312
多一点平常心 314
文学在语文中的位置 318
重理,更要重文——读萌芽实验中学 321
特殊人才学院 324
我看韩寒 327
重新定位 329
写在前面——关于《剑桥女孩和她的朋友》 331
题外话 333
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