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资本主义形成帝国主义的原因 2
第二节 帝国主义综合的观察 4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分析的观察 6
第四节 帝国主义的崩坏 11
第二章 日本帝国主义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19
第一节 打破封建组织 19
第二节 改良政治 20
第三节 输入西洋文化 20
第四节 效法欧美的科学和技术 21
第五节 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21
第六节 利用贱价劳动力 22
第七节 得了中国的赔款 23
第八节 有良好的市场 23
第九节 乘欧战机会 24
第三章 日本帝国主义发展的过程 27
第一节 日本的重要产业 28
第二节 日本的资本集中 30
第三节 日本的金融状况 32
第四节 日本的对外贸易 36
第五节 日本的农村经济 38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危机 41
甲 经济上的危机 41
第一节 应用欧美科学技术的停止 41
第二节 关税保护政策已成障碍物 42
第三节 劳动工银的增加 42
第四节 良好市场的危险 43
第五节 欧美帝国主义市场的独占 43
第六节 物价的腾贵 44
第七节 失业的增加 45
第八节 富源的枯竭 47
第九节 利润率减少 50
第十节 粮食不足 51
乙 政治上的危机 54
第十一节 国际战争的迫切 54
第十二节 劳动阶级反抗的尖锐化 67
第十三节 殖民地半殖民地反日运动激烈 79
第五章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原因 85
第一节 夺取中国市场 85
第二节 获得中国原料供给地 87
第三节 投过剩资本於中国 88
第四节 解决粮食缺乏问题 89
第六章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 93
第一节 以东北为重心的对华政策 94
第二节 田中的满蒙积极政策 98
第三节 拓殖政策 104
第四节 移民政策 107
第五节 勾结中国军阀 109
第六节 满蒙秘密会议 111
第七章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 115
甲 自中日战争至日俄战争 115
第一节 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 115
第二节 丧失台湾 120
第三节 订立中日通商条约 121
第四节 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 125
乙 自日俄战争至欧洲大战 126
第五节 日俄战争与中国之关系 126
第六节 并吞朝鲜 127
第七节 中日满洲善後协约 129
第八节 侵略满蒙的机关成立 131
第九节 鸭绿江伐木问题 135
第十节 吉长新奉铁道借款 137
第十一节 安奉铁道协约 138
第十二节 订立间岛协约与满洲五案协约 139
第十三节 清末大借款 141
丙 自欧洲大战至现在 142
第十四节 提出二十一条件 142
第十五节 五万万元大借款 145
第十六节 中日军事协定 148
第十七节 济南惨案 153
第十八节 万宝山事件 158
第十九节 九一八事变 159
第二十节 组织伪政府 161
第二十一节 锦州失陷 163
第二十二节 一二八上海之役 165
第二十三节 占领榆关 167
第二十四节 进攻热河 169
第二十五节 侵迫平津 171
第八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的经济侵略 175
第一节 日本在我国的贸易侵略 175
第二节 日本在我国的金融侵略 211
第三节 日本在我国的铁路投资 245
第四节 日本在我国的航业投资 281
第五节 日本在我国的工业投资 301
第六节 日本在我国的农业投资 324
第九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政治侵略 345
第一节 割让我国领土 346
第二节 租借地 348
第三节 设立租界 350
第四节 开辟商埠 353
第五节 领事裁判权 358
第六节 管理中国关税 359
第七节 内河航行权 360
第八节 中日间之不平等条约 361
第十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文化侵略 365
第一节 日本在满蒙的文化侵略 365
第二节 日本在山东的文化侵略 377
第三节 日本在各地的文化侵略 381
第四节 日本侵略化的教育 387
第十一章 中华民族之危机 401
第一节 日本延长帝国主义的命运 401
第二节 日本并吞东北的原因 403
第三节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 405
第四节 国际瓜分中国的趋势 409
第五节 中华民族革命的斗争 415
第十二章 中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经过 419
第一节 巴黎和会及五四运动 419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与山东问题 424
第三节 要求关税自主 428
第四节 撤废领事裁判权 432
第五节 废除满期中日商约 434
第六节 东北义勇军的抗日 438
第七节 淞沪抗日战争 455
第八节 华北抗日战争 467
第九节 抵货运动 477
第十三章 中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495
第一节 政治抵抗 495
第二节 经济抵抗 557
第三节 武力抵抗 615
结论 645